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07-2009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时空机制研究

作 者: 武占云
导 师: 季民河;应龙根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传染效应 制度空间 空间依赖 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分类号: F831.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63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的易发性、传染性和破坏性日益明显。起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2007年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尽管自爆发至今时间已近三年,本轮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深远且广泛。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以往危机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如危机传染的全球性和系统性特征更为显著、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更加明显、传染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更为突出,且在一些地理相隔甚远、相互间没有紧密的金融、实体经济依赖的国家之间也发生了传染。而这些牵涉到地域空间和国际关系的深层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需要引进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本文试图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问题做出合理解释。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非物理空间依赖为理论假设,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时空机制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基于三代金融危机模型和Masson的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理论以及本文设定的理论假设,构建了能够探测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途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理论模型。在实证上,首先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探测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时间特征(强度、持续时间、反馈效应);然后根据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构建了金融危机传染的经济政治制度空间,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危机传染的物理空间依赖性和经济政治制度空间依赖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设定的金融危机传染的理论模型框架,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将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贸易联系、国家间的相似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机制、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表现出直线逆反馈机制和网状交叉传染机制。在金融危机的潜伏期,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主要受到美国金融市场单方面的波动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明显增加,受危机传染的国家越来越多,而这些国家又将危机进一步传染给了传染源——美国,表现出危机传染的逆反馈效应;在实体经济危机阶段,金融危机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间交叉传染的程度明显加剧,这也正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由局部走向全球、由线状走向网状的现实背景。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在危机阶段超出了正常范围,冲击强度不断上升,冲击的持续时间也不断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扩散,这种冲击逐渐趋于平缓。(2)国际金融危机的空间传染路径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制度空间依赖性。参照经典地图学绝对物理空间的构建思想,通过对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标的分解和再合成,构建了金融危机四个传染阶段的四种经济政治制度空间。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在危机潜伏阶段和危机局部爆发阶段,在物理空间和经济制度空间中均表现出了空间依赖性,而基于经济制度空间的依赖性比物理空间更为显著和强烈。由此,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国际金融危机非物理空间传染的理论假设,即国家间经济、政治制度等的相似性较地理空间上的临近性更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传染。(3)国际金融危机传染路径的经济制度空间依赖性随着金融危机程度的加剧有明显增强的趋势。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四个传染阶段,金融危机的传染路径在经济制度空间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表明了国家间的经济制度趋同是金融危机在空间上蔓延的重要推动因素。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程度的加剧,传染的经济制度空间依赖性有明显增强的趋势。金融危机传染的经济制度空间依赖性正是Masson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净传染效应的表现,本文的这一研究发现也鲜有地实证了金融危机的净传染机制。此实证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例如中国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之所以相比其他国家没有受到较大冲击,正是中国现行的经济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制了金融危机的传染。(4)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表现出季风效应、溢出效应和净传染效应三种机制。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是四个阶段金融危机传染的共同影响因素,金融溢出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在全球金融海啸阶段和实体经济危机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而贸易溢出在危机潜伏阶段和全球金融海啸阶段是危机传染的重要渠道。在全球金融海啸阶段,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脆弱性、金融和贸易联系均是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因素,三者的共同作用加剧了金融危机传染的强度,并推动危机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传染。亦即金融危机的三种传染机制在危机传染过程中是相互交织、同时发生作用的。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3
目录  13-16
图名目录  16-18
表名目录  18-20
第一章 绪论  20-30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23
    1.1.1 研究背景  20-23
    1.1.2 研究意义  23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23-25
    1.2.1 研究目标  23-24
    1.2.2 研究内容  24-25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5-28
    1.3.1 研究思路  25
    1.3.2 研究方法  25-28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28-30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30-40
  2.1 国外研究进展  30-36
    2.1.1 金融危机传染的理论研究  30-33
    2.1.2 金融危机传染的实证研究  33-36
  2.2 国内研究进展  36-38
    2.2.1 金融危机传染的理论研究  36
    2.2.2 金融危机传染的实证研究  36-38
  2.3 现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38-40
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理论模型  40-75
  3.1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界定  40-42
    3.1.1 国际金融危机的定义  40-41
    3.1.2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定义  41-42
  3.2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度量指标及影响因素  42-53
    3.2.1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度量指标  42-47
    3.2.2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因素  47-53
  3.3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53-56
    3.3.1 向量自回归模型  54
    3.3.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4-55
    3.3.3 脉冲响应函数  55-56
  3.4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56-66
    3.4.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检测方法  57-58
    3.4.2 物理空间权重矩阵的构造  58-60
    3.4.3 非物理空间权重矩阵的构造  60-66
  3.5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  66-75
    3.5.1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理论  67-69
    3.5.2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形式  69-70
    3.5.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分析  70-75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  75-120
  4.1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  75-97
    4.1.1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阶段划分  75-79
    4.1.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79-82
    4.1.3 实证检验  82-97
    4.1.4 结论  97
  4.2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97-104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97-99
    4.2.2 基于物理空间的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99-100
    4.2.3 基于制度空间的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00-104
    4.2.4 结论  104
  4.3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104-120
    4.3.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104-108
    4.3.2 实证检验  108-118
    4.3.3 结论  118-120
第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120-131
  5.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  120-127
    5.1.1 基本判断  120-124
    5.1.2 原因分析  124-127
  5.2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127-131
    5.2.1 优化宏观经济基础  127-128
    5.2.2 审慎有序开放金融市场  128
    5.2.3 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128-129
    5.2.4 有序推进经济政治制度改革  129-130
    5.2.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  130-131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31-134
  6.1 主要结论  131-132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32-134
参考文献  134-147
附录  147-155
后记  155-156

相似论文

  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A811
  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八大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传染效应及其检验,F831.59;F832.51
  3.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F832.4;F224
  4.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F832.6
  5.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F752.68
  6. 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青岛旅游产业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F592.7
  7.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F124
  8.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9. 国际性金融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研究,D992
  10.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F831.51;F224
  11. 人民币区域化及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与对策研究,F124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F124;F831.59
  13.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F275
  14. 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与振兴的政策研究,F427
  15. 金融危机对国内航空公司航材进出口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F752.6
  16.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D412.6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127
  18.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长期影响研究,F276.44;F831.59
  19. 国际金融危机对杭州入境旅游市场影响研究,F592.7
  20. 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F224
  2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F091.9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世界金融、银行 > 金融危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