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的康复疗效研究

作 者: 林桦
导 师: 胡永善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康复医学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针刺 个体化作业治疗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抑郁 生活满意度
分类号: R24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对来自大脑病损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可表现为视觉、听觉、运动、躯体等方面的忽略,在国外USN又称单侧忽略综合征,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其康复和预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USN的康复治疗较多,但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报道较少。目前在单侧忽略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作业疗法仅限于穿衣、进食、转移等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作业,缺乏有效地改善忽略的针对性治疗。针刺作为传统中医疗法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对单侧忽略的针刺治疗报道尚少。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活动设计配合针刺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观察其对脑卒中单侧忽略后康复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对2007年12月至2010年7月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二分线法、删除试验、画钟表、书面临摹图形试验。确定右侧脑部病损伴USN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个体化作业治疗同时予针刺治疗。三组患者均为首发脑卒中,发病时间≤180天,年龄40—80岁,均为右利手。治疗中对照组有2例脱失,1例死亡,观察组有1例脱失。排除既往有痴呆、严重认知障碍与失语、检查与治疗不配合者。1.1实验组实验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0岁,平均62.35±10.14岁;病程最短30天,最长150天,平均70.96±37.06天;脑梗塞19例,脑出血4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例,初中5例,高中15例。1.2观察组观察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76岁,平均64.00±8.88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60天,平均76.41±36.71天;脑梗塞18例,脑出血4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例,初中7例,高中10例,大专以上4例。1.3对照组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平均66.25±11.46岁;病程最短21天,最长160天,平均74.40±41.70天;脑梗塞16例,脑出血4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5例,初中4例,高中7例,大专以上4例。2、实验方法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由物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Bobath技术,作业治疗师指导患者床边座位,床与轮椅间转换、用餐具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师进行言语训练,每天3—4小时,每周5天,疗程8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活动设计:根据患者的年龄、视力、体质状况、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作业活动设计,包括一对一指导和集体活动训练,个体独立活动每周5次,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每次10—15分钟。集体活动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共进行8周。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个体化作业活动同时予针刺治疗:软瘫期选用督脉、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阳、手阳明经穴,平补平泻;痉挛期用足少阴、足厥阴、手厥阴、足太阴脾经,捻转泻法;结合头针感觉区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平补平泻、透刺法。每周连续治疗5天,周六、日休息两天,每天治疗一次,每次针刺留针30分钟,共治疗8周。3、评定方法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或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定(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情绪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生活质量采用生活满意指数A评定(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 LSIA)。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性别、卒中性质、文化程度比较用x2检验,治疗前后FMA、FIM、MMSE、MBI、HAMD、LSIA评分比较用配对秩和检验,三组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α=0.05,均数两两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调整为α=0.01。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治疗前三组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实验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评分增加量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合3组均数大小,实验组FMA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治疗前三组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实验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评分增加量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合3组均数大小,实验组MMSE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3.1治疗前三组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实验组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FIM评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评分增加量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合3组均数大小,实验组FIM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2治疗前三组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实验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观察组之间评分增加量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合3组均数大小,实验组MBI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的变化治疗前三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实验组HAM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评分减少量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治疗前三组LSI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实验组LSI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LSIA评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P=0.001)间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仅予常规康复治疗是有局限性的,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明显较慢,严重影响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的改善。2、USN是一种多模式的空间障碍疾病。我们在设计作业活动时将治疗USN的几种方法有效组合在一起,采用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个体化作业活动治疗对提高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作用。3、针对性的个体化作业活动设计和实施,能提高患者对USN的认知,调动患者的主动参与性,明显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4、针刺治疗在改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改善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无明显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4
前言  14-20
资料和方法  20-27
结果  27-32
讨论  32-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3
附录  43-46
附表  46-54
附论文一  54-61
附论文二  61-68
附论文三  68-73
综述  73-81
  参考文献  78-81
致谢  81-82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9.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10.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11.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12.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R614
  13. 新型抗抑郁药物DPI-289以及API-121的合成研究,R914
  14.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伴发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R473.73
  15.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6.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17.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743.3
  18.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19.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20. 留学生跨文化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G648.9
  21.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神经精神病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