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
作 者: 孟海华
导 师: 杨起全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产业技术路线图 理论基础 方法流程 产业技术创新
分类号: N0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27次
引 用: 2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技术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社会需求推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由于其内部的微观机制而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它的规律性。研究和制定技术路线图就是围绕市场经济需求,挖掘和探讨技术发展微观机制内在的隐性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用简捷的模块、线条把这些内在的隐性关系显性化。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行业内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研发基础进行系统的研究,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与技术环境的因果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解构和重构,通过群体智慧预见现有条件下未来产业技术发展的最佳路径,帮助使用者明确该行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紧迫的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本文在阅读和整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划分及其类型、制定、重要意义和各国技术路线图实践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综述,然后从技术史、技术哲学等多个角度探寻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理论基础,并且探寻出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几个相应的基本原则,接着本文对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流程进行了研究,突出分析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的几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基本上回答了在我国“如何制作产业技术路线图”这一问题。鉴于笔者全程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实践工作这一背景,本文选取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难点,并结合作者正在开展的上海PET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进行了有关小节的例证。除此以外,本文还讨论了产业技术路线图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论述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能够在产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本文的最后,作者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总的来说,本文遵循“什么是产业技术路线图——什么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理论基础——怎么做产业技术路线图——怎么做好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有什么用”的研究思路,理论联系实际,对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5 第一章 绪论 15-37 1.1 研究背景 15-19 1.1.1 科学技术的发展 15-16 1.1.2 经济全球化 16 1.1.3 时间紧缩 16-18 1.1.4 技术集成 18-19 1.2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定义 19 1.3 国外技术路线图研究的综述 19-25 1.3.1 技术路线图的定义 20-22 1.3.2 技术路线图的划分及其类型 22-23 1.3.3 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23-24 1.3.4 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意义 24-25 1.4 国内技术路线图研究的综述 25-28 1.5 技术路线图实践的综述 28-30 1.5.1 美国 28-29 1.5.2 加拿大 29 1.5.3 日本 29 1.5.4 韩国 29 1.5.5 其它国家 29-30 1.5.6 我国的现状 30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30-32 1.7 本章小结 32-33 本章参考文献 33-37 第二章 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的理论基础 37-59 2.1 技术的特性 37-50 2.1.1 技术的发展的可认知性 37-39 2.1.2 技术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 39-44 2.1.3 技术发展的关联制约性 44-46 2.1.4 技术发展的飞跃性 46-48 2.1.5 技术发展的可控性 48-50 2.2 系统的技术预见方法是技术认知发展的必然 50-53 2.3 从技术路线图到产业技术路线图 53-57 2.3.1 技术对产业的嵌入性 54-55 2.3.2 产业共性技术与产业技术轨道 55-57 2.4 本章小结 57-58 本章参考文献 58-59 第三章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和方法研究 59-79 3.1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动因分析 59-61 3.1.1 问题导向 59-60 3.1.2 需求导向 60 3.1.3 技术突变 60-61 3.2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流程 61-75 3.2.1 准备阶段 61-62 3.2.1.1 争取政府的支持 61-62 3.2.1.2 建立领导委员会 62 3.2.1.3 签定保密协议 62 3.2.2 绘制阶段 62-75 3.2.2.1 描绘产业未来技术与产品全图 62-66 3.2.2.1.1 SWOT分析法 63 3.2.2.1.2 情景分析法 63-66 3.2.2.2 提炼产品实现的关键属性 66-68 3.2.2.2.1 K-Mearls聚类法 66-67 3.2.2.2.2 Fuzzy C-Means聚类法 67-68 3.2.2.3 选择支撑产品属性的技术 68-72 3.2.2.3.1 产业关键技术的特征 68-69 3.2.2.3.2 产业关键技术选择准则 69-70 3.2.2.3.3 产业关键技术选择的方法 70-71 3.2.2.3.4 德尔菲调查数据统计处理 71-72 3.2.2.4 产业专利分析与专利地图 72-73 3.2.2.4.1 专利收集 72 3.2.2.4.2 初步分析 72 3.2.2.4.3 深层技术分析 72 3.2.2.4.4 专利信息解析 72 3.2.2.4.5 关键技术时间、路径判断 72-73 3.2.2.5 在时间序列上连接关键技术和产品 73 3.2.2.6 研发基础分析 73 3.2.2.7 政策分析 73-74 3.2.2.8 融资分析 74 3.2.2.9 人才分析 74-75 3.2.2.10 组织与实施机制分析 75 3.2.3 后续更新阶段 75 3.3 本章小节 75-78 本章参考文献 78-79 第四章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实证研究 79-105 4.1 产业技术全图分析 79-86 4.1.1 产业技术全图的案例 79-84 4.1.2 绘制产业技术全图的难点 84-85 4.1.2.1 产业链结构图的绘制 84 4.1.2.2 产业技术全图的技术点的选取 84-85 4.1.2.3 产业技术全图的技术点的标注 85 4.1.3 产业技术全图并不是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必要条件 85-86 4.2 产品关键属性(产业目标要素)提炼与市场调查 86-98 4.2.1 产品关键属性市场调查的案例 87 4.2.2 聚类算法在产品关键属性提炼中的应用举例 87-92 4.2.3 产品关键属性(产业目标)与技术点连接 92-98 4.3 专利分析 98-103 4.3.1 专利分析案例 98-100 4.3.2 通过专利分析技术的成熟度 100 4.3.3 通过专利分析技术生命的周期 100-101 4.3.4 通过专利分析技术创新主体多极化 101 4.3.5 专利分析和产业技术预见的时间差异 101 4.3.6 影响专利分析准确性的几个因素及建议 101-103 4.3.6.1 专利搜索几个难以弥补的缺陷 101-102 4.3.6.2 专利检索数据库选择带来误差 102 4.3.6.3 专利检索策略选择带来误差 102 4.3.6.4 专利分析主体带来的误差 102-103 4.4 本章小结 103-104 本章参考文献 104-105 第五章 产业技术路线图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 105-130 5.1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本特性 105-110 5.1.1 前瞻性 105-106 5.1.2 系统性 106-107 5.1.2.1 系统的动力机制 106-107 5.1.2.2 系统的定向调控 107 5.1.3 信息通畅性 107-108 5.1.4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工具性 108-110 5.1.4.1 产业技术体系化整理的工具 108-109 5.1.4.2 产业开发战略管理的工具 109 5.1.4.3 产业投资决策的工具 109 5.1.4.4 政府与产业界、学术界对话、交流的平台 109-110 5.2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0-112 5.2.1 创新主体存在的问题 110 5.2.2 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 110-111 5.2.3 支撑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1-112 5.3 产业技术路线图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12-114 5.3.1 促进产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 112 5.3.2 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112-113 5.3.3 促进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 113-114 5.3.4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 114 5.4 产业技术路线图与我国中小企业创新 114-120 5.4.1 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制定流程 114-116 5.4.2 T—plan技术路线图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工具 116-119 5.4.2.1 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 117 5.4.2.2 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117-118 5.4.2.3 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 118 5.4.2.4 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在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 118-119 5.4.3 运用T—plan技术路线图方法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新趋势 119-120 5.5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智能化趋势 120-128 5.5.1 书面手工绘制的技术路线图的局限性 121 5.5.2 Geneva Vision Strategist的主要优点 121 5.5.3 技术路线图数据库中心 121-122 5.5.4 产业技术路线图软件 122 5.5.5 产业技术路线图软件促进虚拟合作的数学模型 122-125 5.5.6 产业技术路线图软件制作思维的数学进路 125-128 5.6 本章小结 128-129 本章参考文献 129-130 第六章 结论 130-134 6.1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本质 130-131 6.2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技术预见发展的新起点 131-132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 132-134 人名索引 134-13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136-137 致谢 137
|
相似论文
- 区域内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9.2
-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G647.38
- 基于雷达影像活动断裂信息提取方法与示范应用研究,P542.3
-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925.2
-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F224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224.32
- 典型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特征研究,F124.3
- 广西桑蚕产业技术创新研究,F326.3
-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就业研究,G717.38
-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聪明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273.1
- 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研究,D997.4
-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925.3
- 非犯罪化实现研究,D924.11
- 缓刑制度研究,D924.1
- 中国个人征信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立法对策研究,D920.0
-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型建构及案例分析,G206
- 中国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评价研究,F224
- 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X-01
- 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主体地位的制度重构,D925.2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哲学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