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非线性渗流研究

作 者: 柴振华
导 师: 施保昌;郭照立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热能工程
关键词: 非线性渗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孔隙尺度 表征体元(REV)尺度 滑脱效应
分类号: O35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3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非线性渗流或非达西渗流作为渗流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在农业、能源、冶金、化工、材料、环境、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发展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非线性渗流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大大限制了人们对其背后物理机理的认识,以至于对于某些问题至今也未能给出较为合理准确的数学模型或物理公式。目前对非线性渗流的研究主要基于三类方法:一是实验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其在渗流力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该方法又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周期长、花费大、受实验环境的影响等。二是解析或近似方法,这类方法通常会对问题先进行一定的简化或给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学的手段来求得非线性渗流的解析解或近似解。目前,这类方法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分形理论的解析方法。另外一类就是数值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解决实际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实验方法相比,数值方法依赖于前期建立的数学模型,但它具有周期短、耗费小、不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同时,该方法也可以弥补解析或近似方法所存在的不足。目前对非线性渗流的数值研究主要是借助于传统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方法等)来数值求解孔隙尺度上的Navier-Stokes方程或表征体元(REV)尺度体积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作为一种研究非线性渗流问题的有效手段,数值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多孔介质的复杂结构使得这些方法在研究渗流问题时会遇到如下困难:(1)边界处理复杂,破坏数值方法自身的稳定性;(2)多孔介质中的微尺度效应难以体现;(3)计算量较大,并行效率低。鉴于此,发展高效的数值方法,并利用其研究非线性渗流规律,建立完善的数学描述是揭示非线性物理机理的理论基础。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作为一种新兴的微观方法,它最初起源于格子气自动机(Lattice Gas Automata,LGA),但后来也被证实可以从连续的Boltzmann方程经过差分离散得到。格子Boltzmann方法与以连续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宏观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流体微观模型和细观动理论方程的方法,因此不受连续假设的限制,这为其能够模拟多孔介质中微细管道中的流动、刻画滑脱效应(Klinkenberg效应)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与传统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方法,比如,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方法等)相比,LBM还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计算效率高、边界条件容易实现、具有天然并行性等,更为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微观特性使得它成为研究多孔介质中非连续流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发展了LBM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LBM对单相非线性渗流力学中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相关理论方面,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处理微尺度流动的反弹与Maxwell漫反射组合边界条件,并详细分析了该边界条件在单松弛模型与多松弛模型中的离散效应;其次,论文还给出了一种求解Poisson方程的新的格子Boltzmann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克服已有模型的不足。这些理论的发展将为推动LBM在渗流领域的应用奠定必要的基础。(2)在非线性渗流的数值研究方面,论文首先系统研究了高速非线性渗流,详细分析了低雷诺数下产生非线性现象的物理机理,并进一步并给出了改进的数学模型;其次,基于(1)中的理论结果,论文详细研究了气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滑脱效应,利用文中发展的一些理论结果揭示了滑脱效应产生的物理根源;最后,论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微尺度多孔材料中的电渗流,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电渗流速度分布的影响,这些结果对实际中的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本文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孔隙尺度和REV尺度的非线性渗流,为推动该方法在渗流领域中的应用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同时,针对针对高度非线性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复杂的多孔介质,我们分别构造了新的模型和边界条件;此外,我们还对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模拟渗流问题的可靠性。这些工作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1
1 绪论  11-28
  1.1 研究背景  11-13
  1.2 格子Boltzmann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13-18
  1.3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应用  18-24
  1.4 研究内容  24-26
  1.5 全文安排  26-28
2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原理、模型和边界处理  28-42
  2.1 Boltzmann方程、平衡态分布函数和BGK近似  28-30
  2.2 从连续的Boltzmann方程到离散的格子Boltzmann方程  30-33
  2.3 格子Boltzmann方程的一些基本模型  33-35
  2.4 格子Boltzmann方程还原到Navier-Stokes方程的推导过程  35-39
  2.5 边界条件的处理格式  39-40
  2.6 本章小结  40-42
3 高速非线性渗流  42-61
  3.1 研究背景  42-43
  3.2 描述多孔介质流动的数学方法  43-45
  3.3 数值方法与边界处理  45-47
  3.4 数值结果与相关讨论  47-60
  3.5 本章小结  60-61
4 微尺度单管内的气体流动及粗糙壁面的影响  61-74
  4.1 研究背景  61-62
  4.2 微尺度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62-67
  4.3 数值结果与相关讨论  67-73
  4.4 本章小结  73-74
5 气体通过多孔介质的的滑脱效应  74-87
  5.1 研究背景  74-76
  5.2 相关理论及其分析  76-78
  5.3 格子Boltzmann方法与边界处理  78-80
  5.4 数值结果与相关讨论  80-86
  5.5 本章小结  86-87
6 微尺度单管内的电渗流  87-100
  6.1 研究背景  87-89
  6.2 微尺度电渗流的研究现状  89-90
  6.3 宏观控制方程  90-91
  6.4 格子Boltzmann方法  91-94
  6.5 数值结果与讨论  94-99
  6.6 本章小结  99-100
7 表征体元尺度的非线性渗流  100-118
  7.1 微尺度多孔介质中的电渗流  100-109
  7.2 多孔介质方腔内混合对流  109-118
8 总结与展望  118-121
  8.1 全文总结  118-119
  8.2 研究展望  119-121
致谢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37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7-139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139-140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40

相似论文

  1. 二维矩形容器内带Soret效应的Marangoni对流的格子Boltzmann模拟,O351
  2. 脑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的格子Boltzmann模拟,R743.3
  3. 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格子Boltzmann模拟,O357.5
  4. 微尺度流体流动和混合的LBM模拟,TQ021.1
  5.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海流能水轮机翼型叶片水动力特性研究,TK730.1
  6. 致密多孔介质内气体流动和传热的格子Boltzmann模拟,TK124
  7. 方腔内带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双扩散对流的格子Boltzmann模拟,O35
  8.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钝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O357
  9. 几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O241.82
  10.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海流能水轮机大雷诺数模拟研究,TK730.1
  11. 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处理传热传质中的固液相变问题,O551.3
  12. 三圆柱绕流问题的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O35
  13. 不同温度和浓度梯度下磁流体双扩散对流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O361.3
  14.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细观渗流数值模拟,O35
  15. 气泡运动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O359.1
  16. 求解非线性对流扩散方程的广义迁移格子Boltzmann模型,O241.8
  17. 微管外流动换热的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研究,TK124
  18. 格子Boltzmann方法理论及其在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O35
  19.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P618.13
  20.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基础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TE348
  21. 基于Boltzmann方法绕流的数值计算,TK12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粘性流体力学 > 渗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