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剖析

作 者: 全海欣
导 师: 李志辉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国际收支 跨境资本流动 资本外逃
分类号: F83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5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系统梳理国内外资本外逃相关文献开始,首先确立一种符合我国当前外汇管理体制的资本外逃定义,即以是否符合外汇管理规定作为区分资本外流正常与不正常的重要标准和界限;然后通过综合比较国际国内通用的资本外逃测算方法,对主要的两种测算方法(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对直接测算法的部分指标进行修正,联同间接测算法对1982年—2007年的中国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较为准确的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资本外逃的高峰时期,进入21世纪,虽然资本外逃随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缓和,但依然维持在较高规模。国外对资本外逃的动机进行研究的理论众多,国内对中国资本外逃的成因分析也是众说纷纭,但真正影响中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可能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从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角度对影响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选择了一系列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外利率等,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找影响中国资本外逃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最终确立了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外汇黑市溢价、以及滞后两年的通货膨胀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各因素对资本外逃影响的贡献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十分显著。我国放松资本管制的历程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我国虽然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但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应当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可以预见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在借鉴比较国内外资本管制强度度量指标的基础上,本文对1994年以来我国资本管制强度进行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发现我国资本外逃和资本管制存在弱正相关关系。本文再结合货币政策独立性、国内外美元利差、资本流动、投资率和年储蓄率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我国资本管制有效性不高,尤其在限制资本流出方面有效性较弱。本文还对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如贸易项目、非贸易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其他可能渠道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对1997年—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跨境资金流动分析中发现,中国在上述11年期间,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入香港。同时,本文从宏观、微观层面详细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带来的经济影响,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本外逃没有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的原因。最后,本文对我国政府在放松资本管制过程中,如何有效降低资本外逃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防范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提出应当积极推进金融深化、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减少经济扭曲及实行托宾税等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引言  11-27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与选题的背景  11-13
    1.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1.2 选题的背景  12-13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4
    1.2.1 研究目的  13-14
    1.2.2 研究意义  14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4-23
    1.3.1 早期的理论  15-16
    1.3.2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时期的理论  16-19
    1.3.3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时期的理论  19-23
    1.3.4 我国学者对资本外逃的相关研究  23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23-27
    1.4.1 基本思路和方法  23-25
    1.4.2 论文结构安排  25-26
    1.4.3 拟实现的创新点  26-27
第二章 资本外逃的定义和测算  27-73
  第一节 国外学者对资本外逃的定义  27-33
  第二节 国内学者对资本外逃的定义综述  33-37
  第三节 本文对资本外逃定义的界定  37-40
    2.3.1 资本外逃的特征  37-38
    2.3.2 本文对资本外逃的定义  38-40
  第四节 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回顾  40-56
    2.4.1 国外学者的测算方法回顾  41-47
    2.4.2 国内学者的测算方法及结果比较  47-56
  第五节 中国资本外逃数值的估算  56-73
    2.5.1 中国资本外逃测算的初步分析  56-60
    2.5.2 本文采用的测算方法和结果  60-66
    2.5.3 简要分析及国际比较  66-73
第三章 资本外逃的成因分析  73-112
  第一节 资本外逃成因的文献综述  73-91
    3.1.1 国外学者对资本外逃成因的文献述评  73-85
    3.1.2 国内学术界对资本外逃成因的文献述评  85-91
  第二节 我国的资本外逃成因分析  91-99
    3.2.1 微观经济角度分析  91-94
    3.2.2 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94-98
    3.2.3 国际经济角度分析  98-99
  第三节 多元线形回归模型的确定与分析  99-112
    3.3.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说明  100-101
    3.3.2 模型检验及分析  101-112
第四章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与资本外逃  112-139
  第一节 研究回顾  112-120
    4.1.1 国外学者的研究回顾  112-119
    4.1.2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119-120
  第二节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  120-128
    4.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回顾  120-122
    4.2.2 我国资本管制强度的度量  122-126
    4.2.3 我国资本外逃与资本管制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126-128
  第三节 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128-139
    4.3.1 从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128-132
    4.3.2 从国内外利差分析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  132-134
    4.3.3 从资本流动分析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134-136
    4.3.4 通过中国年投资率和年储蓄率之间关系考察资本管制有效性  136-139
第五章 中国资本外逃的途径和经济影响  139-162
  第一节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  139-146
    5.1.1 通过经常项目进行的资本外逃  140-143
    5.1.2 通过资本项目进行的资本外逃  143-144
    5.1.3 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资本外逃  144-146
  第二节 香港与中国资本外逃  146-152
    5.2.1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国际收支基本分析  146-148
    5.2.2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跨境资金流动分析  148-152
  第三节 中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  152-162
    5.3.1 资本外逃的宏观影响  152-160
    5.3.2 资本外逃的微观影响  160-162
第六章 中国应对资本外逃的政策选择  162-178
  第一节 积极推进金融深化  162-167
    6.1.1 推进利率市场化  162-164
    6.1.2 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64-167
    6.1.3 稳步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  167
  第二节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167-173
    6.2.1 明晰企业产权  168-170
    6.2.2 保护国家和个人产权  170-173
  第三节 减少经济扭曲  173-175
  第四节 实行托宾税  175-178
结语  178-179
致谢  179-180
参考文献  180-18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84

相似论文

  1. 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收支的均衡研究,F832.6
  2. 基于FDI视角研究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F832.6
  3. 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F832.6
  4. 中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研究,F832.6
  5. 转轨国家国际收支比较,F832.6
  6.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研究,F832.6
  7.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F832.6
  8.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机会成本研究,F832.6
  9.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外逃机制与成因的新探究,F831.7
  10.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研究,F832.6
  11. 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确定的研究,F832.6
  12. 对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研究,F832.6
  13.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产生的原因的研究,F224
  14. 中美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关性的理论分析,F832.6
  15. 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研究,F224
  16.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及影响研究,F832.6
  17. 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F832.6
  18. 浅析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F832.6;F224
  19.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研究,F832.6
  20. 美国美元防卫政策研究(1961-1968),F832.6
  21. 外商直接投资中返程投资法律规制,D922.2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