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属纳米诱导的化学发光体系的设计及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作 者: 段春凤
导 师: 崔华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鲁米诺 光泽精 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纳米金 纳米铂 自催化 增强和抑制作用
分类号: O65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首先综述了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虽然化学发光的基础理论和免疫分析应用有着多年的研究历史,但一直一来,有关化学发光的研究局限于分子和离子水平。最近,金属纳米粒子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化学发光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已经发现金属纳米粒子能够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催化剂、还原剂、微尺度反应平台和能量接受体参与化学发光。但是,目前已经开发的纳米化学发光体系仍然十分有限,其中大部分体系的发光量子产率较低,很难应用于分析测定。同时,有关纳米粒子可控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另一方面,随着纳米化学发光的研究发展,基于金属纳米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开始起步。目前的报道仍局限于“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它需要苛刻的条件溶解金属纳米,方法复杂,难以在实际中获得应用。而直接利用金属纳米催化化学发光反应的非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报道却很少见。基于此,本论文以纳米金纳米铂为研究对象,从纳米的粒径大小、分散介质两个角度,设计了两个纳米化学发光新体系,探索了这些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规律和机理,详细研究了纳米材料对化学发光体系的调控作用。同时,基于纳米金的化学发光特性,研究了其在非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发现小粒径纳米金(直径小于5nm)能够抑制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的化学发光;而大粒径纳米金(直径大于10nm)能够增强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其中直径为25 nm的纳米金对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最大的增强作用。分析了其化学发光光谱,发现其发光体仍然为激发态的3-氨基邻苯二甲酸根离子(AP2-)。研究了反应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鲁米诺和铁氰化钾浓度对化学发光的影响以及纳米金溶胶的荧光猝灭效率,提出了化学发光增强和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推测小粒径纳米金对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可能源于其竞争消耗铁氰化钾以及对发光体AP2-具有相对较高的猝灭效应。相反地,大粒径纳米金对该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很可能是由于纳米金对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具有催化作用,同时大粒径纳米金对发光体AP2-的猝灭作用相对较弱。纳米金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增强和抑制作用与其粒径大小具有明显依赖性,为开发新型纳米化学发光增强剂和抑制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2.发现纳米铂和乙醇同时存在时能够诱导碱性光泽精溶液产生延迟强化学发光现象。化学发光的“诱导期”与注射的纳米铂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从注射到出现最大化学发光强度之间的时间(Tp)与纳米铂浓度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而最大化学发光强度与纳米铂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化学发光光谱鉴定了光泽精的反应产物和发光体,发现体系的发光体为激发态的N-甲基吖啶酮(NMA)。实验还对化学发光反应过程中,光泽精及其产物NMA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纳米铂和乙醇参与的光泽精化学发光反应是一个自催化反应。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PS和核磁共振光谱(NMR)等表征手段对自催化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铂在体系中作为一个全局催化剂,不仅催化乙醇氧化为乙醛,同时还催化乙醛对光泽精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而乙醇是纳米铂催化反应的一个引发剂。与乙醇类似,甲醇、乙二醇和正丙醇也能与纳米铂共同作用产生光泽精自催化化学发光。这是首次在纳米参与的化学发光反应中观察到自催化现象。该体系的强光发射有望进一步用于生物分析和“冷光源”的构造。3.基于鲁米诺—硝酸银—纳米金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一种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人免疫球蛋白G(IgG)。采用聚苯乙烯微孔板同时作为免疫反应的固相载体和化学发光检测容器。一抗(羊抗人IgG)首先包被在微孔板中,然后将抗原(人IgG)和纳米金标记的二抗先后结合到微孔板中,形成夹心式免疫复合物。标记的纳米金能够诱导鲁米诺和硝酸银之间的反应,产生光发射。通过凝絮实验确定形成稳定的纳米金—蛋白质生物复合物所需的最小抗体浓度。实验还对一些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鲁米诺溶液pH、鲁米诺和硝酸银溶液浓度等。在优化的条件下,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与人IgG浓度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5~5000 ng/mL,按三倍信噪比(S/N=3)计算检测限为12.8 ng/mL(~80 pM)。与其它报道的金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苛刻的溶出步骤以及难以控制的合成过程,使得方法更简单、省时、易于自动化。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可望用于检测临床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4.建立了一种基于金标银染的非溶出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人IgG。首先将一抗(羊抗人IgG)固载到聚苯乙烯微孔板中,然后相继结合抗原(人IgG)和金标二抗,形成夹心式免疫复合物。标记的纳米金能够催化对苯二酚还原乙酸银为单质银,并沉积在纳米金表面,之后直接采用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进行检测。实验详细研究了银染时间对化学发光响应的影响。对于不同的银染时间,可以分别获得增强和抑制化学发光响应。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增强和抑制两种模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实验分别对增强模式和抑制模式下的化学发光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鲁米诺的缓冲介质、pH以及鲁米诺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在优化的条件下,增强模式的检测限为0.9 ng/mL;抑制模式的检测限为5.6 ng/mL。增强模式的灵敏度高于其它报道的非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本项工作首次将金标银染技术用于建立非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银染有利于提高分析的灵敏度。该方法避免了苛刻的溶出过程,以及不规则纳米金的合成。但是,目前这种方法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线性范围过窄、灵敏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第一章 绪论  15-59
  1.1 引言  15-16
  1.2 化学发光概论  16-24
    1.2.1 化学发光基本概论  16-17
    1.2.2 化学发光分析原理  17-18
    1.2.3 常见液相化学发光体系  18-24
  1.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4-34
    1.3.1 免疫分析技术  24-26
    1.3.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主要类型  26-29
    1.3.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发展趋势  29-34
  1.4 金属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34-44
    1.4.1 金属纳米的溶胶稳定方法  34-35
    1.4.2 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35-40
    1.4.3 金属纳米材料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40-44
  1.5 本课题的提出  44-46
  参考文献  46-59
第二章 纳米金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和抑制作用  59-73
  2.1 引言  59
  2.2 实验部分  59-61
    2.2.1 试剂和溶液  59-60
    2.2.2 纳米金的合成  60
    2.2.3 化学发光测定  60-61
    2.2.4 光谱和能谱测定  61
  2.3 结果与讨论  61-70
    2.3.1 纳米金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的增强和抑制作用  61-63
    2.3.2 纳米金在化学发光反应中的行为  63-65
    2.3.3 纳米金的荧光猝灭效应  65
    2.3.4 机理讨论  65-70
  2.4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3
第三章 纳米铂和乙醇诱导的时间可调的自催化光泽精化学发光  73-87
  3.1 引言  73
  3.2 实验部分  73-75
    3.2.1 试剂和溶液  73-74
    3.2.2 纳米铂的合成和纯化  74
    3.2.3 化学发光测定  74
    3.2.4 光谱和能谱测定  74-75
  3.3 结果与讨论  75-83
    3.3.1 纳米铂-乙醇诱导的光泽精化学发光  75-77
    3.3.2 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体的鉴定  77-79
    3.3.3 自催化化学发光的确认  79-80
    3.3.4 自催化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  80-83
  3.4 结论  83-85
  参考文献  85-87
第四章 基于纳米金的非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87-101
  4.1 引言  87-88
  4.2 实验部分  88-91
    4.2.1 试剂和溶液  88
    4.2.2 仪器设备  88-89
    4.2.3 纳米金溶胶的合成  89
    4.2.4 纳米金-抗体复合物的制备  89-90
    4.2.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90-91
  4.3 结果与讨论  91-97
    4.3.1 纳米金标记羊抗人IgG(Ab_2)的制备  91-92
    4.3.2 纳米金-抗体复合物催化的化学发光  92-93
    4.3.3 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优化  93-95
    4.3.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人IgG  95-97
  4.4 结论  97-98
  参考文献  98-101
第五章 基于金标银染的非溶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01-115
  5.1 引言  101-102
  5.2 实验部分  102-104
    5.2.1 试剂和溶液  102
    5.2.2 仪器设备  102-103
    5.2.3 纳米金溶胶的合成与表征  103
    5.2.4 纳米金标记二抗的制备  103
    5.2.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案  103-104
  5.3 结果与讨论  104-111
    5.3.1 基于金标银染的化学发光增强和抑制响应  104-107
    5.3.2 化学发光条件对免疫分析的影响  107-109
    5.3.3 金标银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分析性能  109-111
  5.4 结论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15
全文总结  115-11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117-119
致谢  119

相似论文

  1. 奶粉中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研究及快速测定体系的建立,O657.3
  2.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TS206.4
  3. 基于核酸适配体和纳米金的凝血酶检测新方法,Q55
  4. 介孔材料负载纳米金催化氧化醇直接制备甲酯,TQ225.241
  5.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X832
  7. 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作为非病毒载体用于基因传递的研究,R450
  8. 恩诺沙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和纳米均相荧光免疫技术的建立与考核,S859.79
  9. 基于微流控芯片免疫传感器的研究,R541.4
  10. 第二代化学发光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多中心评估,R446.6
  1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抗原设计及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R392.1
  12. 液滴微流控芯片用于酶活力的测定和细胞包裹,Q503
  13. 特异性PCR在SNP检测中的应用及铁蛋白纳米粒子化学发光检测,TB383.1
  14. 单边发散型TEG-PAMAM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O631.3
  1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免疫和色谱分析方法研究,TQ450.2
  16.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双酚A的研究,TQ243.1
  17. 藉三种物质猝灭Ru(bpy)_3~(2+)-TPrA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O644.1
  18. 纳米金复合催化剂制备及其温和条件催化环己烷氧化性能,O643.36
  1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喹诺酮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R914
  20. 基于适体的癌细胞检测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R733.7
  21. 定量检测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荧光酶免疫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R58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