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

作 者: 姚巧华
导 师: 武东生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中国化 历史进程
分类号: A8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理论主旨和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因而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个基本尺度。马克思以人类解放为使命,本着寻求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道路的初衷,深入剖析人的发展所受种种制约的根源,科学预测了人类从“人的依赖性”走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而后迈向“自由个性”的演进图景,规定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并科学指明人类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途径,为人类留下一个完整、科学的解放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向我们指示出,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要始终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刚性价值追求。制度原则的确立,体制规范的建设、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应有利于激发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主体地位、伸展人的自由个性。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迫切需要出发,在对社会主义应如何认识和对待“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探索中,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逐步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的解放和发展之路。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比较科学地解读了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提出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应是统一的,是“个性解放与大同团结相统一的运动”;探讨了马克思关于实现的人解放的具体途径,如“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变革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途径”、“民众是变革社会、实现自身解放的主体力量”、“用革命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解放”等,为此后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理论启蒙。毛泽东时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和剥削强烈凸显出中国人民要求解放的时代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视社会主义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并将此确立为革命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围绕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一方面充分阐发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作出了理论建树;同时立足于解放人、拯救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斩断了捆绑中国人民的“四大绳索”,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创造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前提,实现了中国人民解放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飞跃。但受当时中国特定的时代任务、社会发育程度所限,加之主观上的失误,毛泽东的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如集体主义偏向对个人合理需求的淹没、超前的生产关系对人的发展基础的削弱、“阶级斗争为纲”笼罩下的人本悲剧、“多面手”培养中的人本误读等。造成上述失误的重要原因在于毛泽东过多地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等基本特征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了实践中片面追求生产关系“一大二公三纯”的“左倾”的错误,偏离了社会主义人的价值取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拉开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幕,而且也揭开了人的发展的新篇章,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演进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打破了既往从基本物征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追问中,把满足人的需要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提出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起点。实践中,他立足于造福人民、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创造了中国人民实现发展的决定性前提——物质财富基础,是中国人民迈向解放道路上的又一次飞跃。他还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了一批以“四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且还极大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提升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了人的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总体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中国人民要求拓展自身发展丰富性的强烈愿望,首次在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献中确认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用清晰语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蕴含的理论主旨;同时,秉承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一步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明确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人与社会发展“两个历史过程相统一”的思想,在党的基本理论发展史上初次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深化与推进。进入21世纪之后,适应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全球的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格局,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特征的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此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界定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将以人为本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地位,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突破,其显著标志是在党的执政治国理念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另外以人为本还是一种治理原则,从深层次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谁发展”、“怎样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自觉将既往所追求的人的解放宗旨更加确切地落实到执政治国理念与社会运行机制之中,与现实社会运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这一思想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转变。今天站在新世纪的潮头,回眸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百年中国之路可以看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核心的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秉承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本原则,以满腔的人文情怀规划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的发展目标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由模糊甚至偏离逐渐走向清晰,最后成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在实践中,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分别站在不同的逻辑起点、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设计了递进式人的发展目标,圆满完成了特定条件下人的解放的历史使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人的解放和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呈现出“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性、治国理念的与时俱进性、目标设计的时代差异性、实践推进的阶段演进性”等基本特点。但由于受制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无论是理论的推进还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程度,皆与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想状态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未来实践中应力避将初见成效的东西视为完美无缺的模式而滞迟前进的步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Abstract  6-15
导论 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5-33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15-20
    一、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主旨  15-18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规定与实现途径  18-20
  第二节 研究的视角  20-27
    一、研究现状述评  20-24
    二、研究意义和创新  24-27
  第三节 结构与主线  27-33
    一、上下篇分期依据  27-28
    二、主要内容和观点  28-33
上篇  33-98
  第一章 毛泽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3-52
    第一节 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凸现人的解放课题  33-35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35-37
    第三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启蒙与传播  37-52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接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背景  37-39
      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思想  39-52
  第二章 毛泽东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艰辛探索  52-98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52-67
      一、人的基本特性与人的本质  53-57
      二、人的价值  57-64
      三、人的自由与发展  64-67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人本进程  67-75
      一、“兵民”是中国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68-70
      二、中国革命的人本宗旨  70-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中塑造“新人”的思想  75-83
      一、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定位  75-81
      二、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途径  81-83
    第四节 毛泽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地位  83-98
      一、系统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83-87
      二、创造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政治前提  87-88
      三、探索中的失误  88-98
下篇  98-20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演进方位  98-127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的审视  99-106
      一、中国特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演进方位的分析依据  99-104
      二、中国特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演进的历史方位  104-106
    第二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演进的国际背景  106-119
      一、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命运  107-111
      二、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碰撞  111-115
      三、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崛起  115-119
    第三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演进的国内背景  119-127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定位  119-125
      二、现代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呼唤  125-127
  第四章 邓小平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开拓与创新  127-157
    第一节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127-13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多维回答  127-130
      二、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  130-132
      三、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132-1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民性  135-142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35-13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思想  138-139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139-1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导下的人本实践  142-154
      一、物质文明建设与中国人民的经济解放  142-145
      二、精神文明建设与“四有”新人的塑造  145-154
    第四节 邓小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地位  154-157
      一、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的人本意蕴  154-155
      二、创造了中国人民发展的决定性前提  155
      三、提升了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155-157
  第五章 江泽民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与推进  157-178
    第一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57-164
      一、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提出的直接背景  157-162
      二、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提出  162-164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思想  164-172
      一、“两个历史过程”的辩证统一思想  165-168
      二、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思想  168-17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172-17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统一性  172-173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173-175
    第四节 江泽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地位  175-178
      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蕴含的基本思想  175-177
      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177-178
  第六章 胡锦涛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拓展与升华  178-201
    第一节 时代语境下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178-188
      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以民为本  178-181
      二、西方社会思潮中的人本主义  181-184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184-188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价值诉求  188-197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指向  188-191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坐标原点  191-193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运转中轴  193-195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评判功能  195-197
    第三节 胡锦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地位  197-201
      一、拓展与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价值原则  197-199
      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体、动力和目的  199-201
终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百年中国之路—特点与前瞻  201-214
  第一节 中国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特点  201-209
    一、指导思想上的一脉相承性  201-203
    二、治国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性  203-205
    三、目标设计上的时代差异性  205-206
    四、实践推进上的阶段演进性  206-209
  第二节 中国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前瞻  209-214
    一、理论空间  209-211
    二、实践空间  211-214
参考文献  214-221
致谢文  221-22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24-225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1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6.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8.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20.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21.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