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营凹陷断裂系统与中央构造带形成机制

作 者: 唐其升
导 师: 杨树锋;陈汉林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断裂系统 中央构造带 构造演化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东营凹陷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度最大、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东营凹陷发育了大量的断层,断裂系统十分复杂;并且造成了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在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变形机制。勘探实践证明,东营凹陷的断裂系统对油气藏的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本论文将在系统地研究东营凹陷断裂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二级构造单元形成机制和凹陷的构造演化研究,以期来揭示东营凹陷的变形规律,为油气勘探服务。通过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划分了东营地区的断裂系统,完成了东营凹陷断裂系统图,确定了东营凹陷边界断层为是陈南断层、青西断层、滨南断层和滨北断层,建立了边界断层、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成因联系和空间组合。(2)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对东营凹陷及邻区的构造单元重新进行了划分。把博兴凹陷从东营凹陷中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凹陷。同时取消了广利潜山等构造单元。(3)对东营凹陷的中央构造带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其东段和西段是两种成因机制完全不同的构造类型。东段是由犁式陈南断层形成的大型滚动背斜和其上盘的次级犁式断层(中央Ⅰ号断层)形成的滚动背斜叠加而成;西段是盐拱作用形成的底劈构造。通过对盐底劈上拱作用形成的盐滚、边缘向斜等盐构造的研究,确定了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段盐拱的开始时间为Es3。(4)开展了东营凹陷及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研究。认为T2—3时期的华北、华南板块碰撞闭合导致了济阳地区NWW—NW向压性构造的发育;而J3—K1时期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NWW斜向俯冲及引起的郯庐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分别造成该时期济阳地区NE和NW向两组断陷的发育。(5)探讨郯庐断裂带活动演化对济阳坳陷的影响、控制作用,认为J3—K1时期的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对济阳坳陷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而新生代,郯庐断裂带对济阳坳陷并没有起控制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研究现状  10-14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1.3 取得的创新认识  14-16
第二章 东营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区域构造背景  16-26
  2.1 东营凹陷重、磁异常特征  17-19
  2.2 区域地层格架与构造层划分  19-22
  2.3 区域构造背景与演化  22-26
第三章 东营凹陷及邻区断裂系统分析  26-50
  3.1 断裂系统概述  26
  3.2 边界断层  26-35
  3.3 主干断层  35-41
  3.4 次级断裂系统  41-45
  3.5 与断裂有关的几点认识  45-50
第四章 东营凹陷及邻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50-65
  4.1 博兴凹陷的构造属性  50
  4.2 东营凹陷及邻区构造单元的划分  50-57
  4.3 东营地区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57-65
第五章 中央构造带的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65-83
  5.1 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特征  65-67
  5.2 中央构造带东段的形成机制  67-76
  5.3 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段形成机制  76-83
第六章 东营凹陷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  83-101
  6.1 三叠纪构造演化特征  83-91
  6.2 侏罗纪—早白垩世构造演化特征  91-97
  6.3 晚白垩世—古新世构造演化特征  97-98
  6.4 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演化特征  98-101
结论  101-102
致谢  102-103
参考文献  103-108
作者简介  108

相似论文

  1. 四川宁南骑骡沟铅锌矿床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P612
  2. 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P618.13
  3.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4. 乌尔逊凹陷南部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研究,P618.13
  5. 明水—绥化地区地震质料综合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P631.44
  6. 琼东南盆地断裂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模拟分析,P542
  7. 乌尔逊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对油气层藏过程的控制作用,P618.13
  8. 松辽盆地肇41-州58区块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618.13
  9. 川西前陆盆地汉王场构造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P618.13
  10. 东营凹陷中深层压力系统特征与演化研究,P618.13
  1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588.14
  12. 七星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2
  13. 贺兰山断裂构造,P542
  14. 西天山东段阿拉沟一带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P542
  15. 绿水洞矿井瓦斯赋存构造控制与瓦斯预测,P618.11
  16.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P597
  17. 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变质地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588.3
  18. 大别山南缘的构造变形研究,P542.2
  19. 陶二井田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TD712
  20. 潞安矿区3#煤层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2
  21.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TD71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