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电子经纬仪的天文测量系统及应用研究

作 者: 张超
导 师: 郑勇
学 校: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专 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关键词: 天文测量 恒星 电子经纬仪 卫星天文授时 钟差 时间比对 快速定向 误差
分类号: P228.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天文测量是空间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可有效满足国家大地网及局部网控制、卫星及航空航天器发射、导弹发射、惯性平台标校、远程火炮精密定向等方面的需求,且工作模式完全自主,抗干扰能力强。本文研制出了一套基于现代测量技术的新型天文测量系统,并在实际作业中广泛应用。文中针对新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天文测量理论及方法,编制了相应的智能测量软件,并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探讨了天文测量中的若干相关问题,并通过对理论及实测结果的分析,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对新系统的拓展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快速天文定向的新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卫星天文授时法,并实现了利用GPS、“北斗”卫星进行天文授时。2.提出并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内部晶振作为天文测量的时间基准,进行天文守时及时间比对,并对利用原子频标/石英晶振进行长时间天文守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3.提出并实现了利用电子经纬仪取代传统T4光学天文经纬仪,进行一等天文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了国内外沿用半个多世纪的一等天文测量主设备的更新换代。4.针对新系统的特点,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多星近似等高法同时测定天文经纬度”和“北极星多次时角法测方位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途径,突破了长期以来天文测量一直采用国外学者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局限。5.应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子经纬仪进行了研究开发,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定向、自动寻星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6.提出并实现了白天利用测日进行快速定向的方法,并成功实现了其精度的提高。7.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差分方式的恒星识别原理”,可对任意恒星实现识别匹配,基于此,提出并实现了测任意恒星实现快速定向的方法,扩大了天文定向的使用范围。8.研制出了系统全套硬件设备;编制了全套天文测量软件,完成了天文测量内外业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实现了天文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记录及成果的实时处理、检核和输出,使测量效率提高十倍。9.对天文测量中各种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测量精度及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部分 绪论及天文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  11-49
  第1章 绪论  12-1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3
    1.2 论文的内容安排  13-15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15-16
      1.3.1 主要创新点  15
      1.3.2 主要研究成果  15-16
  第2章 天文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  16-49
    2.1 天文测量中的坐标系统  16-25
      2.1.1 天文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  16-17
      2.1.2 天球坐标系  17-20
      2.1.3 天文导航定位元素及其间的关系式  20-21
      2.1.4 天球坐标系间的转换  21-25
    2.2 天文测量中的时间系统  25-33
      2.2.1 恒星时及太阳时  25-27
      2.2.2 地方时与地理经度的关系  27-28
      2.2.3 恒星时与平时的实用化算方法  28-30
      2.2.4 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几种时间  30-33
    2.3 天体测瞬位置的确定  33-41
      2.3.1 大气折射及其改正  33-34
      2.3.2 周日光行差改正  34-35
      2.3.3 星表、星表系统  35
      2.3.4 恒星视位置计算  35-41
    2.4 天文经纬度及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  41-49
      2.4.1 天文经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41-43
      2.4.2 天文纬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43-45
      2.4.3 天文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  45-46
      2.4.4 传统天文测量方法简介  46-49
第二部分 基于电子经纬仪的天文测量系统研究  49-128
  第3章 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50-59
    3.1 系统概述  50-54
      3.1.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50-51
      3.1.2 系统的基本要求  51
      3.1.3 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51
      3.1.4 主要技术指标  51-54
      3.1.5 主要功能及用途  54
    3.2 软件系统及主要功能  54-59
      3.2.1 测前准备子系统  55
      3.2.2 天文定向子系统  55-56
      3.2.3 天文经纬度测量子系统  56-57
      3.2.4 天文方位角测量子系统  57-58
      3.2.5 成果管理子系统  58
      3.2.6 系统管理模块  58-59
  第4章 卫星天文授时技术研究  59-73
    4.1 天文授时技术概述  59-60
    4.2 利用GPS进行天文授时  60-66
      4.2.1 GPS卫星授时原理  60-61
      4.2.2 GPS接收模块输出信息的提取  61-64
      4.2.3 利用GPS接收模块实现精确授时  64-66
    4.3 利用“北斗”进行天文授时  66-71
      4.3.1 “北斗一号”卫星授时原理  66-67
      4.3.2 “北斗一号”授时型接收模块输出信息的提取[30]  67-71
      4.3.3 利用“北斗一号”授时型接收模块实现精确授时  71
    4.4 卫星时刻与天文时刻的换算  71-73
  第5章 守时及时间比对技术研究  73-92
    5.1 天文守时及时间比对技术概述  73-74
    5.2 利用计算机进行天文守时  74-83
      5.2.1 计算机内部时间特点  74-75
      5.2.2 计算机内部高精度时间的提取  75-78
      5.2.3 计算机内部时间稳定性分析  78-83
    5.3 计算机+卫星计时器实现时间比对及计时  83-92
      5.3.1 并行接口接收1PPS实现精确计时  83-85
      5.3.2 串行接口接收1PPS实现精确计时  85-88
      5.3.3 USB接口接收1PPS实现精确计时  88-92
  第6章 基于新型系统的测量方法研究  92-128
    6.1 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用于天文测量的研究  92-108
      6.1.1 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简介  92-96
      6.1.2 观测数据获取及处理  96-100
      6.1.3 精确测瞬时刻确定  100-105
      6.1.4 电子经纬仪机载软件研究  105-108
    6.2 天文定向及自动寻星  108-111
      6.2.1 天文定向  108-110
      6.2.2 观测自动寻星  110-111
    6.3 多星近似等高法同时测定经纬度  111-120
      6.3.1 基本原理  111-112
      6.3.2 主要误差处理方法  112-113
      6.3.3 观测星表生成  113-114
      6.3.4 测量实施方案  114-115
      6.3.5 观测数据解算  115-119
      6.3.6 实测数据分析  119-120
    6.4 北极星多次时角法测量方位角  120-128
      6.4.1 观测实施方法  120-122
      6.4.2 地面目标天文方位角的计算  122-125
      6.4.3 实测数据分析  125-128
第三部分 系统的应用研究  128-174
  第7章 实际作业成果及分析  129-141
    7.1 系统应用概况  129-130
    7.2 天文经纬度测量成果精度及分析  130-133
      7.2.1 天文经纬度成果精度  130-132
      7.2.2 测量结果内符精度分析  132
      7.2.3 与T4 系统测量成果比较  132-133
    7.3 天文方位角测量成果精度及分析  133-139
      7.3.1 天文方位角成果精度  133-134
      7.3.2 测量结果内符精度分析  134-135
      7.3.3 与T4 系统测量成果比较  135
      7.3.4 天文方位角测量成果的对向检核  135-137
      7.3.5 与T4 同步测量成果比较分析  137-139
    7.4 多次监测数据比较  139-140
    7.5 成果分析小结  140-141
  第8章 实际作业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141-161
    8.1 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数及时段分布  141-145
      8.1.1 一等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划分  141
      8.1.2 二等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划分  141-145
      8.1.3 三等及以下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划分  145
    8.2 天文经纬度测量中各项误差的影响及处理  145-147
    8.3 天文方位角测量时段数及时段分布  147-153
      8.3.1 天文方位角测量时段划分  147-148
      8.3.2 方位角白天测量时段问题  148-153
    8.4 天文方位角测量中各项误差的影响及处理  153-161
      8.4.1 测站位置误差  155-156
      8.4.2 观测时间误差  156
      8.4.3 观测仪器误差  156-157
      8.4.4 回光灯光路偏差  157-159
      8.4.5 仪器调焦误差  159-160
      8.4.6 大气旁折光差  160-161
  第9章 快速定向技术研究  161-171
    9.1 白天测日快速定向  161-165
      9.1.1 测日定向原理  161-162
      9.1.2 测日定向实施方案  162-164
      9.1.3 实测数据分析  164
      9.1.4 太阳位置对测量精度影响的分析  164-165
    9.2 任意星快速定向  165-171
      9.2.1 定向基本原理  165-166
      9.2.2 恒星差分匹配方法  166-168
      9.2.3 精确定向的实现  168-169
      9.2.4 实测数据分析  169-170
      9.2.5 恒星位置选择  170-171
  第10章 总结及展望  171-174
    10.1 本文工作总结  171-172
    10.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172-174
参考文献  174-178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178-180
致谢  180

相似论文

  1. 直齿锥齿轮测量及误差评定技术的研究,TG86
  2. 齿轮滚刀测量及误差评定技术的研究,TG721
  3. 非正交面齿轮齿面建模及加工误差分析,TH132.41
  4. 基于DSP的离焦信号同步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TH741
  5.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6. 医用电磁导航实验系统的研究,TN966
  7. 惯导平台车载试验的仿真系统及辨识方法研究,TN966
  8. 高精度重型数控机床C轴分度装置的设计及分析,TG659
  9. 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自适应调强放射治疗,R737.33
  10. 中国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及奥肯定律的再检验,F224
  11. 锥形束CT联合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研究,R734.2
  12.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13. 基于GLCC技术的油气水三相流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TE33
  14. 企业安全投入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X913.4
  15. 基于完全拆解法的可转债定价研究,F224
  16. PWM整流器的PCH建模与控制,TM461
  17. 流程工业数据校正方法的研究,TP274
  18. 关于分形插值函数若干分析性质的研究,O174.42
  19. 蜂窝系统的定位算法研究,TN929.53
  20. L型阵列的互耦误差秩损校正法的DOA估计方法,TN820
  21. 融合视觉与惯性导航的机器人自主定位,TP2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大地测量学 > 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