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古典共和主义的继承与背离

作 者: 梁运娟
导 师: 王彩波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古典共和主义 公民美德 混合政体 公民自由 公共善 和谐
分类号: D0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典共和主义思想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传统,源起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后世又几经沉寂和复兴。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复兴达到巅峰,以倡导恢复古罗马的政治秩序和公民美德为特点成为古典共和主义的忠实追随者。然而他的共和思想有其自身的特色,既是对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复兴和一定程度的继承,又是对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重新诠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观摩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思想,有着不同于古典共和主义的思维方式,其共和思想虽有一个类似古典共和主义的外壳,却有着现代共和精神的精髓。本文以古典共和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共和政体、美德、自由、和谐等为线索,试图在比较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思想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中,分析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特点,阐明其在何种程度对古典共和思想有所继承,在哪些方面有所背离甚至是颠覆。本文写作的目的并非是为马基雅维里正名,将其划分至共和主义者的阵营中,而仅是说明有着古典共和主义情怀的马基雅维里,同时也是“新科学”的发起人,其共和思想的独特性和超越性。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7
绪论  7-22
  一、研究源起与选题意义  7-10
  二、研究方法  10-11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15
  四、本文的研究框架  15-20
  五、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20-22
第一章 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核心理念  22-40
  一、古典共和主义的发展脉络及基本轮廓  22-35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  23-29
    (二)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美德  29-33
    (三) 古希腊城邦与古罗马共和国中的公民自由  33-35
  二、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理念  35-40
    (一) 以公民美德为依托的公共善  35-36
    (二) 混合政体为最好政体类型  36-37
    (三) 整体主义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  37
    (四) 自然和谐论与阶级和谐论  37-40
第二章 古典共和主义的复兴——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思想的继承  40-56
  一、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产生的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佛罗伦萨的社会现状  40-48
    (一)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40-43
    (二) 意大利与佛罗伦萨的共和传统  43-45
    (三) 城市商业的迅猛发展  45-46
    (四) 马基雅维里的个人经历  46-48
  二、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思想的继承  48-56
    (一) 混合政体的延续  48-52
    (二) 对公共善的尊崇  52-53
    (三) 自由公民与自由国家  53-56
第三章 古典共和主义的转向——马基雅维里对古典共和思想的背离  56-96
  一、共和政体中的专制成分  56-62
    (一) 共和制与专制何以能够结合  56-59
    (二) 随机应变的政体形式  59-62
  二、对公共善的再思考  62-66
  三、“共和主义自由”的走向  66-70
    (一) “整体主义”的衰落与个人自由的彰显  66-68
    (二) “积极自由观”转向“消极自由观”  68-70
  四、美德的重新审视  70-83
    (一) 美德的工具主义色彩  70-77
    (二) 美德的不能自我实现性  77-78
    (三) 对人所拥有美德的不信任——法律、制度因素的加强  78-83
  五、对“自然和谐论”的拒斥  83-90
    (一) 古典共和思想中的“自然和谐论”  83-84
    (二) 马基雅维里的秩序创建  84-86
    (三) 对内部和谐论的拒斥——阶级冲突与社会冲突的重要性  86-90
  六、贵族统治抑或民众统治——精英与平民关系的重组  90-96
    (一) 古代社会中精英与平民之间的张力  90-92
    (二) 马基雅维里的民主反精英主义  92-96
第四章 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影响及评析  96-111
  一、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影响  96-103
    (一) 从古典共和思想到现代共和思想的传承作用  96-97
    (二) 对后世共和国实践的影响  97-99
    (三) 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遗产  99-103
  二、对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观点的评析  103-111
结语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2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其他学术成果  122-123
后记  123-125
中文摘要  125-130
ABSTRACT  130-133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4. 和谐教育视野下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与研究,G420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9.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0.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11.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2.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4.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1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6.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7.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18.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19.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20.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21. 都市背景下回族经商文化研究,C9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世界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