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清小说评点范畴研究

作 者: 陈心浩
导 师: 詹福瑞;李金善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明清小说评点 范畴 人物描写 叙事情节 艺术魅力 艺术极诣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明清时期,以李贽、金圣叹、叶昼、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为代表的小说评点家们对明清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做了细致的小说评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小说评点遗产。尽管他们的评点是随感式的,夹在小说文本中做回前评、回后评、眉批、夹批、旁批等,没有像西方文论家那样有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专著流传下来,但评点正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它虽有缺陷,却也自有优势。明清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组成部分。本人在细读明清小说评点文本和借鉴其他一些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拈出了“画”、“纪传”、“声口”、“间架”、“笔”、“幻”、“真”、“奇”、“韵”、“诗”、“妙”、共十一个范畴,并把它们分成“小说的人物描写”、“小说的叙事情节”、“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小说艺术的极诣”四个板块,对它们进行一一的考评,找出这些范畴的源流,分析这些范畴在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具体运用,以及这些范畴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叙事理论的作用。纵观明清小说评点的这些范畴,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性:(1)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具有明晰性和模糊性的双重特点。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明晰性是范畴最基本的特点。明晰性表现在,明清小说评点的范畴,不管是人物描写的范畴,抑或叙事情节的范畴,他们的基本含义是明确的。但由于明清小说评点重在感悟,往往在即兴的情况下批出,因此,他们不可能象西方叙事学那样有非常细致和精确的理论术语和范畴,相反,他们往往使用一些比较模糊的术语和范畴,来表现自己对小说叙事的当下感受。(2)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具有“互文性”的特点。纵观明清小说评点的这些范畴,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范畴由评点家自己独立发明创造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借用其他艺术门类的范畴。我认为评点家借用其他艺术范畴的原因有三:一是小说在古代各门艺术发展中是最晚出现的一种文体,小说评点的出现也在诗话理论成熟之后,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在它之前的各种艺术和艺术理论的影响。二是中国古代诗书画三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宋代文论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艺术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此,小说评点受其影响亦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三是明清小说评点范畴的借用,并非只有评点家们才有的,各门艺术范畴都有互相借鉴的现象。这表明小说评点范畴与其他艺术具有文化的同源性和共生性,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生成。(3)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具有鲜明的文体性的特点。任何一门艺术的范畴都是对该门艺术本质特性的一种反映。小说范畴也不例外,虽然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大多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范畴,但明清小说评点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这些范畴的涵义大多产生了变异,从而把这些范畴指向了最能反映小说文体属性的方向,诸如虚构、情节、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而这些特性使得明清小说评点范畴成为了独立的小说叙事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清小说评点范畴是具有鲜明的文体特性的。从明清小说评点中人物描写的范畴,到明清小说评点中有关叙事情节的范畴,再到明清小说评点中其他的艺术范畴,明清小说评点范畴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范畴体系。而这一体系,是立足于中国文化之上从而与西方叙事理论区分开来的一种独立的逻辑体系。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长期受中国文化濡染的结果,亦是他们努力从事评点实践的结果。对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体系,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引以为豪。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引论  12-20
第二章 小说的人物描写  20-48
  第一节 画  20-32
    一、人物形象要塑造得“逼真”、“酷肖”  21-22
    二、人物形象要塑造得“传神”  22-24
    三、人物形象要塑造得符合社会生活情理  24-32
  第二节 纪传  32-38
    一、中国小说与历史的渊源关系  32-34
    二、小说形象与纪传  34-37
    三、小说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区别  37-38
  第三节 声口  38-48
    一、人各一心,心各一口  38-41
    二、因境设语,声态俱出  41-43
    三、一笔两用,一笔多用  43-46
    四、得意忘言,臻于化境  46-48
第三章 小说的叙事情节  48-74
  第一节 间架  48-52
    一、“间架”范畴溯源  48
    二、“间架”的生命律动  48
    三、“间架”的哲学意蕴  48-50
    四、“间架”的艺术气象  50-52
  第二节 笔  52-74
    一、“笔”范畴的界定  52
    二、“笔”范畴的使用  52-74
第四章 小说的艺术魅力  74-95
  第一节 幻  74-79
    一、“幻”范畴溯源  74-76
    二、“幻”的理论蕴涵  76-79
  第二节 真  79-90
    一、“真”范畴的界说  79-80
    二、“真”范畴的使用  80-89
    三、“真”与“假”的关系  89-90
  第三节 奇  90-95
    一、“奇”范畴溯源  90-91
    二、“奇”范畴的使用  91-92
    三、从“以幻为奇”到“无奇之奇”  92-95
第五章 小说的艺术极诣  95-120
  第一节 韵  95-100
    一、“韵”范畴溯源  95-96
    二、小说的诗意美  96-98
    三、人物形象的风韵美  98-100
  第二节 诗  100-109
    一、“诗”范畴的界说  100
    二、用“诗”范畴批评小说的原因  100-102
    三、诗性的小说评点  102-109
  第三节 妙  109-120
    一、“妙”范畴溯源  109-111
    二、“妙”范畴的使用  111-118
    三、“妙”范畴使用的个性特征  118-120
结语  120-122
参考文献  122-129
致谢  129-131

相似论文

  1. 构式语法观照下的高中英语双及物结构教学研究,G633.41
  2. 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41
  3. 时间压力对演绎推理影响的研究,B841
  4.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劳动范畴,B515
  5. 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H146
  6. 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解读日本浮世绘的艺术魅力,J205
  8. 量子包络代数在范畴o中的表示,O152.5
  9.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H319
  10. 一类新的模糊化收敛结构的研究,O159
  11. 多义动词“切る”的词义范畴体系与习得,H36
  1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德语词义变迁研究,H33
  13. 音乐主题研究的领域及重要性,J605
  14. 偏序范畴的若干问题研究,O154.1
  15. “V到”句式研究,H146
  16. 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H146
  17. 范畴角度下的英语词汇记忆,H319
  18.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情节微观变化研究,I207.419
  19. 中国内地苦情剧叙事研究,J905
  20. 范畴化视角下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研究,H193.1
  21. 否定标记“没有”的句法语义分析,H14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