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研究

作 者: 牛娜
导 师: 曹明贵
学 校: 信阳师范学院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农村家庭 人情 人情消费
分类号: D4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情消费历来是中华民族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人情消费的研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是站在经济学理论的立场上,通过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独特背景下广泛存在的“人情消费”这一微观社会现象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变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社会后果与功能。本研究通过对一个农村村庄的实证调查,围绕着家庭人情消费这一核心问题,就人情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得以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功能等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着对农村家庭人情消费这一社会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解读。本研究表明,家庭人情消费是以家庭为中心,通过人生礼仪、节日礼仪和非仪式性情境表达出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不断升级,这一现象是多种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人情圈、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经济和家庭类型四个方面,并且通过建立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模型得知这四因素之间形成了一组闭合的回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当前社会人情消费泛滥异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负功能,但其正面功能也不容抹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6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8-9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9-10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0-14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6
第2章 人情消费的相关理论  16-19
  2.1 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  16
  2.2 有限理性理论  16-17
  2.3 社会资本理论  17-18
  2.4 不同质需要的弱通约性和不通约性原理  18
  2.5 本章小结  18-19
第3章 我国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  19-23
  3.1 人情消费的名目越来越多且金额也越来越大  19-20
    3.1.1 名目由简约向繁杂扩展呈多元化趋势  19
    3.1.2 金额由微薄向厚重加码呈飙升化趋势  19-20
  3.2 人情消费的范围越来越广且频率也越来越高  20-21
    3.2.1 范围由血缘圈逐渐向地缘及业缘圈转移  20
    3.2.2 频率日益加快周期明显缩短  20-21
  3.3 人情消费的方式越来越货币化且类型越来越目的化  21-22
    3.3.1 方式呈货币化趋势  21
    3.3.2 工具目的型人情消费比例不断上升  21-22
  3.4 本章小结  22-23
第4章 我国农村家庭人情消费原因及影响因素  23-32
  4.1 农村家庭人情消费原因  23-24
  4.2 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4-31
    4.2.1 人情圈  24-25
    4.2.2 传统消费心理  25-26
    4.2.3 家庭经济  26-27
    4.2.4 家庭类型  27-28
    4.2.5 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28-31
  4.3 本章小结  31-32
第5章 我国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正负功能分析  32-38
  5.1 人情消费的正功能  32-34
  5.2 人情消费的负功能  34-37
  5.3 本章小结  37-38
第6章 实证分析  38-51
  6.1 样本特征  38-40
  6.2 M村人情消费现状分析  40-50
    6.2.1 M村人情消费现状  40-45
    6.2.2 M村人情消费的原因  45-47
    6.2.3 M村人情消费的影响  47-50
  6.3 本章小结  50-51
第7章 引导农村文明人情消费的对策  51-59
  7.1 政府层面  51-55
    7.1.1 增加农民收入 增强抗负担能力  51-52
    7.1.2 促进观念转型 树立科学消费观  52-53
    7.1.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53-55
  7.2 民间组织层面  55-56
    7.2.1成立红白理事会 规范村规民约  55
    7.2.2 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基层组织优势  55
    7.2.3 将村中的知事人员作为改革的推动力量  55-56
    7.2.4 利用模仿心理和大户效应来引导文明消费  56
  7.3 农户层面  56-58
    7.3.1 承办方角度  56-57
    7.3.2 送礼方角度  57-58
  7.4 本章小结  58-59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9-61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59
  8.2 研究中的不足  59
  8.3 研究展望  59-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5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65-66
附录一  66-69
附录二  69

相似论文

  1. 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研究,G78
  2.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3. 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C912.82
  4. 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支出关系研究,G649.2
  5. 礼物、生命仪礼、人情圈与农村的社会支持网络,C912.82
  6. 农村人情消费中的非正式制度,F323.8
  7. 农村家庭养老变迁与面临的挑战,F323.89
  8. 《隋炀帝艳史》研究,I207.41
  9. 廖玉蕙散文创作论,I207.67
  10. 论月饼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J524.2
  11. 端午节的解释,K892.1
  12. 论汪曾祺小说中小人物的生命意识,I207.42
  13. 电视文化植入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的分析,C912.82
  14. 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的影响,C913.11
  15. 重拾现代建筑缺失的温情,TU201
  16. 试论“人世”美学思想观,B83
  17. 农村丧葬礼仪中的人情交往研究,C912.3
  18. 面子理论视角下的婚姻仪式研究,C912
  19. 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C912
  20. 成都金沙车站出租车排队待客制度的演化分析,F572.8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生活状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