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

作 者: 岳晓英
导 师: 周斌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离合型叙事结构 电影叙事 文化传统
分类号: J9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9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形式研究、风格研究是中国电影研究的薄弱环节,受大卫·波德威尔对好莱坞古典电影叙事模式研究的启发,在全面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创作的基础上,我发现,离合型叙事结构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结构模式在百年中国电影中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深受观众欢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思维,成为一种不无原型色彩的深层叙事结构。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在艺术形式上有如下几个特点:影片的故事持续时间远远大于银幕持续时间,叙事的动力来自于时间的自然流逝或者历史的变动,而不是来自于个人的欲望,叙事时间具有整体性、圆满闭合的特点;影片的故事空间稳固、镜头空间拒绝“缝合”,叙事空间具有某种象征色彩:叙事时间的整体性和叙事空间的稳固性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影片的整体时空结构呈现为点与点连缀的流动性或者首尾衔接的回环的形态;角色和情节的设置特别倾向于正反对比或者奇正相生,并且喜欢通过一个具体的“意象”来贯穿全部的故事情节;全知叙事和叙述者的在场也使得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特别有利于创作主体思想情感的表达。独特的艺术形式导致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片叙事极富曲折掩映的趣味性;抒情色彩浓郁、长于咏叹;对于人生、社会或者历史的全景式关照也使得这些影片在营造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的同时渗透着某种超越性的、对于人生和命运的哲思。当然,离合型叙事结构在中国电影中决非一个静止固定的模型,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电影在讲述一个个悲欢离合故事时大多遵循着情节剧样式,即顺时序叙事、善恶分明的角色设置、情节世界自身的封闭性等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离合型叙事结构虽然基本上仍旧没有脱离情节剧样式,但是历史对叙事的强烈渗透、以回忆的形式表现离别的叙事方式都使这一时期的离合型叙事结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八十年代以来,散点透视和打破情节剧式的封闭叙事都使离合型叙事结构充盈着鲜活的原创力。离合型叙事结构之所以对百年中国电影叙事产生深远的影响、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电影诞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电影媒介的大众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百年中国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其实正是百年中国社会的离乱现实的影像呈现;而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究其根源,又与中国传统的时空意识、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也受到中国格外发达的家族主义传统的极大影响;中国电影观众对于悲欢离合剧情的特别钟爱也是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格外发达的重要原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离合型叙事结构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中国影片,百年中国电影的叙事形式不是单一的,但是与外国电影多样的叙事样式相比,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仍然显得不够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离合型叙事结构作为一种深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特别能够体现中国人潜在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人生的把握方式的叙事样式,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将来也仍然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必须充分学习外国电影的叙事智慧,提高对国外电影文化整体吸收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9
绪论  9-21
  一、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的提出  10-14
  二、研究综述  14-16
  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16-21
第一章 对百年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的梳理  21-48
  第一节 中国大陆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  22-37
    一、新中国之前:逐渐成熟  22-29
    二、十七年时期:渐趋丰富  29-31
    三、新时期以来:深入发展  31-37
  第二节 港澳台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  37-48
    一、香港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  38-42
    二、台湾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  42-44
    三、澳门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  44-48
第二章 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的艺术形式  48-86
  第一节 叙事时间的整体性  48-59
    一、故事持续时间远远大于银幕持续时间  49-52
    二、整体性叙事时间导致独特的视听呈现  52-55
    三、影片叙事的动力  55-59
  第二节 叙事空间的稳固性  59-66
    一、故事空间的稳固性  59-63
    二、镜头空间的非“缝合”  63-65
    三、叙事空间的象征色彩  65-66
  第三节 时空结构的流动回环  66-71
    一、点与点连缀的流动  67-68
    二、首与尾街接的回环  68-71
  第四节 对比性情节、角色设置与贯穿始终的意象  71-77
    一、正反对比或奇正相生  71-74
    二、贯穿影片始终的意象  74-77
  第五节 全知叙事和叙述者的在场  77-86
第三章 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的艺术魅力  86-106
  第一节 曲折掩映的叙事构思  86-89
  第二节 委婉动人的情感抒发  89-96
    一、对抒情性的追求  89-91
    二、运用的抒情手段  91-96
  第三节 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  96-106
    一、对纯正的悲剧和喜剧的背离  96-98
    二、对悲喜交融审美境界的追求  98-100
    三、对人生命运的超越性叩问  100-106
第四章 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的形态演变  106-124
  第一节 始离终合的情节剧样式  107-112
    一、顺时序展开叙事  108-109
    二、善恶分明的角色  109-110
    三、故事世界的封闭  110-112
  第二节 情节剧与历史剧的融合  112-116
    一、历史对情节剧的渗透  113-114
    二、以回忆形式表现离别  114-116
  第三节 淡化离合的散文剧样式  116-124
    一、散点透视  117-120
    二、打破封闭  120-124
第五章 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的存在原因  124-148
  第一节 百年中国离乱现实的影像呈现  124-132
  第二节 中国文化传统电影叙事的影响  132-138
    一、中国传统的时空意识  132-135
    二、整体性把握的思维方式  135-136
    三、中国的家族主义传统  136-138
  第三节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138-148
    一、电影观众的文化属性  138-139
    二、中国观众的接受视野  139-148
结语  148-157
参考文献  157-163
后记  163-164

相似论文

  1. 河北回族家谱研究,K248
  2. 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村庄的和谐,C95
  3. 从荒原到绿洲,I712.074
  4. 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继承与突破,J905
  5. 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905
  6. 非物质文化影响下的豆村传统村落结构研究,G122
  7. 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TS971
  8. 同样是一种爱,J905
  9. 美国电影产品文化营销策略及启示,J943
  10. 从三部影片看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未来,J905
  11. 学衡派文学思想研究,I206.6
  12. 云南省镇雄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3. “孤岛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古村寨景观特色研究,F592.7
  14.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及现代应用研究,TU986.1
  15.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的研究,TU238.2
  16. 精神的栖居地,J525
  17. 侯孝贤电影的叙事研究,J905
  18. 后合拍时代,J905
  19.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992
  20. 体现地域特色的会展设计研究,F713.83
  21. 从新闻到电影:当前我国新闻改编电影现象研究,J9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