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一致平衡点与合作控制研究

作 者: 谭拂晓
导 师: 关新平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关键词: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 一致性协议 合作控制 一致平衡点 代数连通度 移动智能体 “非伪”控制 轨迹跟踪控制
分类号: TP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5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代数图论、矩阵理论和控制论,研究了多智能体网络系统一致平衡点与合作控制问题。多智能体网络系统是一种分布式自主系统,它是由单个智能体通过网络通讯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换来实现整体的协调与合作。由于每个智能体的决策只能实时的依赖自身所处的状态和其他相联系(耦合)的智能体信息,所以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将导致不同智能体的目标即可能是相互冲突,又可能涌现出一致的群体行为。根据图Laplacian理论,本文研究了多智能体连续系统的一致平衡点凸特性。证明了具有非平衡拓扑结构的多智能体网络系统,其一致平衡点将收敛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凸组合,并计算出凸组合系数和确定了一致平衡点。对于多智能体时滞系统,证明了在时滞容许的情况下,多智能体时滞系统的一致平衡点是系统初始状态的凸组合,并且与连续系统相等。根据Perron矩阵理论,研究了多智能体离散系统的一致性协议。如果系统的拓扑结构是固定不变且为强连通的,那么离散状态下系统的一致平衡点仍收敛于系统初始状态的凸组合。证明了离散状态下系统平衡点的凸组合系数与连续状态下凸组合系数相等。在多智能体网络系统中,网络拓扑结构的代数连通度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衡量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收敛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研究了有向图的代数连通度理论。通过对有向图代数连通度的定义,分析图Laplacian矩阵与代数连通度之间的关系,最终获得了有向图代数连通度的计算方法。“非伪”控制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控制方法,它是根据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在线学习计算与当前系统状态相匹配的控制量并作用于系统,便可获得系统所要求的动静态品质以检验是否满足该性能指标。本文研究了基于“非伪”控制理论的移动智能体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根据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动态方程,采用“非伪”控制,直接作用在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输入,能使移动机器人快速、准确跟踪期望轨迹。采用基于“非伪”控制的自适应PID算法,作用于反馈线性化后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后,系统能够快速跟踪期望轨迹。多移动智能体输出同步的控制目标是在速度一致的情况下,使多移动智能体跟踪共同的轨迹。根据智能体的邻居信息和代数图论中的关联矩阵,确定了多移动智能体输出同步分散控制律。该分散控制律是由队列控制和聚合控制组成,并且证明了该分散控制律能保证整个智能体系统稳定,实现了输出同步控制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1章 绪论  13-32
  1.1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  13-15
    1.1.1 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系统  13-14
    1.1.2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工程应用  14-15
  1.2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一致性  15-17
    1.2.1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一致性协议  15
    1.2.2 一致性协议数学描述  15-17
  1.3 一致性问题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  17-24
    1.3.1 一致性研究现状  17-20
    1.3.2 一致性问题主要研究内容  20-24
  1.4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合作控制  24-31
    1.4.1 合作控制概念  24-25
    1.4.2 合作控制特点  25
    1.4.3 多智能体系统群体合作目标  25-28
    1.4.4 多智能体编队控制  28-29
    1.4.5 编队控制主要研究内容  29-31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1-32
第2章 合作控制理论基础  32-40
  2.1 代数图论  32-34
    2.1.1 图论基本概念  32-33
    2.1.2 图的矩阵表示  33-34
  2.2 稳定性理论基础  34-36
    2.2.1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34-35
    2.2.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性  35-36
  2.3 基于数据驱动的“非伪”控制  36-39
    2.3.1 基本概念  36
    2.3.2 “非伪”控制理论  36-39
  2.4 本章小结  39-40
第3章 多智能体连续系统一致平衡点的凸特性  40-54
  3.1 引言  40-41
  3.2 问题描述  41-42
  3.3 图Laplacian 矩阵  42-45
    3.3.1 图Laplacian 矩阵  42-44
    3.3.2 有向图的代数连通度  44-45
  3.4 具有平衡拓扑结构的一致性协议  45-46
  3.5 具有非平衡拓扑结构的一致平衡点的凸特性  46-49
  3.6 计算机仿真研究  49-53
    3.6.1 有向图代数连通度的计算  49-50
    3.6.2 计算机仿真研究  50-53
  3.7 本章小结  53-54
第4章 多智能体时滞系统与离散系统一致平衡点的凸特性  54-66
  4.1 引言  54-55
  4.2 多智能体时滞系统一致平衡点的凸特性  55-57
  4.3 多智能体离散系统一致平衡点的凸特性  57-60
  4.4 计算机仿真研究  60-64
    4.4.1 连续状态下仿真研究  60-61
    4.4.2 时滞状态下仿真研究  61-63
    4.4.3 离散状态下仿真研究  63-64
  4.5 本章小结  64-66
第5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移动智能体轨迹跟踪控制  66-86
  5.1 引言  66-68
  5.2 问题描述  68-71
  5.3 基于“非伪”控制的移动智能体轨迹跟踪控制  71-77
    5.3.1 “非伪”控制基本定义  71-73
    5.3.2 “非伪”控制算法实现  73-74
    5.3.3 计算机仿真研究  74-77
  5.4 基于无模型自适应PID 算法的轨迹跟踪控制  77-85
    5.4.1 问题描述  78-79
    5.4.2 移动智能体系统坐标变换  79-80
    5.4.3 基于数据驱动的自适应PID 控制  80-81
    5.4.4 算法实现  81-84
    5.4.5 计算机仿真研究  84-85
  5.5 本章小结  85-86
第6章 多移动智能体系统的输出同步  86-101
  6.1 引言  86-87
  6.2 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反馈线性化  87-89
  6.3 基本定义  89-91
    6.3.1 关联矩阵  89-90
    6.3.2 非线性系统的无源性  90-91
  6.4 多移动智能体输出同步  91-94
    6.4.1 移动智能体动态系统描述  91-92
    6.4.2 多移动智能体输出同步  92-94
  6.5 分散控制律设计  94-98
    6.5.1 队列控制律  94-97
    6.5.2 轨迹跟踪控制律  97-98
  6.6 计算机仿真研究  98-100
  6.7 本章小结  100-101
结论  101-103
参考文献  103-11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118-120
致谢  120-121
作者简介  121

相似论文

  1. 盾构掘进过程中的自动轨迹跟踪控制技术研究,U455.3
  2. 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位形控制,TP242.3
  3. 面向空间捕获的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控制器设计,TP242
  4.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轨迹优化控制,TP242
  5. 基于Stewart平台机构的智能弯管机的优化设计与运动控制,TP242
  6. 汽车列车运动轨迹跟踪控制仿真研究,U461
  7. 模型未知机器人的智能控制,TP242
  8. 三维空间任意目标轨迹跟踪最优预见控制的研究,TP273
  9. 六自由度虚拟轴机床运动控制的研究,TG659
  10. 蒸汽发生器检修机械手路径规划及控制方法研究,TP241.2
  11. 人体上肢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TP242
  12. 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TP242
  13. 染色体切割装备宏动平台动力学特性及其控制研究,Q343
  14. 半挂汽车列车横摆动力学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U461.1
  15. 轮式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TP242
  16. 高性能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TP242
  17. 离散时间系统的多控制器自适应控制,TP273.2
  18. 基于MAS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法研究与实践,P208
  19. 移动数据库同步机制在电力校表中的应用研究,TP311.13
  20. 一种支持互连网信息服务的Mobile Agent原型系统Jama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TP311.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基础理论 > 自动控制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