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

作 者: 张元林
导 师: 郑炳林;樊锦诗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敦煌 法华艺术 二佛并坐 法华经变 信仰背景
分类号: K870.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3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时代为序,主要对北朝时期的敦煌法华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信仰背景、隋代敦煌法华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信仰背景作了专题研究;同时,也对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及相注疏文献、敦煌以外地区的法华艺术作了关联性研究。本文认为,北朝——隋时期是敦煌法华艺术的滥觞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敦煌石窟中共有11个洞窟中明确有出自《法华经》的艺术题材。它们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敦煌法华经艺术史上却分别具有开山辟路、承前启后的意义。从北朝时期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像为主,兼与其它题材组合的形式,逐步发展到隋代详尽铺陈经文内容的《法华经变》和独立的《观音经变》,并影响到唐及以后各个时代,成为敦煌壁画中法华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同时认为,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从一开始起就与其它经典和信仰之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与《涅槃经》、《维摩诘经》之间,与禅修之间、净土信仰之间、弥勒信仰之间、与法华判教之间,等等,都有着明显的交流和融合。这一时期敦煌法华艺术其实也是同时期敦煌法华思想和信仰实践的形象反映,是敦煌佛教的一个真实侧面,也部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华信仰的历史面貌。本文还认为,敦煌文献中大量写于北朝——隋时期的《法华经》及相关注疏写本也是当时法华思想信仰的具体反映,与法华艺术一样,它们具有“一体二面”的意义。将壁画与敦煌遗书中的《法华经》写本和相关注疏相互比较和印证,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华经》思想和信仰在敦煌地区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最后认为,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总体上以传承为主,兼有本土创新。同时认为,艺术形式上的传承与变化反映了信仰思想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中国佛教发展的大的背景密切相关。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导论  13-18
  第一节 本选题的界定  13-15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史回顾  15-17
  第三节 研究方法论  17-18
第二章 北朝——隋时期敦煌地区以外的法华艺术  18-46
  第一节 《法华经》及其传译  18-24
    一、《法华经》的主要内容  18-21
    二、《法华经》的传译  21-24
  第二节 印度的法华艺术踪迹  24-27
  第三节 中国北方地区的"二佛并坐"造像  27-38
    一、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中国早期法华艺术的象征  27-31
    二、"二佛并坐"金铜造像  31-32
    三、"二佛并坐"石造像/碑  32-35
    四、石窟中的"二佛并坐"造像/图像  35-38
  第四节 南朝造像碑上的《法华经变》浮雕  38-46
    一、成都万佛寺刘宋元嘉二年(425年)浮雕拓片  39-42
    二、成都万佛寺南朝无纪年浮雕  42-46
第三章 北朝时期敦煌的法华艺术  46-99
  第一节 敦煌北朝窟中的"二佛并坐"像  46-55
    一、第259窟的"二佛并坐"造像  46-47
    二、第285窟南壁的"二佛并坐"像  47-48
    三、第285窟北壁的"二佛并坐"像  48-52
    四、第461窟的"二佛并坐"像  52-53
    五、第428窟西壁的"二佛并坐"像  53-54
    六、西千佛洞第8窟的"二佛并坐"像  54-55
  第二节 北朝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的表现形式  55-95
    一、作为洞窟主尊的"二佛并坐"像  57-61
    二、非洞窟主尊的"二佛并坐"像与其它图像的组合  61-95
  第三节 北朝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的特色和源流  95-99
第四章 北朝时期敦煌法华艺术形成的信仰背景  99-121
  第一节 北朝时期法华信仰在敦煌地区的传播  99-101
  第二节 北朝时期敦煌法华信仰诸相  101-121
    一、"法华三昧"禅法的盛行  101-105
    二、与北朝时期弥勒信仰的结合  105-109
    三、与"无量寿佛"信仰(净土信仰)的结合  109-116
    四、与涅槃信仰的交融  116-121
第五章 隋代敦煌的法华艺术  121-192
  第一节 隋代洞窟中独立的"二佛并坐"像  123-127
    一、第303窟北壁的"二佛并坐"像  123-124
    二、第276窟西壁龛壁的"二佛并坐"像  124-125
    三、第277窟北壁的"二佛并坐"像  125
    四、第394窟西壁龛外的二幅"二佛并坐"像  125-127
  第二节 隋代敦煌的《法华经变》  127-182
    一、敦煌《法华经变》的先声—一第303窟的《观音经变》  127-138
    二、"譬喻品"的形象化——第419窟的《法华经变》  138-144
    三、"引《涅槃》入《法华》"——第420窟《法华经变》  144-182
  第三节 隋代敦煌法华艺术的特色和源流  182-192
    一、隋代敦煌《观音经变》与南朝《观音经变》之比较  182-184
    二、隋代敦煌《法华经变》与"密体"画风  184-185
    三、隋代敦煌法华艺术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185-192
第六章 隋代敦煌法华艺术形成的信仰背景  192-205
  第一节 隋代"坐禅"实践的变化——"定、慧双弘"  192-194
    一、隋王室对隋代佛教的大力支持  192-193
    二、"定、慧双弘"的盛行  193-194
  第二节 "救苦救难"——隋代佛教的世俗化、功利化  194-198
    一、观音信仰的盛兴  194-196
    二、与观音有关的"灵验记"的盛行  196-198
  第三节 法华判教思想之影响  198-205
    一、问题的提出  198-199
    二、法华判教思想  199-203
    三、法华判教与隋代敦煌的法华艺术  203-205
第七章 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写本及相关注疏述略  205-220
  第一节 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写本  205-212
    一、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写本  205-206
    二、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写本题记  206-212
  第二节 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注疏  212-214
  第三节 写本题记反映的信仰诉求  214-220
第八章 结语  220-225
  第一节 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的发展脉络  220-221
  第二节 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信仰的演进历程  221-222
  第三节 北朝——隋时期法华艺术在敦煌法华艺术史上的地位  222-225
附录一:《北朝——隋时期北方地区"二佛并坐"造像统计表》  225-229
附录二:《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及注疏简表》  229-232
参考文献  232-240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240-241
后记  241

相似论文

  1. 敦煌古藏文回向文写本及其语法特征研究,K870.6
  2. 从敦煌词牌的流传论词之别体,I207.23
  3. 敦煌体育中技能主导类项目的竞技因素及特点研究,G852.9
  4. 敦煌寫卷《道行般若經》用字研究及校勘,G256
  5. 敦煌壁画中的晚唐女供养人服装研究,K879.41
  6. 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J209.2
  7. 隋唐敦煌壁画色彩研究对现代色彩设计的启示,J506
  8. 敦煌古藏文文献《罗摩衍那》的文学价值研究,I207.9
  9. 大敦煌旅游城市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研究,F592.7
  10. 唐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四时节俗,K870.6
  11. 百年敦煌婚丧礼俗研究综论,K870.6
  12. 唐代和离制度研究,K242
  13. 吐蕃攻占时期的敦煌文学研究,I206.2
  14. 敦煌高端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F592.7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历史研究,K235
  16.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J524
  17. 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辑释,H131
  18. 敦煌变文词缀探析,H141
  19. 敦煌寫本《籯金》俗字研究,H131
  20.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和图割的敦煌壁画分割,TP391.41
  21. 敦煌变文语词校释补正,H12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敦煌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