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公平与效率权衡的中国公路车辆通行费制度研究

作 者: 俸芳
导 师: 周国光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权衡 公路基础设施 车辆通行费制度 投融资
分类号: F5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7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84年中国开始利用车辆通行费制度解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制度的实施使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较西方发达国家缩短了一半,同时公路总里程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在20多年的车辆通行费制度实行过程中,对于是否应该收取车辆通行费以及车辆通行费制度是否公平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议,收费中的不规范行为以及收费应该采取何种模式也是人们质疑车辆通行费制度的原因。本文就在此背景下展开讨论。论文采取有无对比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公平与效率权衡这一角度入手,深入讨论了在中国是否应该采取车辆通行费制度建设公路基础设施以及如何看待车辆通行费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在强调现阶段中国应该继续运用车辆通行费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的两种收费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应该如何规范两种收费模式下的行为。通过公平和效率的权衡分析,文章提出中国在进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该在强调效率的基础上增进公平,即在解决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以及中国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的矛盾时,应该继续大力推行车辆通行费制度,同时也需要对车辆通行费制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车辆通行费制度的推行,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点。通过对政府还贷模式和收费经营模式的比较得出,人们对收费经营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要转变观念,通过制定政府特许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充分利用非国有资本,吸引非国有资本进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还贷模式则需要通过细化车辆通行费的开支范围以及“统贷统还”模式,规范政府还贷模式的经营行为,并利用“统贷统还”模式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通过研究得出,车辆通行费制度是一种效率和公平权衡的结果,因此需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坚定不移的发展收费政策,采取特许经营制度,加大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力度解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通过修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延长收费年限,允许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统贷统还”模式等制度和政策上的创新,逐步规范中国车辆通行费制度中的各种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7
  1.1 研究背景  12-15
  1.2 文献综述  15-22
    1.2.1 是否收费的综述  15-17
    1.2.2 探讨车辆通行费制度公平效率性的综述  17-18
    1.2.3 收费模式选择的综述  18-21
    1.2.4 收费行为规范论文综述  21-22
  1.3 研究内容  22-23
  1.4 研究方法  23-24
  1.5 研究思路  24-25
  1.6 本文创新  25
    1.6.1 研究方法创新  25
    1.6.2 研究思路创新  25
    1.6.3 研究内容创新  25
  本章小结  25-27
第二章 道路收费中的公平与效率理论研究  27-45
  2.1 西方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分析  27-30
    2.1.1 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的界定  27
    2.1.2 公平与效率的选择观  27-28
    2.1.3 三种公平与效率选择观的分析  28-30
  2.2 中国公平与效率选择政策分析  30-33
  2.3 车辆通行费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分析  33-44
    2.3.1 车辆通行费制度下公平与效率的界定  33-35
    2.3.2 是否收费的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分析  35-39
    2.3.3 车辆通行费制度、燃油附加费(车辆通行附加费)、年票制三种方式的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分析  39-44
  本章小结  44-45
第三章 现行车辆通行费制度规范研究  45-53
  3.1 对收费标准的思考  45-48
    3.1.1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收费标准的规定  45
    3.1.2 从制度层面对收费标准的分析  45-47
    3.1.3 从认识层面对收费标准的分析  47-48
  3.2 对收费期限的思考  48-51
    3.2.1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收费期限的规定  48-49
    3.2.2 国外收费公路收费期限情况分析  49-50
    3.2.3 从制度层面对收费期限的分析  50-51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政府还贷模式和收费经营模式比较  53-66
  4.1 两种模式下公平与效率的体现  53-54
  4.2 两种模式的财务比较  54-60
    4.2.1 对收费年限的比较  54-56
    4.2.2 对收费标准的比较  56-58
    4.2.3 税费负担的比较  58-60
  4.3 两种模式的管理效率比较  60-61
  4.4 两种收费模式的现实定位  61-65
    4.4.1 比较结果分析  61-64
    4.4.2 现实定位  64-65
  本章小结  65-66
第五章 政府还贷收费公路规范研究  66-81
  5.1 车辆通行费支出范围的界定分析  66-71
    5.1.1 现行规定对车辆通行费支出范围的界定  66-67
    5.1.2 车辆通行费支出分类  67-69
    5.1.3 车辆通行费支出项目  69-71
  5.2 "统贷统还"政策及模式的分析  71-80
    5.2.1 "统贷统还"政策的提出  71-74
    5.2.2 对"统贷统还"政策的认识  74-75
    5.2.3 "统贷统还"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75-76
    5.2.4 "统贷统还"政策与《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其他条款冲突分析  76-77
    5.2.5 "统贷统还"政策的模式分析  77-80
  本章小结  80-81
第六章 经营性收费公路规范研究  81-94
  6.1 中国经营性收费公路存在的问题  81-83
  6.2 中国经营性收费公路经营实践存在问题分析  83-85
    6.2.1 缺乏专门和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特许经营行为  83-84
    6.2.2 已有法规条款规定不明晰  84
    6.2.3 政府决策观念需要进一步调整  84-85
  6.3 经营性收费公路中公平与效率的分析  85-87
  6.4 规范经营性收费公路的思考  87-93
    6.4.1 转让行为的规范  87-89
    6.4.2 经营过程的规范  89-92
    6.4.3 退出机制的规范  92-93
  本章小结  93-94
第七章 完善车辆通行费制度的基本思路  94-103
  7.1 观念转变和解放思想  94-97
    7.1.1 充分认识车辆通行费制度是一种效率和公平权衡的结果  94-95
    7.1.2 充分利用非国有资本  95-97
  7.2 制度创新  97-99
    7.2.1 完善特许经营制度  97-98
    7.2.2 修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延长收费年限  98-99
  7.3 政策创新  99-102
    7.3.1 按地区细化"统贷统还"模式  99-100
    7.3.2 允许西部地区适当发展二级收费公路  100-102
  本章小结  102-103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03-106
  8.1 本文研究结论  103-105
  8.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05
  本章小结  105-106
参考文献  106-113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113-115
致谢  115

相似论文

  1.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2. 内置式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TM341
  3.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4.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5.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6.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7.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8. 放电环境与尘粒电凝并效应分析研究,X701.2
  9. 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TQ116.2
  10.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G424.21
  11.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12.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3.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4. 试论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15.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16.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7.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18.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1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20.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21.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交通运输经济 > 陆路、公路运输经济 > 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