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 者: 侯明利
导 师: 李京文;傅贤治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食品贸易与文化
关键词: 粮食补贴政策 收入补贴 专项补贴 最低收购价 面板模型 博弈分析
分类号: F326.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06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在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农业成为政府补贴的部门,而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粮食产业,更是成为政府补贴的重点。由于粮食比较利益较低,农民增收成为难题;同时近年来严峻的国际粮食危机使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成为中国政府补贴粮食的两大目标。由于原有的粮食补贴政策已不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因此中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以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补贴政策,并在随后的执行中不断进行完善。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补贴政策展开研究,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对粮食补贴政策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利用经济学工具对中国粮食补贴政策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从弱质产业扶持论、城乡二元反差协调论、公共物品提供论、利益集团理论及多功能性理论等角度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依据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福利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对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收入效应、产量效应、结构调整效应以及环境效应等进行了理论分析。二.利用DEA模型对中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进行分析评价。首先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评价的理论依据;然后利用DEA模型对其进行制度效率、规模效率评价,并对无效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制度效率有效省份多集中在粮食主产省,无效省份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省份和经济欠佳省份;(2)制度有效的省份也都是规模有效的,对无效省份的规模收益分析可知,青海等经济发展较缓省份规模收益递增,而对于北京、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省份则规模收益递减;(3)通过松弛变量对效率无效省份的分析表明:粮食补贴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提高制度效率要从无效原因的分析入手。三.对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利用调查形式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利用面板模型对粮食补贴政策目标分别进行量化分析:针对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执行年限较短,时间序列数据较少的问题,采用面板数据分别对粮食补贴政策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粮食补贴因素对粮食产量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最后在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利用博弈分析探讨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目标的协同实现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绪论  10-24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18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1-16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6-18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8-19
  1.4 研究内容  19
  参考文献  19-24
第二章 粮食补贴政策概述  24-37
  2.1 概念的界定  24-30
    2.1.1 粮食  24-25
    2.1.2 粮食补贴政策  25
    2.1.3 农业补贴  25-28
    2.1.4 三组概念的辨析  28-30
  2.2 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必要性  30-34
  2.3 本章小结  34-35
  参考文献  35-37
第三章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变迁与实施现状  37-55
  3.1 粮食补贴政策变迁  37-41
    3.1.1 对粮食消费者补贴  37-39
    3.1.2 对粮食生产者间接补贴及粮食流通部门直接补贴  39-41
    3.1.3 对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  41
  3.2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解构  41-50
    3.2.1 形成过程  42-43
    3.2.2 体系构成  43-44
    3.2.3 实施现状  44-50
  3.3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问题分析  50-52
    3.3.1 与WTO 农业规则不符  50
    3.3.2 补贴资金来源过窄  50-51
    3.3.3 政策落实不到位  51
    3.3.4 政策效率较低  51-52
    3.3.5 副效应的连锁产生  52
  3.4 本章小结  52-53
  参考文献  53-55
第四章 粮食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  55-72
  4.1 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依据的理论分析  55-58
    4.1.1 弱质产业扶持论  55-56
    4.1.2 城乡二元反差协调论  56
    4.1.3 公共物品提供论  56-57
    4.1.4 利益集团理论  57-58
    4.1.5 多功能性理论  58
  4.2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  58-70
    4.2.1 收入效应  59-64
    4.2.2 产量效应  64-66
    4.2.3 结构调整效应  66-69
    4.2.4 环境效应  69-70
  4.3 本章小结  70
  参考文献  70-72
第五章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率评价  72-88
  5.1 粮食补贴政策的效率评价分析  72-74
    5.1.1 农业政策评估分析  72-73
    5.1.2 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评价分析  73-74
  5.2 DEA 模型简介  74-78
    5.2.1 C~2R 模型  74-77
    5.2.2 经济含义  77
    5.2.3 模型特点  77-78
  5.3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DEA 模型构建  78-82
    5.3.1 评价指标构建  78
    5.3.2 效率分析  78-79
    5.3.3 模型构建  79
    5.3.4 数据选择及来源  79-82
  5.4 基于DEA 模型的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评价  82-86
    5.4.1 线性规划模型  82
    5.4.2 制度效率分析  82-83
    5.4.3 规模收益分析  83-84
    5.4.4 无效原因分析  84-86
  5.5 本章小结  86
  参考文献  86-88
第六章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88-108
  6.1 实施效应的调查分析  88-93
    6.1.1 认知程度  88-89
    6.1.2 执行情况  89-90
    6.1.3 实施效果评价  90-93
  6.2 基于粮食安全角度的实证分析  93-97
    6.2.1 粮食补贴政策与粮食安全  93-94
    6.2.2 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  94-97
  6.3 基于农民收入角度的实证分析  97-101
    6.3.1 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  97-98
    6.3.2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98-101
  6.4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同  101-106
    6.4.1 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101-103
    6.4.2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二者的协同分析  103-104
    6.4.3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104-106
  6.5 本章小结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08
第七章 发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及其启示  108-133
  7.1 美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108-118
    7.1.1 价格支持政策阶段  108-112
    7.1.2 收入补贴政策为主阶段  112-115
    7.1.3 价格收入补贴政策阶段  115-118
  7.2 欧盟的粮食补贴政策  118-124
    7.2.1 实施背景  119-120
    7.2.2 演变过程  120-121
    7.2.3 主要内容  121-124
  7.3 日本的粮食补贴政策  124-129
    7.3.1 政策实施的历史原因  124-125
    7.3.2 战后演变过程  125-126
    7.3.3 主要内容  126-129
  7.4 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启示  129-130
  7.5 本章小结  130
  参考文献  130-133
第八章 现阶段完善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133-142
  8.1 中国已具备调整粮食补贴政策的条件  133-135
    8.1.1 经济发展阶段  133-134
    8.1.2 政策环境  134
    8.1.3 政府目标偏好  134-135
  8.2 完善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及完善思路  135-137
    8.2.1 政策目标  135-136
    8.2.2 完善思路  136-137
  8.3 完善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对策  137-140
    8.3.1 改进粮食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效率  137
    8.3.2 完善粮食补贴项目,建立符合WTO 农业协议的粮食补贴政策  137-138
    8.3.3 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促进粮食补贴目标的实现  138
    8.3.4 粮食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结合使用,建立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138
    8.3.5 促进土地流转推动粮食的规模化经营  138-139
    8.3.6 加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法制化管理  139
    8.3.7 加强基层干部对粮食补贴工作的重视  139-140
  8.4 本章小结  140
  参考文献  140-142
主要结论和展望  142-144
论文创新点  144-145
附录A 相关政策文件  145-147
附录B 河南省粮食补贴政策调查表  147-150
附录C DEA 效率评价模型运用程序  150-15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152-153
致谢  153

相似论文

  1.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研究,X321;F124
  2. 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核心参与主体博弈研究,F276.3;F224.32
  3. 铁路货运收益管理方法与应用,F224
  4. 金融业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研究,F832.33
  5. 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运行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F276.44
  6. 信息不对称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F273.1
  7. 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研究,F293.33
  8.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安全生产博弈分析,F270
  9. 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机制分析,S216.4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197.1
  11. 公共权力异化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D035
  12. 基于博弈分析的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渠道利益协调研究,F426.63;F224.32
  13. 出口贸易中的专利权风险研究,G306
  14. 猪肉价格的空间效应:中国各地区的实证分析,F323.7
  15. 中东部地区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对策研究,F224
  16. 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实证分析,F752.02
  17.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F721;F224
  18.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治理研究,F279.27
  19. 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策略研究,F224
  20.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治理,F276.6
  21. 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F20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粮食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