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052例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 者: 王海燕
导 师: 柴艳芬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急诊医学
关键词: 急诊 死亡 病因 猝死 流行病学
分类号: R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10年10月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诊的除儿科及妇产科急诊死亡病例共105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死因、死亡日期及具体时间等资料,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全部入组病例、猝死病例及非猝死病例的性别比,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比猝死与非猝死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以P<0.05为存统计学差异。按年龄将全部入组病例分为低龄组(14-19岁)及高龄组(>90岁),其间年龄患者以十岁为一年龄段共分7组。分别计算各年龄组患者在入组病例总数中所占病例。采用t检验方法对比猝死组与非猝死组患者年龄差异,以P<0.05为存统计学差异。将猝死及非猝死病例分别按死因分组,统计猝死与非猝死组中各死因组病例数所占比例。统计各季度急诊死亡病例数,计算其在入组病例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计算各季度组中,各病因致死人数及其占相应季度组总死亡人数百分比。统计各季度猝死病例占猝死病例总数的百分比。将全天分为00:01~06:00、06:01~12:00、12:01~18:00及18:01~24:00四个时间段,分别统计各时间段内死亡人数,并计算其在入组病例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统计各时间段内各病因致死患者人数及其占相应病因致死患者总数的比例。统计各时间段猝死病例占猝死病例总数的百分比。结果:1052例急诊死亡病例中,男性657例,女性395例,男女比1.66:1。死亡患者中年龄最大93岁,最小15岁,平均56.72±18.05岁。50~79岁为急诊死亡高发年龄组,70~79岁组在全部病例中所占比例最大,为27.95%;60~69岁及50~59岁组次之。20岁以下及8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数相对较少,仅占病例总数的8.94%。30~59岁急诊死亡患者男女比例差异较大,其整体男女比例为3.33:1,而20~29岁及80岁以上年龄组中女性多于男性,其整体男女比例为1:1.15。与非猝死组相比,猝死组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更大(P=0.001)。急诊患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患,其在全部入组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7.67%、15.87%及14.73%。急诊猝死患者中,前三位致死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患及脑血管疾病,其在全部猝死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3.93%、15.89%及19.63%。急诊非猝死患者中,前三位致死原因分别为创伤、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其在全部非猝死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9.71%、16.51%及15.86%。第一及第四季度为急诊死亡及猝死事件高发季,两季度死亡及猝死患者总数分别为608人和259人,其占急诊死亡及猝死患者总数的57.79%和60.51%。一季度急诊患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二季度急诊患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患和脑血管病;三季度急诊患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患和脑血管病;四季度急诊患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患。00:01~06:00是急诊死亡及猝死事件的高发时段,相应事件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0.8%和31.54%。心血管病致死的高发时段为06:01~12:00及00:01~06:00;脑血管病、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的高发时段为00:00~06:00;创伤致死的高发时段为06:01~12:00及18:01~24:00;急性中毒致死的高发时段为12:01~24:00。结论:(1)急诊死亡患者分布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急诊患者总体死亡风险较大。这与男性患者工作生活压力大、常存吸烟饮酒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无雌激素血管保护效应有关。因此,应对男性加强健康宣教,鼓励戒除不良生活方式。(2)急诊死亡患者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中老年患者为心脑血管病及心脑源性猝死好发人群,且老年患者常有多器官机能减退,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在急性打击下易发生级联反应,迅速发展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进展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致死。(3)急诊患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急诊前三位常见猝死病因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疾病;非猝死死因中以创伤、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病为多。(4)一、四季度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常见季节,为急诊死亡及猝死事件高发季。(5)00:01~06:00时间段人体迷走感神经活性张力高,糖皮质激素等应激激素水平较低,人体应激能力相对较差,为急诊死亡及猝死事件高发时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前言  10-12
  研究现状、成果  10-11
  研究目的、方法  11-12
对象与方法  12-14
结果  14-22
讨论  22-26
结论  26-27
参考文献  27-31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31-32
综述  32-41
  综述参考文献  37-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黄瓜—酸黄瓜抗霜霉病渐渗系分子标记的筛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421.11
  2.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3.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4.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5.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6. 温州市“猪高热病”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S858.28
  7. 金华地区猪圆环病毒病流行学调查,S858.28
  8.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9. 113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比分析,R692
  10.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11. 磷脂酶C和D在木聚糖酶诱导的水稻悬浮细胞抗病反应中的作用,S511
  12. 大细胞性贫血相关疾病的初步临床探讨,R556.2
  13. 西南地区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及临床研究,R575.2
  14.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15. CX43、PKC及HSP70在心源性猝死者心脏中的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R541
  16. 结肠黑变病158例临床回顾性分析,R574.62
  17.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分析,R575.2
  18. 上海地区人群夜尿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691
  19. 青年脑梗死148例临床分析,R743.3
  20. 苏州地区急症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及苏州农村地区一级医院不同级别急救技术开展现状调研,R181.3
  21. 存在的悲剧与死亡的意义,I207.2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流行病学与防疫 > 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 流行病学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