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痰瘀同治干预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李娜
导 师: 韩学杰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 炎症因子 痰瘀同治 临床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从炎症因子变化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的病因研究,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寻找与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有关的炎症因子,并观察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患者经中药痰瘀同治干预后的降压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方法:收集自2007年4月19日至2010年8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高血压病患者146例,其中痰瘀互结证患者116例,占79.46%,肝阳上亢患者30例,占20.55%。痰瘀互结组用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方(莱菔子、泽泻、川芎、水蛭等),肝阳上亢组用滋阴潜阳的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天麻、钩藤、生栀子、黄芩、桑寄生等)。治疗3个疗程(1个月为1疗程),采集治疗前后高血压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血压、心脏、颈动脉超声指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脂变化,应用3D-MRA光波检测全身各系统功能变化,分析中药干预后的降压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后随机选取痰瘀互结组、肝阳上亢组各6例患者的早晨空腹血样,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血清40种炎症因子指标。分析炎症因子在两种证类治疗前后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超声结果显示:①颈动脉检测异常:痰瘀互结组45例,占38.79%,肝阳上亢组8例,占26.67%。其异常主要表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②心脏超声检测异常:痰瘀互结组44例,占37.93%,肝阳上亢组11例,占36.67%,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及左室肥大。2.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显示:①痰瘀互结组治疗前后比较,TGF-betal(转化生长因子)和PDGF-BB(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肝阳上亢组治疗前后比较,I-309(人T细胞分泌的种趋化因子)、IL-1 alpha、IL-16、IL-17、M-CSF(非分泌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IG、IL-1(?)台疗后均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②中药干预过程中痰瘀互结组患者的N0含量水平有升高趋向。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痰瘀互结患者的TNF-a浓度含量有下降趋向,趋向于正常水平3.经中药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8.82%,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8.78%。患者停、减降压西药的比例达到42.36%,治疗过程中停服降压西药的共36人,占入组时服药人数的36.36%。结论:1.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等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及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肥大等病变,其发生率明显多于肝阳上亢证患者。2.高血压病痰瘀互结组治疗前后在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方面有差异。其中CRP, NO, TNF-α, TGF-beta 1和PDGF-BB与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有相关性。因此,检测高血压病治疗前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对了解高血压病分级、评价临床疗效、推测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高血压病病因学研究提供生物学依据,对进一步探索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3.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经过中药干预,降压总有效率为88.82%,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8.78%,部分患者可以停、减西药用量,因此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文献综述  12-18
  1 抗体芯片的研究  12-13
  2 高血压病炎症因子的相关研究  13-15
  3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是主要治疗方法  15-16
  4 炎症因子芯片与高血压病痰瘀互结的研究探讨  16-18
前言  18-20
(一) 研究目的  20
(二)资料和方法  20-35
  1 诊断标准  20-22
    1.1 高血压病中医证类标准  20
    1.2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0-21
    1.3 高血压病分级  21
    1.4 高血压病分期  21
    1.5 高血压病分层  21-22
  2 病例选择  22-23
    2.1 病例来源  22
    2.2 病例的纳入标准  22-23
    2.3 病例的排除标准  23
  3 分组与治疗  23
    3.1 临床分组  23
    3.2 治疗方法  23
  4 观察指标  23-25
    4.1 一般资料  23-24
    4.2 高血压病的分级、分期、分层情况及合并症情况  24
    4.3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  24
    4.4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24
    4.5 超声检测  24-25
    4.6 炎症因子抗体芯片分析、生化检测、3D-MRA光波检测  25
  5 指标测量方法  25-31
    5.1 血压、心率、心律测量方法  25
    5.2 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方法  25-26
    5.3 超声测量方法  26-27
      5.3.1 心脏超声  26
      5.3.2 颈动脉血管超声  26-27
      5.3.3 桡动脉血管超声  27
    5.4 炎症因子及生化检测方法  27-29
      5.4.1 标本处理  27-28
      5.4.2 炎症因子CRP  28
      5.4.3 炎症因子TNF-α  28
      5.4.4 生化指标NO  28-29
    5.5 炎症因子抗体芯片检测  29-30
      5.5.1 炎症因子抗体芯片操作图  29
      5.5.2 炎症因子检测操作步骤  29-30
      5.5.3 图象和数据采集  30
    5.6 3D-MRA光波检测方法  30-31
  6 疗效评价  31-32
    6.1 观察方法  31
    6.2 高血压病疗效判定标准  31-32
    6.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改善疗效判定标准  32
    6.4 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标准  32
  7 数据管理和统计方法  32-34
  8 临床观察流程图  34-35
(三) 结果与分析  35-65
  1 人口学情况  35-36
    1.1 性别情况  35
    1.2 年龄情况  35
    1.3 职业情况  35-36
  2 分级,分期和分层情况及合并症情况  36
    2.1 高血压病分级,分期及分层情况  36
    2.2 高血压合并症情况  36
  3 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  36-43
    3.1 患者入组时中医证类的分布比例  36
    3.2 患者在各阶段中医症状及舌象的分布比例  36-41
    3.3 中医证候变量相关性分析  41-43
  4 超声检测结果与证类之间相关性  43-48
    4.1 颈动脉检测结果与中医证类之间的关系  43-45
    4.2 心脏检测结果与中医证类之间的关系  45-46
    4.3 颈部检测与患者症状及舌象之间的关系  46-47
    4.4 心脏检测与患者症状及舌象之间的关系  47-48
  5 高血压病患者的病程、分级、分期和降压疗效情况  48-53
    5.1 中药疗程与降压疗效的关系  48
    5.2 高血压病病程与降压疗效关系  48-49
    5.3 高血压病分级与降压疗效的关系  49
    5.4 高血压病分期与降压疗效的关系  49-51
    5.5 疗程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分析  51
    5.6 24小时血压监测治疗前后的比较  51-53
  6 患者治疗前后使用西药的情况分析  53-54
    6.1 患者入组时服西药情况  53
    6.2 入组时患者服西药血压情况  53
    6.3 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的情况  53-54
    6.4 中药治疗后患者停服、减服西药情况分析  54
  7 生化检测情况  54-57
    7.1 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54-55
    7.2 肾功能检测分析结果  55
    7.3 血脂检测分析结果  55
    7.4 三组生化检测结果比较  55-57
      7.4.1 三组肝功能检测比较  55-56
      7.4.2 三组肾功能检测分析结果  56
      7.4.3 三组血脂检测分析结果  56-57
  8 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57-63
    8.1 用ELE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的结果  57-59
      8.1.1 三组炎症因子的比较  57
      8.1.2 二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的比较  57-58
      8.1.3 痰瘀互结组治疗前后NO、TNF-α的变化  58-59
    8.2 炎症因子抗体芯片检测结果  59-63
      8.2.1 检测四十种炎症因子  59
      8.2.2 炎症因子抗体芯片图  59-60
      8.2.3 细胞因子网络图  60
      8.2.4 二组治疗前后抗体芯片炎症因子有显著性差异的比较  60-61
      8.2.5 高血压病组与正常组抗体芯片炎症因子有变化的情况比较  61-62
      8.2.6 二组抗体芯片治疗前后比较的情况  62-63
  9 3D-MRA光波共振检测全身各系统情况  63-65
    9.1 痰瘀互结组服用中药三个疗程后的情况比较  63-64
    9.2 肝阳上亢组服用中药三个疗程后的情况比较  64-65
(四) 结论  65-66
(五) 讨论  66-70
  1 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66
  2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与血管相关  66-67
  3 痰瘀互结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67-68
  4 方证相应治疗高血压病有明显优势  68-69
  5 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69-70
参考文献  70-74
致谢  74-75
个人简历  75-76

相似论文

  1.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2.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4.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5.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6.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7.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8. 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544.1
  9.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10.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2. 不同级别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544.1
  13. 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9.1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743.3
  15.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16. 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R272
  17. 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改变及其对血糖与骨量的影响,R587.1
  18. 复方白鲜皮汤治疗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炎、止痒作用初探,R285
  19.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20. 抗凝方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R256.56
  21. 参芪正颜饮治疗Bell麻痹的临床研究,R277.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