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叔和《脉经》文献研究

作 者: 陈婷
导 师: 柳长华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医史文献
关键词: 王叔和 《脉经》 文献研究
分类号: R2-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魏·王叔和所撰《脉经》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它汇集魏以前医学典籍,“各以类例相从”,不仅保存了魏以前的医学文献,而且是对魏以前医学文献进行的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在中医文献领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林亿校定《脉经》进呈箭子盛赞此书曰:“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使人占外以知内,视死而别生,为至详悉,咸可按用。”详此书之所以能久传于世而不绝者,良由此也。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脉经》的基础上,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文献学方法,从《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王叔和生平著述考、《脉经》版本研究、《脉经》引人引书考、林亿校注《脉经》考等五个方面对《脉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将《脉经》一书著录于“诊法”类。《中国医学通史》亦认为:“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3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学术传承的角度,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脉经》是集魏以前医学文献而成的一部著作,是对魏以前医学文献进行的一次整理与总结。文章从历史发展、命名由来、书目著录、撰写原因、编撰体例、内容要旨六个方面,多角度地论证了《脉经》一书的性质。《脉经》性质的再认识,重新审视了《脉经》在中医学术史上的地位,不仅有利于对该书的正确评价,而且有利于该书的传承与利用。《蓟汉微言》述其师章炳麟之说云“张仲景、王叔和事,最先见皇甫谧《甲乙经·序》,谧作《释劝论》。”今考《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王叔和,正史无传,没有确实的史料可考,且传世事迹不多,因此,历代关于王叔和生平、里籍争论颇多。本文在广泛收集文史资料及医学资料的基础上,指出:王叔和名熙,以字行;其与仲宣同时,年长于皇甫谧;其与卫汛同时,或师承于仲景;仕魏为太医令,卒葬湖北襄阳。其里籍当为山东高平,即今邹县西南的郭里集一带。本文在广泛参考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王叔和的主要著述:撰次“仲景遗论”,为《张仲景(药)方》;集魏以前医学文献,为《脉经》;此外尚有《王叔和论病》、《新集(书)病总要略》、《脉诀》及《脉诀》类著作、《孩子脉论》等。除《张仲景(药)方》、《脉经》外,其余诸书多为伪托之作。《脉经》的后世传本,学者多认为有两大系统,即:何大任系统与龙兴本系统。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一次梳理了这两大版本系统的脉络,补充了相关研究内容,并将何大任本系统与龙兴本系统做了对校。何大任本系统选以现存最早之元·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龙兴本系统选以现存最早之明成化十年苏州毕玉刻本。两本共校出异文696处,其中何本优于龙本者276处,龙本优于何本者150处,难校是非者270处。因此,可以得出何本系统优于龙本系统的结论。在何本系统中,以元·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为现存最早版本。由于重刻本,其行款与版式与原本不一定完全相同,且在重刻过程中间或有文字谬误;而影刻本完全按照原刻本逐叶影摹刻印,酷似原刻本,因此明代佚名氏影刻之何本,是现存惟一接近宋版原貌的刊本。《脉经》乃汇集魏以前医学文献而成。该书除根据《黄帝内经》及扁鹊、张仲景、华佗诸家所撰医籍外,还广泛参考了多种前代医学著作,如《脉法讚》、《四时经》等。本文不仅就其引书形式、引书方式、称引方式等进行了阐述,而且在文史记载、书目著录、条文对比的基础上,对引人、引书做了详细地考证。就引人而言,本文首次对《脉经》序文中所言“王、阮、傅、戴、吴、葛、吕、张”进行了考证。这一考证,对探究《脉经》的成书基础及研究《脉经》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就引书而言,本文将《脉经》所引现存世医籍与《素问》、《针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条文对比分析,对已佚医籍《脉法讚》、《四时经》、《张仲景论脉》、《扁鹊阴阳脉法》、《扁鹊脉法》、《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手检图》等进行了考辨研究。这一研究,对古医籍佚书之考证,对古医籍版本源流之考证,对存世古医籍演变之考证,对中医学术源流之考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亿校注《脉经》是后世所传《脉经》诸版本之祖本。本文详细研究了林亿校注《脉经》所采取的文献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探究《脉经》一书的原貌,而且对今天的古医籍整理工作将会有所裨益。该书撰成后,广为后世医家所引用,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等。该书不仅在国内堪称医学名著,对世界医学亦有一定影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文献综述  13-18
前言  18-20
1《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  20-33
  1.1 从历史分析《脉经》性质  20-25
    1.1.1 秦汉—医经与经方的分立  20-21
    1.1.2 汉末—医经与经方的融合  21-22
    1.1.3 魏晋—以脉学为核心医学典籍的聚合  22-25
      1.1.3.1 社会背景  22-23
      1.1.3.2 脉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  23-24
      1.1.3.3 "类例相从"聚魏以前医学文献于一体  24-25
  1.2 从命名分析《脉经》性质  25-27
  1.3 从书目著录分析《脉经》性质  27-28
  1.4 从撰写原因分析《脉经》性质  28
  1.5 从编撰体例分析《脉经》性质  28-30
  1.6 从内容分析《脉经》性质  30-33
2 王叔和生平著述考  33-60
  2.1 王叔和生平考  33-43
    2.1.1 名熙,以字行  33-35
    2.1.2 生平  35-41
      2.1.2.1 叔和与仲宣同时,年长于皇甫谧  36-37
      2.1.2.2 叔和与卫汛同时,或师承于仲景  37-38
      2.1.2.3 叔和为魏太医令,卒葬湖北襄阳  38-41
    2.1.3 里籍  41-43
      2.1.3.1 对王叔和里籍的不同看法  41
      2.1.3.2 山西高平说  41-42
      2.1.3.3 山东高平说  42-43
  2.2 王叔和著述考  43-60
    2.2.1 王叔和与"仲景遗论"  43-55
      2.2.1.1 《张仲景方》  44-47
      2.2.1.2 《张仲景辨伤寒》  47-48
      2.2.1.3 《金匮玉函经》  48-50
      2.2.1.4 《金匮玉函要略》与《金匮要略方》  50-51
      2.2.1.5 《张仲景疗妇人方》  51-52
      2.2.1.6 《张仲景评病要方》  52-53
      2.2.1.7 《张仲景脉经》  53
      2.2.1.8 《张仲景五藏荣卫论》  53-54
      2.2.1.9 《张仲景疗黄经》  54
      2.2.1.10 《口齿论》  54-55
    2.2.2 王叔和其他著述  55-60
      2.2.2.1 《脉经》  55
      2.2.2.2 《王叔和论病》  55
      2.2.2.3 《新集(书)病总要略》  55-56
      2.2.2.4 《脉诀》及《脉诀》类著作  56-58
      2.2.2.5 《孩子脉论》  58-60
3 《脉经》版本研究  60-70
  3.1 《脉经》的早期传本  60
  3.2 《脉经》的版本系统  60-70
    3.2.1 北宋刻本  60
    3.2.2 南宋刻本  60-61
    3.2.3 何大任本系统  61-65
      3.2.3.1 何本之影刻本:  61-64
      3.2.3.2 何本之重刊本  64-65
    3.2.4 龙兴本系统  65-68
      3.2.4.1 毕玉本  65
      3.2.4.2 袁表本  65-68
    3.2.5 何本、龙本之比较  68-70
4 《脉经》引人引书考  70-93
  4.1 《脉经》引书形式  70-71
  4.2 《脉经》引书方式  71
  4.3 《脉经》称引方式  71-72
  4.4 《脉经》引人考  72-81
    4.4.1 岐伯  72-73
    4.4.2 华佗  73-76
    4.4.3 王氏  76
    4.4.4 阮氏  76-77
    4.4.5 傅氏  77
    4.4.6 戴氏  77
    4.4.7 吴氏  77-78
    4.4.8 葛氏  78-79
    4.4.9 吕氏  79-80
    4.4.10 张氏  80-81
  4.5 《脉经》引书考  81-91
    4.5.1 《脉经》引书存世医书考  81-85
      4.5.1.1 《素问》  81-82
      4.5.1.2 《针经》  82
      4.5.1.3 《难经》  82-83
      4.5.1.4 《伤寒杂病论》之《伤寒论》  83-84
      4.5.1.5 《伤寒杂病论》之《金匮要略》  84-85
    4.5.2 《脉经》引书亡佚医书考  85-91
      4.5.2.1 《脉法讚》  85
      4.5.2.2 《四时经》  85-87
      4.5.2.3 《张仲景论脉》  87
      4.5.2.4 《扁鹊阴阳脉法》、《扁鹊脉法》  87-88
      4.5.2.5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88-89
      4.5.2.6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89-90
      4.5.2.7 《手检图》  90-91
  4.6 引文的文献学价值  91-93
5 林亿校注《脉经》考  93-102
  5.1 林亿校注《脉经》的动因  93
  5.2 林亿校注《脉经》的方法  93-100
    5.2.1 博求众本、据经为断  94-96
    5.2.2 除去重复、补其脱漏  96-99
    5.2.3 改易篇第、注释经文  99-100
  5.3 林亿校注《脉经》的意义  100-102
6 结语  102-104
主要参考文献  104-109
《脉经》何本与龙本之比较  109-128
致谢  128-129
个人简历  129

相似论文

  1.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2. 中国大陆网络广告研究主题的偏向,F713.8
  3.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R259
  4. 慢性咽炎证治的现代文献研究,R276.1
  5. 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及证治规律研究,R259
  6. 古代针灸歌赋的文献研究,R245
  7.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代文献研究,R246
  8. 合谷穴针灸适宜病症古代文献研究,R246
  9. 腕踝针疗法文献研究,R246
  10. 十四经禁灸穴位的文献研究,R245
  11. 《金匮要略》化瘀利水法的研究,R222.3
  12. 萧纲诗歌研究,I207.22
  13. 犀角地黄汤的文献研究,R289
  14. 先兆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R271.9
  15. 血瘀导致不寐的文献研究及病例分析,R256.2
  16. 捏脊疗法文献及临床适宜证、操作技术规范研究,R244.1
  17. 乳癖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R271.44
  18. 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分析,R271.9
  19. 足三里穴配伍应用古代文献研究,R246
  20.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选穴组方规律文献研究,R246
  21.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历史认识和组方用药规律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全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