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新星遗迹与周围环境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周鑫
导 师: 陈阳;Fabrizio Bocchino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天文学
关键词: 超新星 超新星遗迹(Kes 69,Cygnus Loop,W49B) 星际介质 分子云 数值模拟 X射线 中红外 射电 毫米波
分类号: P14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超新星遗迹是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喷射出的前身星物质与周围星周/星际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它将会释放大量能量和金属元素到星际介质中,对星际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超新星遗迹演化的重要一环是研究其与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超新星遗迹中的很多观测现象都起源于其与不均匀的星周/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超新星遗迹和不均匀星周/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物理过程,这使得对其的研究存在很多困难。本文将介绍我在超新星遗迹以及它和周围不均匀星际介质之间相互作用方面的工作。首先,在第一章中对超新星、星际介质、强激波物理、超新星遗迹演化等作了简要回顾;接下来,研究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况:超新星遗迹与分子云的相互作用(在第二章中研究了超新星遗迹Kes 69;在第4.2节中研究了超新星遗迹W49B),超新星遗迹与中等密度云块的相互作用(在第三章中研究了超新星遗迹Cygnus Loop),和有过电离现象的超新星遗迹在具有特别分布的星周/星际介质中的演化(在第4.3节中研究了超新星遗迹W49B)。研究涉及不同情况下的超新星遗迹与云块作用的物理和化学演化。对于超新星遗迹Kes 69,我们确认了其与系统速度在~85kms-1的分子云的关联性,这使得我们得到遗迹的运动学距离为5.2kpc。通过12CO(J=1-0)的观测分别在东南和西北区域发现了分子云圆弧,它们大致分布在一个圆上。这些分子气体很可能是经由前身星星风扫积堆积而成。对于超新星遗迹Cygnus Loop,我们研究了XMM-Newton X射线望远镜对其东面一较亮区域(被称作XA区域)的观测。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星际介质密度较大并且有成团性;还发现这里星际介质的C,N,O丰度只有太阳丰度的0.2倍左右。X射线谱可以被两个热成分拟合,分别对应了被震击的云块物质和周围热的冕物质。我们应用了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诊断工具对比了谱分析结果和理论预期,确认了热传导在这个区域中的激波与云块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前身星抛射物碎片/突起,可能起源于前身星抛射物中的扰动。对于超新星遗迹W49B,我们首先研究了它的分子气体环境,发现了一个系统速度在~40kms-1的半圆形壳层分布的分子气体结构,包围了遗迹的东面,南面和西面。这与在遗迹东面,南面和西面观测到的射电波段的比较陡峭的边界和红外波段辐射分布(起源于遗迹与较密环境气体的作用)相一致。通过多波段形态的对应和(12CO J=2-1)/(12CO J=1-0)线比的增强,我们基本确认了遗迹与这个系统速度在~40kms-1的分子云的关联性,得到遗迹的运动学距离为9.3kpc。这里半圆形壳层分布的分子气体可能与超新星遗迹Kes 69中分子壳层的起源相同,是经由前身星星风扫积堆积而成。接下来,我们基于多波段观测结果建立了超新星遗迹W49B演化的理论模型,模型第一次考虑到了前身星抛射物与周围不均匀星周/星际介质的混合,热传导过程,光学薄等离子体的辐射损失过程,还有非电离平衡过程。我们发现热传导在超新星遗迹W49B的演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导致了星周介质中云环物质的蒸发。这些被蒸发的较冷的云环物质与周围热气体的混合加快了降温过程,并且这些被蒸发的较冷的云环物质还将前身星抛射物推回了遗迹中心形成了喷流状结构。在模型演化中,发现了包含过电离等离子体的较大区域。这些过电离等离子体起源于被来自星周介质中云环的反弹激波再加热过的热等离子体的快速冷却。特别指出,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快速冷却机制:热气体与由星周介质中云环物质蒸发而来的密度较大、温度较低的物质的混合;前身星抛射物的快速绝热膨胀。模型预期的过电离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与观测完全致。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ChpaterⅠIntroudction  10-32
  1.1 Supernovae and Their Circumstellar Environments  10-18
    1.1.1 Supernovae  10-13
    1.1.2 Circumstellar and Interstellar Environments  13-18
  1.2 Supernova Remnant  18-32
    1.2.1 Strong Shock Physics  18-21
    1.2.2 Evolution  21-24
    1.2.3 Classification  24-25
    1.2.4 SNR-cloud Interaction  25-30
    1.2.5 Immediate Objects  30-32
Chapter Ⅱ Kes 69  32-51
  2.1 Previous Results  32-33
  2.2 Observation and Data Reduction  33-34
  2.3 Results  34-50
    2.3.1 The CO and HCO~+ Emissions  34-43
    2.3.2 Morphological Correlation in Multiwavelengths  43-45
    2.3.3 The Dynamics  45-50
  2.4 Summary  50-51
Chapter Ⅲ The Cygnus Loop  51-66
  3.1 Previous Results  51-53
  3.2 Observation and Data Reduction  53-54
  3.3 Results  54-60
    3.3.1 X-ray Morphology  54-57
    3.3.2 Spectral Analysis  57-60
  3.4 Discussion  60-65
    3.4.1 Global Properties of the X-ray Emitting Plasma  60-63
    3.4.2 The Role of Thermal Conduction  63-65
  3.5 Summary  65-66
Chapter Ⅳ W49B  66-97
  4.1 Previous Results  66-68
  4.2 Molecular Environment  68-81
    4.2.1 Observation and Data Reduction  68-70
    4.2.2 Results  70-80
    4.2.3 Summary  80-81
  4.3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Overionized Plasma  81-88
    4.3.1 Hydrodynamic Modeling  81-84
    4.3.2 Results  84-88
  4.4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88-97
Chapter Ⅴ Summary and Prospects  97-100
Bibliography  100-109
Publications  109-111
Acknowledgements  111-113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7.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8.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9.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0.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1.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2.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4.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5.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6.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7.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18. 8毫米波直接检波式辐射计研究,TN850.7
  19. 阵列扫描毫米波成像方法研究,TP391.41
  20.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21.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 > 天体物理学 > 恒星物理学 > 新星和超新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