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格林童话的产生及其版本演变研究

作 者: 彭懿
导 师: 梅子涵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格林童话 版本演变 民间童话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童话像格林童话这样广为人知了。近两百年来,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是世界上许多家庭的必备图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林童话已经成为了我们童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然而,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一股抹杀格林童话的逆流,所谓的“成人版格林童话”开始在各大中文网站上流传。难道格林童话真的有令人战栗的成人版吗?格林童话没有成人版,但确实有不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初版。格林童话与世界上其他的童话不同,它不是一锤定音,不是从开始到最后只有一个版本,它不断被改写、不断被修饰,一版又一版,经历了一个从聆听的民间童话向阅读的民间童话逐渐过渡的改写过程。格林童话不但有初版,还有一个在修道院里沉睡了一百多年的“厄仑堡手稿”版。事实上,格林童话一共有七个版本,时间跨度竟长达四十五年之久,直到其主要的修订者威廉·格林去世,格林童话的修订才随之画上了一个终止符。通过对比“厄仑堡手稿”版、初版及最终版,我们发现随着格林兄弟儿童观的逐渐变化,他们把格林童话看做是教育之书的倾向也越发明显。他们删除了所有他们认为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东西,同时使它变得更加文学化。不过,他们忠实地遵循民间故事的法则,在改写过程中非但没有破坏民间故事的口头性,反而还在不断地加强,甚至是在修复它,这就使得它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童话。所以我们说,格林童话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童话,也不是创作童话,它介于这两者之间,是格林兄弟创造的一种新的童话文体——“格林童话”。本文试图采用文献学及版本学研究的方法,逐一比照格林童话的各个版本,追溯其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演进历程,发现其中的差异,得出初版《格林童话集》不是儿童文学,最终版《格林童话集》才是儿童文学以及格林童话是在格林兄弟确立了现代儿童观之后的产物的结论。并在儿童文学的语境下,借用现代民间童话的理论,寻找出格林童话的主要特征及其叙事规律,构建一个收集、整理及改写民间文学的模型,从而为今后中国儿童文学改写民间文学提供一个可参考、可借鉴的范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问题的提起  9-15
第二章 格林童话产生的时代与背景  15-21
  2.1 格林童话产生之前的格林兄弟  15-16
  2.2 格林童话产生的文学背景  16-17
  2.3 格林童话之前的民间童话集  17-19
  2.4 格林童话产生的土壤  19-21
第三章 厄仑堡手稿:在修道院沉睡了一百多年的手稿  21-33
  3.1 “厄仑堡手稿”的来龙去脉  21-22
  3.2 “厄仑堡手稿”的篇目  22-26
  3.3 “厄仑堡手稿”的学术价值  26-33
    3.3.1 未加修饰的原始记录  26-27
    3.3.2 厄仑堡手稿与1812 年初版、1857 年最终版的对应关系一览表  27-30
    3.3.3 格林童话版本演变研究的重要资料  30-33
第四章 初版:格林童话的原始风景  33-49
  4.1 阿尔尼姆:格林童话出版的诱因  33-34
  4.2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第1 卷和第2 卷  34-42
    4.2.1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34
    4.2.2 《格林童话集》第1 版第1 卷篇目表  34-38
    4.2.3 《格林童话集》第1 版第2 卷篇目表  38-42
  4.3 《格林童话集》的学术性注释  42
  4.4 对于初版《格林童话集》的负面批评  42-43
  4.5 被删掉的三十四篇民童话  43-45
  4.6 《孩子们玩屠宰游戏的故事》的德文原文及中译  45-49
第五章 最终版: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修订  49-67
  5.1 《格林童话集》的七个版本  49-50
  5.2 锲而不舍的威廉·格林  50-51
  5.3 改写的两个范本  51-52
  5.4 KHM:格林童话的编号  52
  5.5 最终版与初版篇目的异同  52-62
  5.6 小开本:《格林童话选集》  62-67
第六章 书面与口述:格林童话的两大源泉  67-82
  6.1 源泉之一:书面  67-70
    6.1.1 百分之四十的篇幅来自书面  67-68
    6.1.2 布伦塔诺留下的一个范本  68
    6.1.3 摘录于书面的格林童话篇目表  68-70
  6.2 源泉之一:口述  70-82
    6.2.1 是谁给格林兄弟讲述了这些故事  70
    6.2.2 故事的提供者们  70-76
    6.2.3 初版第1 卷和第2 卷的讲述者  76-78
    6.2.4 “玛丽奶奶”——一个架空的说故事人  78-82
第七章 佩罗童话对格林童话的影响——以《小红帽》为例  82-104
  7.1 一个神话的崩溃  82-84
    7.1.1 格林童话是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吗  82-83
    7.1.2 为什么偏偏留下了《小红帽》  83-84
  7.2 格林兄弟的《小红帽》  84-86
    7.2.1 《小红帽》的讲述者  84
    7.2.2 从1812 年初版到1857 年最终版,《小红帽》发生了哪些变化  84-86
  7.3 佩罗版《小红帽》  86-96
    7.3.1 《小红帽》的源头:《外婆的故事》  86-89
    7.3.2 原始版《小红帽》与佩罗版《小红帽》的异同  89-94
    7.3.3 佩罗和他的《鹅妈妈故事集》  94-96
  7.4 佩罗版《小红帽》与格林兄弟版《小红帽》的比较  96-104
第八章 从厄伦堡手稿到初版、最终版的演变——例1:《白雪公主》  104-128
  8.1 《白雪公主》的故事来源  104
  8.2 《白雪公主》:1810 厄伦堡手稿与1812 年初版  104-116
  8.3 《白雪公主》:1812 年初版与1857 年最终版  116-128
第九章 从厄伦堡手稿到初版、最终版的演变——例2:《玫瑰公主》  128-143
  9.1 《玫瑰公主》的故事来源  128
  9.2 《玫瑰公主》:1810 年厄伦堡手稿与1812 年初版  128-136
  9.3 《玫瑰公主》:1812 年初版与1857 年最终版  136-143
第十章 儿童文学语境下的格林童话  143-161
  10.1 初版不是儿童文学,最终版才是儿童文学  143-145
  10.2 威廉·格林的现代儿童观  145
  10.3 格林童话是民间童话,还是创作童话  145-149
    10.3.1 童话(fairy tales)  146-147
    10.3.2 创作童话与民间童话的分界线  147-149
    10.3.3 一种新的童话文体  149
  10.4 格林童话的叙事特征  149-161
致谢  161-162
参考文献  162-16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65

相似论文

  1. 论俄罗斯民间童话中的俄罗斯民族性格,I512
  2. 《尸语故事》的童话价值,I207.9
  3. 论俄罗斯民间童话中的民族性,I512
  4. 欧洲童话研究:从民间童话到文人童话,I106.8
  5. 时间:童话的“阿德涅彩线”——论童话的叙事结构,I207.8
  6. 《变形》:消费语境下的美国式童话,I712.072
  7. 童话论,I207.8
  8. 关于德国“记忆文化”中的文学表述,I516.06
  9. 德语新家庭小说中的记忆重构,I516.074
  10. 海因里希·伯尔小说神话原型研究,I516
  11.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痛苦抉择—论克里斯塔•沃尔夫小说《分裂的天空》中的抉择主题,I516
  12. 席勒的“完人”概念,I516
  13. 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I516
  14. 《猫与鼠》的符号学视角分析,I516
  15.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心理学解读,I516
  16. 论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本观,I516
  17. 东方的歌德,I516
  18. 焦虑与恬静,I516.074
  19. 艾兴多尔夫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中现代性问题的探析,I516
  20. 海涅笔下的拿破仑形象,I516.074
  21. 小说《铁皮鼓》中的巴洛克文学痕迹,I516.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