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

作 者: 崔瑛祜
导 师: 商金林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茅盾 “左联” “左翼文学”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左翼十年”在茅盾的文学历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这十年间种种芜杂的论争未曾止息,这些论争遮蔽了茅盾的“左翼文学”构建理念,论文参照茅盾参与的几次重大论争,重点探讨1928-1937年“左翼文学”建构过程中茅盾的境遇和姿态。第一章,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作为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革命工作者,茅盾努力促成“革命文学”地盘的扩大。同时,身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和文学创作者,茅盾关于“革命文学”的认识又独出己见,在“论争”及“创作”并行的特殊境遇中,他灵活地将“申述”和“答辩”相结合,创立了较为成熟的“自述性”批评文体。第二章,“左联”成立后,茅盾清醒地认识到,左翼文人既面临着纠正“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偏弊的任务,也担负着发展壮大“左翼文学”的使命,他自觉地肩起历史赋予的职责,努力规避左翼内部错综矛盾的绑缚,客观回望“左翼文学”的历史,积极展望“左翼文学”的未来,竭力缔造崭新的“左翼文学”。第三章,“文艺大众化”讨论同左翼文人的革命目的和变革新文学的意图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态度的同一性”,但不同个体对“大众”其实怀有不同的政治想象。茅盾等人认识和建构的“大众”迥异于“左翼话语”,在提倡“无产阶级艺术”(1925)伊始就有所显现,并继续影响他的左翼文艺观。第四章,“文艺自由论辩”引发了当时人关于“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论争,茅盾表面上未曾介入,而实际上他采用“文学的方法”策略性地参与论争,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茅盾灵活的应对,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当时左翼文人在“政治立场”与“艺术自由”之间难以抉择的迷茫。第五章,“两个口号”论争貌似夹杂着浓厚宗派恩怨的“政治路线”之争,但在茅盾和《文学》同人看来,实为关于“文学”的论争,核心在如何处理“创作与批评”、“理论与实践”等关系。茅盾此时发表在《文学》月刊“文学论坛”上的文论,表明了茅盾作为“作家而同时又是理论家”的形象建构及身份认同,也显露了茅盾个人内在视景的丰富多样。第六章,面对左翼文坛的偏弊,茅盾身为“一个作家”,他主张用“文学的方法”和“小说的形象”来予以纠正,可谓是对症施治,意义自不待言。但茅盾设定的个体在现实处境中难以游刃有余,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差池也影响着茅盾关于“左翼文学”的想象和“左翼文学”的建构。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5
第一章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茅盾  15-46
  第一节 《欢迎(太阳>》与革命文学阵营的分歧  15-23
  第二节 论争中的"辩解"  23-35
  第三节 "申述"+"答辩"的"自述性"批评  35-46
第二章 "左翼话语"冲突中的茅盾  46-65
  第一节 "革命文学"、"普罗文学"与"左翼文学"  46-50
  第二节 左翼文坛的"反思"与"展望"  50-60
  第三节 重叙"左翼文学历史"  60-65
第三章 "文艺大众化"讨论中的茅盾  65-84
  第一节 作为"接合"的"联合战线"  65-74
  第二节 "大众"的"虚"和"实"  74-78
  第三节 "技术是主,文字是末"  78-84
第四章 "文艺自由论辩"与茅盾  84-102
  第一节 提倡"有原则的论争"  84-87
  第二节 "旁攻"的回应  87-93
  第三节 传布"严肃的文学观念"  93-102
第五章 "两个口号"论争中的茅盾  102-123
  第一节 《迎一九三六年》与"诗人的态度"  102-106
  第二节 "中心思想"与"叙述自由"  106-111
  第三节 茅盾"对抗"的内在视景  111-123
第六章 茅盾的左翼文学想象  123-147
  第一节 "左翼文学"建构的焦虑  123-131
  第二节 作为"文学"的"左翼"  131-139
  第三节 想象"左翼文学"的未来  139-147
结语  147-151
参考文献  151-165
后记  165-166

相似论文

  1.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I207.42
  2. 韩中普罗文学运动中关于大众化论争的比较研究,I312
  3. 茅盾小说的经济学研究,I207.42
  4. 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I206.6
  5. 城与人,I207.42
  6.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I206.6
  7. 新时期长篇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探究,I207.42
  8. 茅盾与《文学》月刊,I206.7
  9. 坚守中的转型与转型后的坚守,I207.42
  10. 茅盾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I046
  11. 论茅盾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策略,H315.9
  12. 左翼小说中的革命女性,I207.42
  13. 茅盾左翼小说的情感特征,I207.42
  14. 论柔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I207.42
  15. 从政治文化视角透视茅盾小说的政治化倾向,I207.42
  16. 虚无思想与茅盾早期小说,I207.42
  17. 《文学》月刊与三十年代文学,I206.7
  18. 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话语研究,I206.6
  19. 论麦家现象,I207.42
  20. 上海的社会环境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I207.42
  21. “自我”与“革命”的交织变奏,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