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数字时代网路环境中合理使用原则之研究

作 者: 张世柱
导 师: 江平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著作权保护 合理使用 著作权人 著作权法 使用原则 数字时代 知识产权 技术保护措施 搜索引擎 非营利
分类号: D9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1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印刷术的出现促成著作权的立法,因为印刷术彻底改变著作的复制方式,这种改变也使得著作权人、出版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产生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相关的社会制度与法律规范不是全面性的修改,便是重新立法。数字科技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再一次彻底改变著作的复制技术、传播方式,以及人类的生活。而互联网更是人类有史以来,链接全球信息的伟大发明。著作权法在面对数字化及互联网环境时,产生诸多重大的争议,从著作权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些争议的发生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因为著作权法本身具有相当高的工具性质,扮演着人类智识文化提升的重要角色,有关著作权法的任何争议都不应该脱离这个本质。著作权法中有关著作权人权利的规定,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有限制的作用,合理使用制度是平衡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最重要的机制,当然,平衡的目的在于达成著作权法的一贯目的。有学者说,著作权法是一套最麻烦的法律,而合理使用则是这麻烦中的核心。其实合理使用的麻烦在于它必须保持弹性,随着科技发展不停的与时俱进。在面对互联网环境时,赋予合理使用新的视野与意涵,将是现今著作权法的核心议题。在网络环境当中,个体与总体的界线日趋模糊,对于个人合理使用的限制,也意谓着对公共利益的减损。中介科技的提供者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扮演着信息流通的重要地位,这些提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能是企业,可能是以营利为目的也可能是纯中性的角色。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性,使得一个中介科技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个别侵害行为,都将引发著作权人重大的利益损失,任何对中介科技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约束与限制,也都牵动着对公共利益的打击。所以,当合理使用机制应用在网络环境中时,更增加其复杂与困难度。因此,本论文试着从哲学、言论自由、公共利益、经济分析、竞争平台、信息自由等角度,就著作权人的利益、合理使用在网络中改变加以探讨,以期阐释合理使用判断时应有的新思维,并希望藉此唤起社会大众的共识与积极参与。唯有如此,新的价值才能衍生,使著作权在网络环境当中有日趋一致的解读和取舍正义的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11-13
    一、研究动机  11-12
    二、研究目的  12-13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13-17
    一、研究范围  13-15
    二、研究方法  15-17
第二章 著作权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17-52
  第一节 著作权的起源  17-19
  第二节 著作权的哲学基础  19-32
    一、功效主义的知识产权  20-23
    二、自然法的知识产权—洛克的劳力论  23-25
    三、保障人格发展的知识产权—黑格尔与康德的道德哲学  25-29
    四、政治上目的的知识产权—社会计划理论  29-31
    五、小结  31-32
  第三节 欧美及国际间著作权的保护与演进  32-37
    一、著作权保护的学说  32
    二、著作权保护的演进  32-37
  第四节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37-52
    一、合理使用的起源与意义  37-38
    二、合理使用的理论基础  38-39
    三、合理使用的法律性质  39-40
    四、美国合理使用原则的确立  40-49
    五、合理使用的立法例  49-52
第三章 数字、网络对著作权的挑战  52-122
  第一节 数字化与网络运用对复制的改变  52-82
    一、互联网的兴起  53-54
    二、网络科技与著作权  54-55
    三、复制技术对于著作权的影响  55-60
    四、网络环境下复制的探讨  60-65
    五、个人非营利目的复制的定位  65-82
  第二节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出现与各国立法之因应  82-99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意义  82-83
    二、各国立法说明与侵权责任  83-99
  第三节 网络技术对于传播权的冲击  99-110
    一、概述  99-100
    二、第一次销售原则对网络传输的适用疑义  100-101
    三、点对点传输所引发的争议  101-110
  第四节 搜索引擎的著作权争议  110-115
    一、概述  110
    二、搜索引擎发展的历史  110-113
    三、搜索引擎的争议案例  113-115
  第五节 技术保护措施与合理使用  115-122
    一、概述  115
    二、国际间有关技术保护措施之规定  115-122
第四章 合理使用案例分析  122-137
  第一节 概述  122-123
  第二节 案例分析  123-137
    一、Universal City Studios,Inc.v.Sony Corp.of America—家用录像机间接侵权争议  123-125
    二、Campbell v.Acuff-Rose Music,Inc.—提出「变异」  125-126
    三、Recording Indus Ass'n of Am.(RIAA)v.Diamond Multimedia Aystem Inc.—MP3播放器是否应适用「声音家用录音法」  126-127
    四、UMG Recordings,Inc.,v.MP3.com—对于变异概念的进一步描述  127-129
    五、A&M Records,Inc.,v.Napster,Inc.—P2P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129-131
    六、Kelly v.Arriba Soft Corp—搜索引擎链结服务的法律责任  131-134
    七、环球、华纳、Sony BMG娱乐、EMI集团、新艺宝、金牌育乐、正东等七大唱片公司控告北京百度网讯科技公司案  134-137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  137-166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中对著作权限制的基本认识  137-139
    一、宏观的视野  137-138
    二、网络市场的现实  138
    三、人性的基本特质  138
    四、诱因与合理性程度的抽象性  138
    五、善意与否  138-139
    六、对正义、公平的认识  139
  第二节 著作权在数字网络下所衍生的新议题  139-147
    一、概述  139
    二、著作权人与社会大众利益  139-140
    三、著作权人与中介间的关系  140-142
    四、合理使用—网络时代著作权争议的调和关键  142-147
    五、小结  147
  第三节 合理使用制度的再思考  147-166
    一、概述  147-149
    二、言论自由、信息自由与公共利益  149-154
    三、从经济分析观点看合理使用  154-160
    四、从「竞争平台模型」理论看著作权合理使用原则  160-164
    五、小结  164-166
第六章 结论  166-176
  第一节 著作权规范的国际共通性  166-167
  第二节 著作权财产权的法律地位  167-176
    一、著作权工具性质  167-168
    二、著作财产权共识的价值  168-170
    三、著作权的经济观确有必要  170-171
    四、网络社会已形成  171-173
    五、信息自由与著作权  173
    六、信息自由、言论自由  173-174
    七、以积极的态度建立共识  174-176
参考文献  176-184

相似论文

  1.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2. 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在中国的项目发展战略研究,F272
  3.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5. 面向高校重点课程的教参资源库建设的应用研究,G642.3
  6. 论电视节目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G222
  7. 网络搜索引擎的相关技术研究,G354
  8. 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9.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域下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10.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11.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12. 基于语义网络的智能搜索引擎研究,TP391.3
  13. 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3
  14. 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图片编辑研究,G232.2
  15. 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版权侵权责任认定标准探讨,D923.41
  16.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F752.7
  17. 德国著作权法修改及实施研究,DD913
  18. 艺术作品复制权保护法律初探,D923.41
  19. 搜索链接服务商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20. 谈网络环境下对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D923.41
  21. 论搜索引擎提供“快照”服务之违法性,D923.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