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3GPP LTE的MIMO信道建模与信道测量

作 者: 金颖妮
导 师: 郑正奇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无线电物理
关键词: LTE MIMO 3GPP 信道建模 相关性 参数 测量 估计
分类号: TN919.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以及后三代移动通信(B3G)技术标准最具影响力的制定者,近几年来,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高速数据包接入(HSPA)等各种系统已经逐步在全球大规模部署,同时,3GPP又启动了长期演进(LTE)、HSPA+、LTE-Advanced等项目。LTE系统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两大主要技术以应对系统大容量与高频谱利用率等需求。MIMO在通信链路两端均采用多天线系统,同时发射接收信号,充分利用系统空间资源,在无需增加发射功率和频谱资源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在当今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MIMO相关技术如信号处理、编解码、调制解调以及资源管理等研究一直处于前沿领域,然而,MIMO系统仍有很多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是基于3GPP LTE系统架构的MIMO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的研究MIMO信道中信号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对MIMO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基于3GPP LTE的MIMO信道建模奠定理论基础,为信道容量以及MIMO其他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在考虑四天线结构、互耦因素、典型功率角谱分布(PAS)、天线间距等系统特征参数的情况下,推导接收端信号的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指出MIMO系统典型参数与相关系数的关联,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其次,在评估信号空间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基于Kronecker模型解释信号相关性和信道相关性的区别联系,并利用Kronecker理论推导信道相关矩阵模型;最后,结合MIMO系统研究的重点,分析相关性对MIMO系统性能起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第二.系统的研究MIMO无线信道建模。指出传统单入单出(SISO)信道建模与MIMO信道建模的本质区别,以及MIMO信道建模理论研究的关键;其次,基于MIMO信道建模方法分析目前较典型的MIMO信道模型,提出MIMO信道模型准确性仿真验证方法;再次,基于3GPP 25.996协议,用射线跟踪建模法和相关矩阵建模法分别对MIMO信道建模,即基于射线跟踪理论推导出MIMO信道在空间分集、极化分集、混合分集以及直达径(LOS)场景下的信道传输函数解析式,然后,在此结论基础上,用相关矩阵法推导出MIMO信道空间相关矩阵、极化相关矩阵以及时间相关矩阵的形式;最后,推导并数值分析空间、时间相关性对信道容量的影响,以及提出两种方法建立的MIMO信道模型的准确性仿真验证流程。第三.系统的研究MIMO信道测量估计。主要对象:功率时延谱(PDP)、PDP漂移、多普勒功率谱(DPSD)、多普勒频移、波束成形(BF)、多径径数、相干带宽、相干时间、多径衰落相关性、接收信号总功率衰落以及典型天线结构下信道冲激响应(CIRs)的相关性等。首先是原理部分,1.介绍如何得到CIRs以及PDP,提出如何通过它们推导出信道其他参数。2.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估计最大多普勒频移,分析实际系统中影响估计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算法修正,并验证。3.提出在有限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时的BF算法纠正方案、验证以及算法评估;其次,针对以上原理,根据3GPP LTE协议配置参数,进行测量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提取CIRs、PDP以及其他信道传播特性参数,分析结果,并验证相关结论。最后对整个LTE样机系统的软件结构进行介绍,并例举其在仿真平台Linkstar上的实现。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25
  1.1 研究背景  14-15
  1.2 LTE特点概述及其标准化现状  15-17
  1.3 MIMO无线通信技术  17-22
    1.3.1 MIMO-OFDM系统  18-19
    1.3.2 MIMO信道相关性  19-20
    1.3.3 MIMO信道建模  20
    1.3.4 MIMO信道测量估计  20-21
    1.3.5 其他  21-22
  1.4 本文研究工作及安排  22-25
第二章 MIMO系统空间相关性评估  25-61
  2.1 MIMO空间相关性概述  25-26
  2.2 信号空间相关系数推导  26-35
    2.2.1 不考虑互耦因素  27-30
    2.2.2 考虑互耦因素  30-35
  2.3 信号空间相关系数评估  35-40
    2.3.1 均匀分布  36-37
    2.3.2 高斯分布  37-38
    2.3.3 余弦分布  38-39
    2.3.4 拉式分布  39-40
  2.4 信号相关系数的数值分析  40-48
    2.4.1 均匀分布  41-43
    2.4.2 高斯分布  43-44
    2.4.3 余弦分布  44-46
    2.4.4 拉式分布  46-47
    2.4.5 小结  47-48
  2.5 MIMO信道相关性  48-59
    2.5.1 信道相关矩阵模型  48-50
    2.5.2 信道相关性与MIMO系统性能  50-58
    2.5.3 小结  58-59
  2.6 本章小结  59-61
第三章 MIMO无线信道建模  61-111
  3.1 理论基础  61-75
    3.1.1 传统无线信道建模与MIMO无线信道建模  62-64
    3.1.2 MIMO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64-67
    3.1.3 MIMO无线信道典型模型  67-72
    3.1.4 MIMO模型仿真验证方法  72-75
  3.2 基于3GPP 25.996的MIMO无线信道建模  75-110
    3.2.1 基本结构  75-78
    3.2.2 射线跟踪法建模  78-90
    3.2.3 相关矩阵法建模  90-103
    3.2.4 MIMO信道容量分析  103-106
    3.2.5 仿真验证流程  106-109
    3.2.6 小结  109-110
  3.3 本章小结  110-111
第四章 MIMO信道测量与估计  111-158
  4.1 原理  111-132
    4.1.1 获得CIRs和PDP  112-114
    4.1.2 PDP测量分析  114-116
    4.1.3 其他信道参数  116-120
    4.1.4 最大多普勒频移估计  120-126
    4.1.5 最优BF算法的修正  126-131
    4.1.6 小结  131-132
  4.2 测量举例  132-139
    4.2.1 参数设置  132-133
    4.2.2 测量结果  133-138
    4.2.3 小结  138-139
  4.3 相关系数统计  139-151
    4.3.1 4×1信道相关系数统计  139-147
    4.3.2 4×2信道空间相关性统计  147-151
    4.3.3 小结  151
  4.4 LTE系统架构  151-156
    4.4.1 下行基本架构  151-153
    4.4.2 上行基本架构  153-154
    4.4.3 系统级仿真平台  154-156
    4.4.4 小结  156
  4.5 本章小结  156-158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158-161
  5.1 全文总结  158-159
  5.2 后续研究工作  159-161
参考文献  161-17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73-175
附录  175-190
  附录A.Nakagami信道  175
  附录B.文中涉及的3GPP 25.996部分内容  175-182
    B.1 根据场景选择参数  175-176
    B.2 宏小区用户参数生成步骤  176-179
    B.3 微小区用户参数生成步骤  179-181
    B.4 校准用的链路级信道模型参数  181-182
  附录C.Monte Carlo方法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182-183
  附录D.英文缩略语对照表缩略语表  183-186
  附录E.数学运算符对照表  186-187
  附录F.信道测量与估计的相关后台程序  187-190
致谢  190

相似论文

  1. 分布式移动多载舰OTHR系统姿态测量方法的研究,P228.4
  2. 基于SVM的常压塔石脑油干点软测量建模研究,TE622.1
  3. 直齿锥齿轮测量及误差评定技术的研究,TG86
  4.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5. 齿轮滚刀测量及误差评定技术的研究,TG721
  6.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7.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8. 光探针测量系统中瞄准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研究,TH74
  9. 轴类零件轴向尺寸参数电子在线测量仪的研制,TH822
  10.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11. 基于多光谱法的爆炸火焰测温系统的研制,TH811
  12.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13.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14. 基于LAH032.905标准的汽车点火线圈终检系统研究,U472.9
  15.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6. 航天继电器时间参数测试分析技术的研究,TM58
  17.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TM341
  18. 脉冲反射法导线测长回波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TM247
  19.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0.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疾病相关miRNA挖掘方法的研究,R341
  21. 激光三角测量装置的优化研究,TH744.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通信 > 数据通信 > 数据传输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