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单纯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吕柏欣
导 师: 庄礼兴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电针 单纯性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分类号: R2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6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失眠症为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是一种持续的睡眠质和/或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症,以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病证,仅中国就约有3亿成年人患有失眠和睡眠过多等睡眠障碍,失眠已成为继头痛之后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随着失眠发病率的日趋增高,它也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目前西医较理想的是涉及教育、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的综合治疗。而今年很多学者报道中医针灸对失眠症有较好疗效。目的:按传统疗法针灸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治疗原则,采取辩证选穴方法的应用,进行临床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通过对电针“百会”、“印堂”穴对治疗单纯性失眠的临床,与中药辨证口服对照,证明针灸在单纯性失眠防治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推广性,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非药物疗法。方法:台湾高雄县123中医诊所于2008年元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就诊的单纯性失眠患者。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设立为电针组(治疗组)和中药辨证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为主穴,并根据辨证配穴,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阴虚火旺加大陵、太溪,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痰热内扰加丰隆、中脘,肝郁化火加行间、风池。百会、印堂在得气的基础上,加G6805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20min,留针30分钟.其余各穴位在行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刺激量以中等为宜,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周针灸治疗5次,1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中药辨证口服,心脾两虚服归脾汤,阴虚火旺服酸枣仁汤,心胆气虚服安神定志丸,痰热内扰服温胆汤加黄连、瓜蒌,肝郁化火服龙肝泻胆汤,水煎服,每日1剂,1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PSQI和WHOQOL—BREF评分,并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各成分积分比较,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PSQI各成分积分比较,P<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PSOI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HOQOL—BREF总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0.05。结论:1.电针和中药辨证均能降低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积分及各成分积分,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催眠药物,改善失眠患者症状,且电针组作用优于中药辨证组。2.电针和中药辨证治均能提高失眠患者生存质量,且电针作用优于中药辨证。3.电针和中药辨证治疗失眠均有较好疗效,但电针组作用优于中药辨证组,认为电针和中药辨证均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且电针的作用更优,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35
  第一节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11-19
  第二节 失眠的现代医学研究  19-30
  第三节 针灸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30-35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5-50
  第一节 研究方案  35-39
  第二节 研究结果  39-43
  第三节 讨论  43-48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  48-50
第三部分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6
附录1  56-59
附录2  59-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2.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3. 迷走神经刺激和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和运动机能的影响,R245
  4. 术前电针对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614
  5. 电针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改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245
  6.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R246
  7.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NO、ET-1的影响,R245
  8. 电针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电图下壁和前侧壁ST-T影响的即时效应观察,R246
  9. 音乐电针对慢性运动疲劳大鼠乳酸、超氧化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R245.97
  10.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焦虑模型大鼠情绪及认知功能作用的研究,R749.72
  11. 电针结合心理康复治疗对IAD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临床研究,R749.99
  12. 推拿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R246
  13. 额区腧穴行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246
  14. 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R245
  15. 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R245.97
  16. 胃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浆小分子代谢产物及胃泌素的影响,R245
  17. 电针刺激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IGF-1变化的影响研究,R245
  18. 电针四关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疼痛的临床研究,R246
  19. 围刺加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246.7
  20. 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R246
  21. 电针五脏俞对EAN家兔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mRNA蛋白反应水平影响的研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