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辙文艺思想研究

作 者: 王彩梅
导 师: 詹福瑞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苏辙 文艺思想 文道 文气 人情 作家论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成就不仅表现在丰富的学术著作以及文学创作方面,其文艺思想也是非常独特的。他的文艺思想是同北宋丰富多彩的学术背景联系起来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文道观”,苏辙援佛道入儒、以儒释解老的的哲学特点,使他对“道”的阐释也就表现出融会贯通的特点。苏辙“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方面指事物的本原和内在规律,具有客观普遍性,这是儒、道、释三家之“道”相通的内在根据;另一方面,包括事物道器、有无的辩证统一,具有现实实践性,这是儒、道、释“三教”可以合一的共同基础。苏辙认为“文之为言,犹曰万物各得其理云尔”,文是来阐明万物的本质规律的,近似于韩柳欧“文以明道”的观点。在道与文的关系上,苏辙更多从儒家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角度立论,道重于文。因而,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反对不合时用的险怪奇涩的不良文风,主张学习两汉古文,写作语言质朴、条达舒畅的文章。第二章,“文气说”。一方面是指人之气。而人之气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曰浩然之气,也即通常所理解的作家的思想、修养。二气还包括以阅历为基础的人生经验。苏辙的“人之气”可理解为一种完满充沛、强而有力的生命体验。另一方面是指文之气。指文章表现出来的总体风格和美感特征。苏辙就“养气”的方法和途径作了说明。苏辙认为,养气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内心修养,一是增长阅历。将游历山川、接触人物与激励自己的养气结合起来,这是苏辙在理论上的首创。第三章,人情说。苏氏蜀学基于对“人情”本体意义上的认识,在探讨圣人之道及解读儒家经典时,都以人情为归依。以“人情”说来注解《诗经》时,苏辙重申了《诗》“抒发情志”的特质。《诗》是天下之人发泄情感,挥斥幽愤的抒情之作。苏辙在注解《诗经》时,注重文本,从抒情主体的角度阐发诗意,力求对诗旨的确切把握。在《诗经》从经学到文学的转变过程中,其《诗集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章,作家论。苏辙在评判作家时,虽然也重视作家的艺术成就,但他更强调人格情操对文学作品气韵境界的重要影响,“文如其人”,是他文艺批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尺度之一。也是苏辙“文道”观“道”重于“文”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宋人文论的一般风气。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引论  9-18
  一  9-11
  二  11-15
  三  15-18
第一章 文道观  18-39
  第一节 苏辙援佛道入儒、以儒释解老的哲学特点  18-27
  第二节 苏辙“道”的内涵  27-32
  第三节 苏辙的“文道”观  32-39
第二章 文气说  39-57
  第一节 “文气”说产生的哲学思想基础  39-44
  第二节 “文气”说的创立及发展  44-49
  第三节 苏辙“文气”的内涵  49-55
    一、苏辙“气”的内涵  49-54
    二、志—气—言—文  54-55
  第四节 苏辙养气的途径  55-57
第三章 人情说  57-88
  第一节 唐前“人情”说  57-60
  第二节 宋儒对“人情”说的探讨  60-67
  第三节 《诗经》阐释中的“人情”观念  67-79
    一、《孔子诗论》与《毛诗序》  67-73
    二、欧阳修《诗本义》  73-79
  第四节 苏辙以“人情”注解《诗经》及其诗学论著  79-88
第四章 作家论  88-98
  第一节 杜甫  88-92
  第二节 李白  92-98
结语  98-101
参考文献  101-108
致谢  108-109
读博期间发表成果  109

相似论文

  1. 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C912.82
  2. 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I045
  3. 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范式“作家论”研究,I206.6
  4. 鲁迅与延安文艺,I206.6
  5. 胡耀邦新时期文艺思想研究,J120.0
  6. 礼物、生命仪礼、人情圈与农村的社会支持网络,C912.82
  7. 农村人情消费中的非正式制度,F323.8
  8. 《隋炀帝艳史》研究,I207.41
  9. 论传统“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I206.2
  10. 苏辙散文理论及其创作,I207.6
  11. 清初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研究,I206.2
  12. 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研究,B221
  13. 《淮南子》与《论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I206.2
  14. 从礼学视域研究荀子文艺思想,I206.2
  15. 桐城派“文气”理论及其选评、创作研究,I206.2
  16. 中国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研究,D422.7
  17. 廖玉蕙散文创作论,I207.67
  18. 论月饼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J524.2
  19. 中国“文气理论”对朝鲜“文气说”的影响,I206.2
  20. 论王充文人观与文人精神,I206.2
  21. 《岁寒堂诗话》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