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可转换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及其效率研究

作 者: 王宏来
导 师: 杜莉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可转债市场 微观结构 效率
分类号: F832.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转债市场微观结构是指对可转债市场价格发现与信息传导机制有直接影响的相关要素的总和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交易主体、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等要素,其中交易机制和交易主体及其影响机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我国自1991年8月琼能源发行总额3000万元的第一支可转债,到2009年底已有62只普通可转债在沪深两市上市,累计融资规模达到715.88亿元。2010年中国银行400亿可转债融资计划的推出,使得可转债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我国可转债市场却存在着规模严重不足、交投极不活跃、信息传导不畅、定价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可转债市场微观结构入手,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可转债市场价格发现效率偏低、信息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可转债市场效率的对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可转债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导致以成交量为核心的价格发现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债转股”实施T+0交收制度以及完善大宗交易制度等方式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对策,以期推动可转债市场稳步快速发展;通过研究标的股与可转债之间的信息传导机制,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与可转债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效率,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加强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提高可转债市场的信息发现效率,充分发挥可转债市场平抑股票市场行情波动的稳定器功能;通过研究交易间隔、买卖价差、市场深度、期望价格波动率及交易方向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机构投资者占比过高、流动性投资者不足的特征;通过对可转债市场买卖价差成分分解,指出对知情交易者信息成本补偿不足、流动性交易者面临的指令执行风险过高是导致可转债市场投资者结构失衡,进而价格和信息发现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在可转债市场实施以电子自动撮合的竞价制度为主、以竞争性多元做市商制度为辅、投资者的报价与做市商的双边报价共同参与竞价的混合交易制度。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8
第1章 绪论  8-37
  1.1 选题背景及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8-10
    1.1.1 选题的背景  8-9
    1.1.2 选题的理论价值  9-10
    1.1.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0
  1.2 论文的理论与研究基础  10-15
    1.2.1 有效市场假说  10-11
    1.2.2 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  11-12
    1.2.3 认知偏差、行为偏差理论  12-13
    1.2.4 贝叶斯学习过程  13-14
    1.2.5 理性预期模型  14-15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33
    1.3.1 价格形成机制  15-19
    1.3.2 交易支付机制  19-21
    1.3.3 大宗交易机制  21-24
    1.3.4 信息披露机制  24-28
    1.3.5 市场参与者分类、交易策略与市场效率  28-32
    1.3.6 已有研究的简要评析  32-33
  1.4 主要研究方法  33-34
  1.5 本文的框架结构  34-36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36
  1.7 本文存在的不足  36-37
第2章 我国可转债市场微观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37-59
  2.1 我国可转债的基本要素及发行人资格、条件要求  37-41
    2.1.1 我国可转债的基本要素  37-39
    2.1.2 发行人资格和条件要求  39-41
  2.2 我国可转债市场微观结构  41-47
    2.2.1 市场微观结构的内涵  41-42
    2.2.2 价格形成机制与证券市场类型  42-43
    2.2.3 我国可转债市场参与者  43
    2.2.4 我国可转债市场交易规则  43-47
  2.3 我国可转债市场现状描述与发展前景展望  47-53
    2.3.1 可转债市场发展历程回顾与现状描述  47-52
    2.3.2 可转债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52-53
  2.4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方式对比分析——兼论发展可转债市场的意义  53-59
    2.4.1 股权融资方式的内涵  53-54
    2.4.2 三种股权融资方式的融资条件对比分析  54-56
    2.4.3 企业发行可转债面临的主要风险  56
    2.4.4 大力发展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意义  56-59
第3章 发达国家(地区)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分析  59-67
  3.1 交易主体  59-61
    3.1.1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交易主体  59-60
    3.1.2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的交易主体  60-61
    3.1.3 我国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主体  61
  3.2 交易规则与交易机制  61-67
    3.2.1 交易时间、交易方式和交易费用  62-64
    3.2.2 竞价方法对比分析  64-67
第4章 成交量在可转债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中的作用  67-85
  4.1 可转债价格指数波动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67-75
    4.1.1 我国可转债市场投资群体特征分析  67-68
    4.1.2 可转债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68-69
    4.1.3 计量模型的提出及实证分析  69-74
    4.1.4 结论  74-75
  4.2 可转债市场成交量对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冲击效应研究  75-85
    4.2.1 引言  75-76
    4.2.2 研究方法  76-78
    4.2.3 实证分析和结果说明  78-83
    4.2.4 结论及对策建议  83-85
第5章 标的股价格在可转债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85-96
  5.1 引言  85-86
  5.2 研究方法  86
    5.2.1 GARCH 模型  86
    5.2.2 对数极大似然估计  86
  5.3 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86-93
    5.3.1 数据选取  86-87
    5.3.2 实证分析  87-93
  5.4 结论与对策建议  93-96
第6章 投资者结构、交易策略选择与可转债市场信息效率  96-111
  6.1 引言  96
  6.2 投资者的博弈关系与交易策略  96-99
    6.2.1 知情交易者之间的竞争  96-97
    6.2.2 不知情交易者之间的竞争  97-98
    6.2.3 投资者结构及其交易策略选择对市场信息效率影响  98-99
  6.3 实证模型及估计方法  99-102
    6.3.1 Log-ACD 模型  99-100
    6.3.2 变量说明  100-101
    6.3.3 本文的实证模型  101-102
  6.4 基于LOG-ACD 模型的可转债交易持续期间与信息效率的实证分析  102-109
    6.4.1 数据说明  102-106
    6.4.2 实证结果及系数解读  106-109
  6.5 对策建议  109-111
第7章 可转债市场买卖价差成分分析  111-125
  7.1 买卖价差分解的理论模型  111-118
    7.1.1 Glosten and Harris(1988)模型  111-112
    7.1.2 Stoll(1989)模型  112-114
    7.1.3 George,Kaul and Nimalendran(1991)模型  114-115
    7.1.4 Lin,Sanger and Booth(1995)模型  115-116
    7.1.5 Madhavan,Richardson and Roomans(1997)模型  116-117
    7.1.6 Huang and Stoll(1997)模型  117-118
  7.2 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118-123
    7.2.1 数据统计特征  119-122
    7.2.2 买卖价差成分分解  122-123
  7.3 对策与建议  123-125
第8章 提高我国可转债市场效率的思考  125-135
  8.1 我国可转债市场微观结构存在问题的梳理  125-127
    8.1.1 可转债市场流动性不足,以成交量为核心的价格发现机制失效  125-126
    8.1.2 对知情交易者的信息成本补偿不足,可转债市场信息效率低下  126
    8.1.3 可转债市场深度不足,T+0 回转交易制度失灵  126
    8.1.4 可转债与标的股之间的套利交易缺失,市场间信息传导不畅  126-127
    8.1.5 市场退出成本过高,难以吸引开放式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127
  8.2 提高我国可转债市场效率的思考  127-135
    8.2.1 健全交易机制,增加可转债市场流动性  127-131
    8.2.2 积极推动可转债发行改革,拓展市场深度  131-134
    8.2.3 改善可转债市场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134-135
参考文献  135-15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54-155
致谢  155-156
中文摘要  156-159
ABSTRACT  159-163

相似论文

  1.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2.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3. 内置式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TM341
  4.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5.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6.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7. 放电环境与尘粒电凝并效应分析研究,X701.2
  8. 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TQ116.2
  9.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10.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1.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2. 试论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13. 禁食对鸡肉宰后僵直及其品质影响研究,TS251.1
  14.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15.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6.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17.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18.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19. 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形成机制研究,TS251.1
  20.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21.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