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经》五运六气生态观研究

作 者: 胡湘彗
导 师: 黎敬波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五运六气 医学气象学 天人相应 疾病预测学 环境伦理学
分类号: R2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经》中五运六气学说是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干支符号作为演绎的工具,来推论天象、气象、物候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以探索自然现象与生命现象的共有周期规律,从而寻求疾病的发病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方法。此一方法属于对自然界运动变化趋势的前瞻性研究,这是古人透过对于昼夜轮替、四时往来、星辰日月运转等之时序变化,以及动物的出没隐藏、植物的生长凋零等的相应变化,归纳出物极则返、循环返复的法则以及相应关系。五运六气学说藉由“气化宇宙论”思想来演绎宇宙运化的总体历程;“天人相应”则说明人与万物之生成变化皆是一气流转升降而成,展现一种动态的、互通共化的机体历程。此与近代崛起的生态学从自然整体环境来综观所有的生物和无生命物质间微妙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态学中“自然机体论”之理论建构,乃是以“宇宙生成论”为基础,宇宙生成论统摄了“存有的进路”与“价值的进路”二者辩证的统一性,其主要内涵一方面展现了天地万物乃为一“自然有机之整体”;另一方面则依存有的本性论证了万物之“内在价值”,二者乃一体两面,说明了“即存有即价值”的观点。换言之,所谓“自然机体论”主要是从生态系的观察来推论宇宙中“部份和整体”的关系,以“发展”来说明“改变”的本质。而五运六气学说中“天人相应”的机体观是从“气”此一超越之存有来相应经验世界之万物之生生不息的作用,说明了天地万物本具有内在价值并且是充满生机意蕴的存有状态。就“气”体的性格而言,“气”具有既超越又内在的属性,从超越的角度来看,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和运行法则。经验世界中的万物虽因“气”之消长胜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结构,但是在本质上,都是一气之流行。所以在现象上是各自不同的,但在本质上的根源义而论是相同的。由此可知“气化宇宙论”、“天人相应”的理论是极具生态观。当今西方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维主导下,征服自然成为西方文明社会努力的目标。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高峰,然而,伴随全球工业化迅速扩展,拜金、纵欲、感官文化日益扩张,却也造成资源迅速枯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社会价值观扭曲、人性迷失,人类因而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近年来,虽陆续发展出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化学…等新兴学科,然终究无法扭转天人对立的二元论思维。近代“环境伦理”学说的兴起主要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给予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解释。早期的环境伦理学说,大多以效益主义作为解释的依据;近年来的环境伦理学说,则大多以义务论作为解释的依据,“人类中心主义”则对其学说的根源有诸多抨击。此外“环境整体论”学者Naess所主张的深层生态学找出当代造成环境危机的根源,是来自当今工业社会的主流哲学,这个主流哲学基本上是“个体的”和“化约的”,主流哲学将人类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因为人类具有“心智”(mind)、“自由意志”(free will)和“灵魂”(soul)得以脱离大自然的机械决定论特性,而成为独立的个体。但是Naess对此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存在。Naess批评他们为科学上的“无知”,认为我们应该抱持谦卑的态度来面对环境,因为被我们所干扰的自然环境生态系,会变成无法预期的结果和长久的改变。然而,Naess亦饱受“环境个体论”的批评。看来西方陷入二元对立的危机,一时还无法得到解决之道。本研究目的:试图为西方环境伦理学陷入的僵局解套,从《内经》中汲取五运六气学说“气化宇宙论”、“天人相应”理论的养分,且为发扬其本有的生态理念,为求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发展完善此一学说,提高其在当代气候变化和疾病预测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方法:除了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内经》运气学研究著作、专论等研究进展,以及西方生态学、环境伦理学在环境议题的拓展,探讨五运六气学说生态观、比较气化宇宙论与西方环境伦理学思维之外,另外搜集台湾百年来的气候资料、地震纪录来加以统计验证,并与实际发生的天灾和传染病的纪录验证。结果:①五运六气学说“气化宇宙论”演绎宇宙运化的总体历程,足以解决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环境议题上的争议;②“天人相应”理论阐述天人相应的运动观,展现一种动态的、互通共化的机体历程,足以为当代建立新生态观;③五运六气学说以干支甲子为工具推演出来的固定格局,只能言其常而未能达其变,因而气候变迁、全球暖化等因素影响了预测方法的准确性;④气候和疾病不单受时间因素,亦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各地地理形势复杂,因此气候的地域性差异相当显着,疾病谱受现代社会环境影响,其变化更为显着;⑤地震发生频率与周期性(10年、30年、60年)相关;与五运相关比较不显着;⑥司天、在泉、中运和客运加临于主运之气的推算,与实际发生的天灾和传染病的纪录验证较为相符。结论:①应当发扬五运六气“气化宇宙论”、“天人相应”理论,为当代建立新生态观;②透过反省、检讨、自觉的衢道改变现有的问题,为自然环境(大周天)、社会环境(中周天)以及身体(小周天)寻求顺应自然之“位”;③五运六气学说推算之模式若能克服气候变迁、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提高准确度,未来可透过推演的过程预测疾病;④推算区域性地理环境之主、客之运、气的制约关系,以建立周期性运气主事变化标准来推求气候发生灾变的可能性,进而预测可能造成的灾变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防治疾病原则。五运六气学说将来要面对的是变异的生态环境,必须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空关系,作全面的探讨。本着五运六气学说“气化宇宙论”、“天人相应”的精神面对人与自然的问题,不以人为中心,考虑各种可能的内、外在环境因素,从人体内部脏腑的相应、形体与精神的相应、人与自然界的相应、人与社会环境的相应等面向进行理论铺陈,对环境伦理学、医学气象学、疾病预测学等贡献了整全的生态观,呼吁大众认知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加强生态圈共生共荣的观念,提升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前言  12-20
  第一节 研究动机、范围、方法  12-13
    一、研究动机  12
    二、研究范围  12
    三、研究方法  12-13
  第二节 文献探讨  13-18
    一、运气学、《内经》运气学研究现状  13-15
      (一)、《内经》运气学研究专书  13-14
      (二)、《内经》运气学研究博、硕士论文(台湾部分)  14-15
    二、西方传统伦理学在环境议题的拓展  15-18
      (一)、重要的西方环境伦理学说  15-17
      (二)、西方重要环境伦理学说的比较  17
      (三)、环境伦理对象的扩展  17-18
  第三节 运气学说形成年代考据  18-20
第二章 运气学说的思想基础  20-33
  第一节 气化宇宙观  20-27
    一、"气"与"气化"作用  20-21
    二、"同类相应"法则  21-23
    三、"气"之升降原理  23-24
    四、阴阳消长  24-25
    五、平衡原理  25-27
  第二节 气化宇宙论与西方环境伦理学思维比较  27-33
    一、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进路  27-29
    二、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困境  29-31
    三、气化宇宙论与西方环境伦理学思维比较  31-33
第三章 "人与天地相应"的生态观  33-60
  第一节 相应的概念  33-41
    一、"气"的机体历程  34-35
    二、阳化气,阴成形  35-36
    三、气的身体观  36-41
  第二节 "人与天地相应"的生态观  41-49
    一、"人与天地相应"学说  42-44
    二、"人与天地相应"的运动观  44-47
    三、"人与天地相应"观在中医学的运用  47-49
  第三节 "人与天地相应"的机体观  49-60
    一、"循环返复"与"同体共化"  50-52
    二、人与自然生态系统能量运作之模式  52-60
第四章 "五运六气"中阴阳五行的理论意涵  60-72
  第一节 阴阳  60-65
    一、阴阳概念  61-63
    二、阴阳的生态意义  63-65
  第二节 五行  65-72
    一、五行相生相克  66-69
    二、五行的生态意义  69-72
第五章 干支原理  72-91
  第一节 干支  72-77
  第二节 六十甲子  77-79
  第三节 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  79-91
    一、名词解释  79-85
    二、五运的推算方法  85-87
    三、六气的推算方法  87-91
第六章 从台湾气候探讨"五运六气"  91-101
  第一节 研究范围  91-93
    一、测站的选择  91
    二、文献搜集  91-93
  第二节 运气推算与台湾实例验证  93-101
    一、台湾六十年运气交司表  93-98
    二、结语  98-101
第七章 结论  101-107
  第一节 "五运六气"学说中的生态观  101-104
    一、宇宙万物的本源——气  101-102
    二、有形与无形——形气相转  102
    三、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出入升降  102
    四、生命活动调节机制——亢害承制  102-103
    五、大气的变化——五运胜复郁发从化  103
    六、气旋的形成——六气的承制胜复  103-104
  第二节 "五运六气"中天人相应之道  104-107
    一、天人感通之衢道  105
    二、天人相应之位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11
致谢  111

相似论文

  1.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2. 森林伦理初探,F316.2
  3. 环境伦理学视域中的企业生态责任研究,F205
  4. 论自然体环境权,D912.6
  5. 山岳型旅游地绿色旅游开发研究,F592.7
  6. 彼得·辛格“动物解放论”思想评析,B82-058
  7. 季节变化影响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学机理研究,R56
  8. 对农药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
  9. 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B82-058
  10. 基于中医运气学理论及气象数据挖掘的疫病流行规律研究,R226
  11.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的临证方药文献研究,R289
  12.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气候突变对脑卒中大鼠发病的影响,R277.7
  13. 季节变化对肺相关免疫物质影响的实验研究,R228
  14. 《素问》“运气七篇”治则治法研究,R221.1
  15. 《素问》“运气七篇”源流的研究,R221
  16. 《野性的呼唤》与《狼图腾》之比较研究,I0-03
  17. 中医学“因时用药”规律的文献整理研究,R242
  18.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B82-058
  19. 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观,B82-058
  20. 自然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B82-05
  21. 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平等观探析,X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阴阳五行、运气学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