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研究

作 者: 王蕾
导 师: 崔国发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自然保护区学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社区 生态补偿 “虚拟地”
分类号: S759.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7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补偿是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社区之间保护与利用矛盾的重要措施。本论文以剖析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没有保护好”的原因为起点,提出了通过起到生态补偿作用的生态效益补助控制保护区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从而改善保护区管理的思路。根据这一思路,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方法对补助的对象、补助的主体、补助的数量、补助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定量并有案例支持的生态效益补助方案。论文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和对保护区管理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自然保护区的正外部性由于中国的管理体制、外部性的受益范围和难以通过边际分析量化其价值等原因无法体现到生态补偿上;而中国相当数量的自然保护区“没有保护好”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是保护区社区带来的干扰。然后,以此认识为基础,构建了“虚拟地”概念,将环境经济学中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创新性地应用于对保护区人地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以虚拟地计算方法为核心的“生态效益补助”方案,较为合理地解决了技术角度难度最大的生态效益补助数量确定问题。接着运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利益相关者分析、博弈论和生产函数理论分析了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和使用路径。最后,再以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的案例点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以验证和细化理论研究成果。论文研究在生态效益补助方案关键的四方面结论如下:(1)从合理性角度和可行性角度分析,认为只有对保护区社区进行生态效益补助以提高其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才可能控制保护区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2)对保护区社区人地关系用生产函数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数社区的经济产出是其生产用地面积的单调递增函数;据此,并改进了环境经济学中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构建了“虚拟地”概念——保护区社区对应于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达到当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占用的土地面积;认为最低限度的生态效益补助实际上是对保护区社区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居民的补助资金——对保护区内及保护区社区实施生态效益补助且达到一定的补助值,使其“虚拟地”占用满足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且能够以此补助为基础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从而在不扩大“虚拟地”占用的基础上获得社区居民收入增长;改造了“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使其能够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的条件下将对土地规模的计算转换到对人口经济数据的统计上,可以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确定的过载人口数量来确定生态效益补助的数量。以这三方面的技术创新为基础,就可以通过计算虚拟占用土地规模求得生态效益补助下限标准:EC=ΔN×yi=[∑(γi×VLi)/∑(γi×Li)—1]×N×yi(3)各利益相关者都应通过财政渠道、市场渠道和社会渠道参与到对保护区社区的生态效益补助中,但财政渠道中的较高层级政府(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应是生态效益补助的主要资金来源;在资金使用上,只有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使保护区社区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提高才可能使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实现初衷。(4)通过调查收集了武夷山保护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数据、当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消耗等情况,然后用“虚拟地”计算方法得到武夷山保护区社区应取得的生态效益补助金额的下限125.16万元,并根据生产函数理论对武夷山保护区社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路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资金使用最优化建议。论文工作的创新性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①在应用层面,提出了能够控制保护区社区干扰并在现有管理体制和资金条件下兼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生态效益补助”方案,还完整地给出了与当前国家广域政策(主体功能区划、林权改革等)相衔接、与此方案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路径。②在理论层面,为实施“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的难点——确定生态效益补助标准给出了创新的思路和定量的依据:根据控制保护区社区的负外部性需要进行生态效益补助,采用“虚拟地”计算方法对补助标准定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1.绪论  10-25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0-15
    1.1.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情况  10-12
    1.1.2 中国自然保护区改善管理的障碍  12-15
    1.1.3 论文的选题意义  15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20
    1.2.1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15-17
    1.2.2 目前生态补偿研究的问题和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难点  17-19
    1.2.3 生态补偿基础上的替代产业发展研究  19-20
  1.3 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内容  20-25
    1.3.1 总体方案  20-23
    1.3.2 案例分析  23
    1.3.3 有关概念和数据说明  23-25
2.生态效益补助的计算方法研究  25-40
  2.1 生态效益补助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思路  25-30
    2.1.1 自然保护区资源价值的计量  25-29
    2.1.2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创新思路  29
    2.1.3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方案研究的核心问题  29-30
  2.2 自然保护区社区人地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30-32
  2.3 确定生态效益补助标准的"虚拟地"计算方法  32-38
    2.3.1 基本思路  32-33
    2.3.2 确定生态效益补助最低标准的技术路线  33-34
    2.3.3 "虚拟地"计算方法的步骤  34-38
  2.4 "虚拟地"计算方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8-39
    2.4.1 虚拟地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  38
    2.4.2 虚拟地计算方法的应用难点  38-39
  2.5 小结与讨论  39-40
3.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的资金机制研究  40-73
  3.1 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机制及其对生态效益补助的影响  40-59
    3.1.1 自然保护区组织制度  40-42
    3.1.2 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  42-57
    3.1.3 资金机制问题对生态效益补助筹资的影响  57-59
  3.2 生态效益补助的筹资渠道研究  59-65
    3.2.1 自然保护区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属性分析  59-60
    3.2.2 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来源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0-65
  3.3 生态效益补助的用资渠道研究  65-72
    3.3.1 "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的用资机制  65-66
    3.3.2 产业结构高级化路径的经济学分析  66-72
  3.4 小结与讨论  72-73
4.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的案例研究  73-90
  4.1 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案例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  73-75
  4.2 武夷山保护区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75-78
  4.3 按"虚拟地"方法计算的生态效益补助数量  78-82
    4.3.1 "虚拟地"方法的数据要求满足情况  78-79
    4.3.2 社区的虚拟地占用计算  79-82
  4.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助的资金机制分析  82-84
    4.4.1 目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机制构成  82-83
    4.4.2 主体功能区划和林权改革的影响  83-84
  4.5 产业结构升级具体实现路径及其经验总结  84-88
    4.5.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具体实现路径  84-88
    4.5.2 武夷山保护区社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经验总结  88
  4.6 本章小结  88-90
5.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90-93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90-92
    5.1.1 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只能通过控制自然保护区社区负外部性来实现  90
    5.1.2 通过"虚拟地"计算方法确定生态效益补助标准  90-91
    5.1.3 确定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出资方及资金定向使用方案  91
    5.1.4 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的案例分析  91-92
  5.2 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论文后续工作的衔接点  92-93
参考文献  93-102
个人简介  102-103
导师简介  103-105
后记并致谢  105

相似论文

  1.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3. 论差别生态责任,D922.68
  4.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5. 青岛市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研究,X51
  6.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制,D922.64
  7.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922.62
  8. 矿产开发生态补偿费用计算方法及实例研究,F426.1
  9.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922.6
  10. 海岸带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196
  11. 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及其逐级协商机制研究,X196
  12. 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与分配模式研究,X321
  13. 退耕还林跟踪研究,F326.2
  14.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研究,P942
  15. 西双版纳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种子植物区系学比较研究,Q948.2
  16. 福建武夷山区生物多样性生态补偿研究,X176
  17. 瓜馥木、浙江桂水分生理特征初探,Q948
  18.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Q948
  19.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章臭蛙与花臭蛙繁殖期的生境选择与种群动态研究,Q958
  20.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其创新研究,X321
  2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0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 > 自然保护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