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27~1937)国民党的文艺统制

作 者: 牟泽雄
导 师: 王铁仙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国民党 文艺统制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文学 意识形态 右翼文艺期刊 审查制度
分类号: K26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2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民党(1927-1937年)的文艺统制,主要体现在它的文艺政策的制定、文学社团的组建、文艺媒介的建立、文艺审查的实施等几个方面。国民党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的十年间,由于面临国内外诸多问题,其执政的理念和策略是民族主义。当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国家权力纠结在一起,这种民族主义便表现出强烈的统制特征,而民族主义与民众的民族情绪及知识精英的文化民族主义交织时,又呈现出极其暧昧的色彩。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既与现实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又与国家建设和抗击外侮紧密联系,呈现出极为复杂的面貌。这种复杂性必然渗透到一系列文化举措中,影响文学、艺术的整个生产机制。国民党在文艺领域的统制不过是其整个国家统制的一个基础和组成部分,它为南京政权提供政治合法性与意识形态支持。文艺成为国民党文化统制的最重要的领域,中共的文化斗争策略是最直接的触媒,同时也与国民党人的认识以及近代以来形成的思想传统有关。本论文试图从历史和思想理论的大背景下,透过细致的史料梳理与分析,呈现国民党文艺统制的复杂面貌并透视其根源。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该选题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动机,阐述研究意义及理论、方法。第二部分是论文第一章:国民党实施文艺统制的思想基础是民族主义,在取得政权后的十年间的文化目标就是将民族主义建构为一元的意识形态,试图以此促进其政权的合法性建设,同时对民众进行民族国家观念的灌输。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是在三民主义的旗号下进行的,从三民主义到民族主义的演变,既是权威合法性的继承,也是其现实政治的需要。体现在文艺领域,就是文艺政策的制定、文艺社团的组建、文艺媒介的建立、文艺审查的施行等几个方面,各自独成系统又相互交织。第三部分是论文第二章:梳理国民党文艺政策的出现与国家文艺体制建设的关系,国民党文艺政策与“三民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及“通俗文艺运动”的关系。分析国民党推动文艺运动的政治化思维方式及“大众化”改造意图和失败原因。第四部分是第三章:探讨文学社团与作家的组织化问题。立足第一手材料分析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接创办的“中国文艺社”,各级党部创办和扶持的提倡“民族主义文学”的“前锋社”、“开展社”、“黄钟文艺社”等社团,以及国民党内各种政治势力创办的“线路社”、“流露社”、“新垒社”等社团的基本运作手段与作家的组织化策略。文艺社团通过对文学生产者的联络和组织,推动国民党的文艺运动和文化目标的实现。第五部分是第四章:梳理和分析右翼文艺期刊成为国民党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和再生产工具的原因和过程。文艺期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自身的特性,加上政治宣传动员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培育,以及与中共在“文化领导权”上的争夺,成为国民党出版右翼文艺期刊的理论和现实动因。创办党报文艺副刊成为文艺统制的先声与尝试,而创办右翼文艺杂志并以此作为其意识形态话语最为重要的传播工具和再生产场所。第六部分是论文第五章:立足第一手材料梳理国民党书刊审查及电影审查制度的形成和衰落,联系国民党的政治统制和文化统制目标,分析其基本的运作方式与其得失。同时,对书刊审查制度催生的“杂志年”现象及“杂文”文体的出现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第七部分是结语:国民党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多变性和欺骗性,导致其倡导的民族主义文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陷入到双重贫乏之中,同时使得文艺审查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国民党的文艺统制是失败的。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2
引言  12-24
  一、研究现状  12-16
  二、研究动机  16-18
  三、研究意义  18-21
  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1-22
  五、概念界定  22-24
第一章 意识形态建构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培育  24-42
  第一节 一元的意识形态建构  24-37
  第二节 民族国家观念的培育  37-42
第二章 文艺政策与文艺运动  42-85
  第一节 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出台  42-56
  第二节 文艺政策与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56-72
  第三节 文艺政策与通俗文艺运动  72-85
第三章 文学社团与作家的组织化  85-143
  第一节 中国文艺社  86-104
  第二节 前锋社、开展社等民族主义文学社团  104-126
  第三节 线路社、流露社、新垒社  126-143
第四章 文艺媒介的建立与实践  143-205
  第一节 右翼文艺期刊出现  143-150
  第二节 党报文艺副刊:"青白之园"、"觉悟","大道"、"青白"  150-176
  第三节 右翼文艺杂志:《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与《文艺月刊》  176-205
第五章 文艺审查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205-254
  第一节 文艺审查制度的形成  205-233
  第二节 审查制度与文艺杂志的兴起  233-243
  第三节 审查制度与杂文文体的产生  243-254
结语  254-259
附录 右翼文艺期刊一览表  259-262
参考文献  262-274
后记  274-27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3.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4.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演变,G527
  5.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6.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D923.2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8.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9.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10. 口述历史纪录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J952
  11. 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H313
  12.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3. 简论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策略的操控,H059
  14.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B089
  15. 国民党危亡之秋的应对与反省,K266
  16. 意识形态对英若诚戏剧翻译的影响,I046
  17. 勒弗维尔操纵理论下《京华烟云》的文化视角解析,I046
  18.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I046
  19. 从意识形态操纵角度看鲁迅的翻译思想,H059
  20. 论意识形态对政治文献翻译的操控,H059
  21. 文化生产与国家乌托邦的建构,I207.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