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元四大家对经方50味常用药物的临床用量研究

作 者: 宋延强
导 师: 傅延龄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金元四大家 经方常用药物 剂量 统计
分类号: R28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建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子课题——基于文献及临床经验挖掘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基础之上,该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单位描述出经方用药剂量自汉至今的历史演变轨迹,从该演变轨迹中找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导致经方剂量发生突变的关键点,并进行原因分析,这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关乎中药剂量及中药量-效关系的重大科学问题。金元时期是中医发展史上成效卓著、影响深远的一个医学断代,其上承汉、唐医学成就,下启明、清医学各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选择金元时期作为研究的历史阶段,对本时期的著名医家方药剂量进行研究,总结金元医家应用经方常用药物剂量方面的特点、经验,分析其特点,归纳其规律。研究对象:从《伤寒杂病论》出现的药物中选出麻黄、桂枝、芍药等50种古今中医临床皆常用的药物为研究对象,对这50味药物在金元四大家医著中的用量用法进行统计,并对金元时期医籍文献中关于中药量效关系及临床剂量控制策略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整理与总结。研究目的:1.描述经方常用药物在金元医家临床用量概况,主要包括平均剂量、常用剂量、剂量分布区间和剂量常用范围等。2.利用数据统计挖掘技术,总结金元著名医家临床用药用量规律。3.对比仲景常用药物剂量,追踪经方药量在金元时代历史演化轨迹。研究方法:1.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将选取的医籍中出现的方名、药物、剂量、主治、服量、煮法、服法、服药时间等逐一录入电脑,建立医家方药剂量数据库。2.数据处理:采用EXCEL统计工具及基本统计学方法(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离散度、相关性、算术平均数等概念)来统计药物出现频次、药物的常用剂量、平均剂量、剂量分布区间等。3.上述数据统计完毕后进行比较汇总,得出金元这一历史时期医家常用药物的剂量使用范围;并与仲景用法用量、《药典》和教材用量进行对比,并作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金元四大家总论:通过筛选,共录入金元四大家方剂642首,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①出现频次: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50味常用药物在金元时期642首方剂中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可以发现排在金元时期药物使用频次最前面的是8味药物中,除茯苓外另7味恰恰是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核心组成药味;而排在仲景《伤寒杂病论》最前面4位药物,恰恰是桂枝汤的核心组成药味,这说明了李东垣补气升阳健脾胃学说和张仲景的内调脾胃、外和营卫学各自在所处时代的巨大影响力。②平均剂量:汇总后金元四大家50味经方常用药物的平均剂量值多分布在0.6g-7.8g之间,其中平均值分布在2.0g-4.0g(金元时期0.5钱-1钱)之间的药味数最多,共有33味,几近50味药物的2/3,对这50味药物的平均剂量值再取平均值,为3.3g。③最常用剂量:50味常用药物中最常用的剂量值多为2克或4克。④剂量分布区间:剂量分布区间表示该药最大剂量与最小剂量之间的范围,它能反映出该药临床用量的灵活度。所要研究的50味常用药物的剂量分布区间最大者为地黄,从0.02g至80g;其次为茯苓和泽泻,剂量分布区间均为0.07g-80g;50味药物中剂量分布区间最小的5味药物是牡蛎、酸枣仁、五味子、射干和桃仁,其上下限之差分布为0.7、2.4、2.8、3.3和3.6g,这可能与其分布作为粉剂和颗粒个数入药有关。⑤常用剂量范围:从常用剂量范围的下限值来看,50味药物常用剂量范围的下限值绝大多数在2g以内;从常用剂量范围的上限值来看,绝大多数药物的常用剂量范围上限值均在5g以内。⑥与2010年版国家药典中常用剂量范围之比较:金元医家50味药物的常用范围上下限值平均在1.2克-4.5克之间,而药典中50味药物的常用范围上下限值平均在5.2克-14.6克之间,二者的常用范围少有重合,金元医家的剂量常用范围基本均小于药典剂量常用范围。⑦与《伤寒杂病论》剂量比较:(为统一标准从而便于比较,本部分所涉及的《伤寒杂病论》剂量均按照方后注折算成了每服量,即每次服量。)从分布区间看,所有可比较的47味药物在《伤寒杂病论》中剂量分布区间的下限值均要超过金元剂量分布区间的下限值;在所有统计的47味药物中,除丹皮、防已、黄柏、麦冬、牡蛎、射干、酸枣仁、吴茱萸、五味子、天花粉10味药物没有交集外,其他37味药物在金元时期和仲景所用药量中有交叉重合点;从二者所用药物的最大剂量看,金元医家所用的地黄、当归、茯苓、防风、甘草、黄芪、连翘、细辛、茵陈、猪苓和泽泻等11味药物的最大剂量超过了《伤寒杂病论》每服最大剂量,这反映出金元医家对这11药物的使用剂量范围较仲景有了新的突破;从平均剂量看,金元医家所用的药物平均剂量均小于《伤寒杂病论》平均剂量,而其相差倍数则有所不同,其中相差倍数最大的三味药分别是酸枣仁、麦冬和牡蛎,分别相差67.88、30.61和28.32倍;相差倍数最少的两味药是茵陈和栀子,分别相差1.25和1.59倍,其他42味药物相差倍数均在12-2倍以内;47味药物平均相差倍数为8倍,除去相差倍数最大的酸枣仁、麦冬和牡蛎三味,其他药味平均相差5.6倍;从最常用剂量看,通过筛选,金元四大家著作中可与《伤寒杂病论》常用剂量进行比较的共有22味药物,通过比较可以发现,22味药物中,除茵陈一味金元常用剂量大于《伤寒杂病论》外,其他药物常用剂量均比仲景用量小;相差最为悬殊的是石膏,仲景常用剂量为金元常用剂量的56倍;22味药物仲景常用剂量平均为金元时期常用剂量的8倍,这与上节统计出的平均剂量对比情况大致吻合。2、单味药各论:本部分针对所要研究的50味药物之中出现频次较高的36味药物进行了统计,论述内容仍以平均剂量、剂量分布区间、常用剂量范围为纲,以4位医家的医著为目,将每味药物在其医著中各自的平均剂量、剂量分布区间以及常用剂量范围进行统计比较,同时将其在4位医家医著中的剂量分布区间、常用剂量范围分别与《伤寒杂病论》及药典中的范围进行对比,以探寻每味药物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剂量范围发生了怎样的演变。3、金元四大家各论:本部分对金元四大家每位医家的单味药使用频率、方剂组成药味数量及全方每服量情况进行了统计讨论;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当代中医和仲景方剂药味数量情况和每服量情况进行了探讨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从单味药用量看,《伤寒杂病论》中常用药物的剂量要高于金元时期药物剂量,具体情况不一而足;从全方药味数目看,金元时期药味总数约为仲景药味数的2倍,当代中医药味总数约为仲景药味数的4倍;从单剂每服量看,金元时期每服量约为仲景每服量的1/3,约为当代中医每服量的1/5;从药物使用频次看,金元四大家使用汤剂时偏重于补益剂的使用,如刘完素偏重八珍汤;李东垣偏重补中益气汤;朱丹溪偏重六君子汤;张子和偏重当归芍药散。另外,根据金元医家医著,对刘完素和李东垣的用药用量有关论述进行了重点归纳与总结。探讨思考:对宋金元时期散剂盛行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金元时期用药剂量偏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另外,对经方本原剂量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与思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2
前言  12-14
上篇 文献综述  14-32
  综述一:金元时期中国医学概况  14-18
    1. 金元时期社会历史概况  14-15
    2. 金元时期医学发展概述  15-17
      2.1. 研究伤寒,阐发温病  15-16
      2.2. 新学肇兴,百家争鸣  16
      2.3. 摒弃局方,推陈出新  16-17
      2.4. 医学传承,广开渠道  17
    3. 小结  17-18
  综述二:金元医家对《伤寒论》研究概述  18-24
    1.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19-20
      1.1 首开注解《伤寒论》之风  19-20
      1.2 注重以经解经的注释方法  20
      1.3 开创方论先河  20
    2. 刘完素  20-21
      2.1 推崇仲景,高度评价其著作  21
      2.2 发挥仲景学术,论病多主火热  21
      2.3 治疗火热,灵活运用仲景方剂  21
    3. 王好古——《此事难知》  21-24
      3.1 开创内感阴证论  22
      3.2 提出伤寒、杂病六经通治的观点  22-24
  综述三:中国历代度量衡制度演变概况  24-32
    1. 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  24-27
      1.1 度量衡起源  24
      1.2. 汉代以前度量衡概况  24-25
      1.3. 汉代度量衡概况  25-26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度量衡概况  26
      1.5. 隋唐度量衡概况  26-27
      1.6. 宋朝至今度量衡概况  27
    2. 中国医用度量衡演变概况  27-30
      2.1. 汉代以前的医用度量衡概况  27-28
      2.2. 汉代的医用度量衡概况  28
      2.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医用度量衡概况  28-29
      2.4. 隋唐时代的医用度量衡概况  29
      2.5. 宋元至今的医用度量衡概况  29-30
    3. 小结  30-32
中篇 研究部分  32-97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  32-33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  33-34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34-37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37-97
    1. 概述  37-38
    2. 50味药物用量总论  38-48
      2.1 统计结果概述  39-48
    3. 单味药各论  48-78
      3.1 甘草(453次)  48-49
      3.2 当归(247次)  49-50
      3.3 人参(192次)  50-51
      3.4 茯苓(172次)  51-52
      3.5 柴胡(165次)  52-53
      3.6 黄芪(163次)  53-54
      3.7 白术(157次)  54-55
      3.8 升麻(151次)  55
      3.9 芍药(148次)  55-56
      3.10 防风(142次)  56-57
      3.11 黄芩(132次)  57-58
      3.12 桂枝(114次)  58-59
      3.13 川芎(110次)  59-60
      3.14 地黄(105次)  60-61
      3.15 半夏(101次)  61
      3.16 黄柏(90次)  61-62
      3.17 泽泻(82次)  62-63
      3.18 大黄(67次)  63-64
      3.19 麻黄(66次)  64
      3.20 黄连(65次)  64-65
      3.21 枳实(64次)  65-66
      3.22 葛根(63次)  66-67
      3.23 桔梗(57次)  67-68
      3.24 知母(56次)  68
      3.25 干姜(53次)  68-69
      3.26 厚朴(52次)  69-70
      3.27 石膏(52次)  70-71
      3.28 细辛(46次)  71-72
      3.29 连翘(40次)  72
      3.30 附子(39次)  72-73
      3.31 滑石(32次)  73-74
      3.32 麦冬(31次)  74-75
      3.33 猪苓(31次)  75-76
      3.34 防己(20次)  76
      3.35 吴茱萸(18次)  76-77
      3.36 丹皮(11次)  77-78
    4. 金元四大家各论  78-88
      4.1 李东垣医书方药用量研究  78-81
      4.2 刘完素医书方药用量研究  81-82
      4.3 张子和医书方药用量研究  82-84
      4.4 朱丹溪医书方药用量研究  84-85
      4.5. 当代中医方药用量情况  85-87
      4.6 《伤寒杂病论》方药用量情况  87-88
    5. 金元四大家药物用量有关论述  88-95
      5.1 刘完素药物用量论述  88-91
      5.2 李东垣药物用量论述  91-95
    6. 小结  95-97
      6.1. 从药物用量看,仲景常用药物的每服剂量高于金元时期药物剂量  95-96
      6.2. 从方剂药味数目看,金元时期药味总数约为仲景药味总数的2倍  96
      6.3. 从方剂每服量看,金元时期全方每服量约为仲景全方每服量的1/3  96
      6.4. 从药物使用频次看,金元医家使用汤剂时偏重于补益剂  96-97
下篇 探讨与思考  97-106
  1、金元时期用药剂量偏小原因探析  97-101
    1.1 散剂历史简述  97-100
      1.1.1 宋金元时期散剂盛行原因探析  98
      1.1.2 前朝的历史遗留  98-99
      1.1.3 本朝的官方推动  99-100
    1.2 散剂的本身优势  100
    1.3 煮散与汤剂之比较  100-101
  2、经方剂量之我见  101-106
    2.1. 谈经方本原剂量重复考证的不必要性  102-103
    2.2 谈经方本原剂量确切考证的困难性  103
    2.3. 谈多种经方剂量换算结果可以共存的合理性  103-104
    2.4. 谈经方药物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104
    2.5. 谈经方随症施量的灵活性  104-106
参考书目及文献  106-110
致谢  110-111
个人简历  111

相似论文

  1. 用于检索的人脸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TP391.41
  2. 海量数据压缩、操作和处理方法的研究,TP311.13
  3.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4. 面向统计机器翻译的解码算法的研究,TP391.2
  5. 等效均匀剂量放射生物效应数学模型研究,R311
  6. 辐射自显影胶片用于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可行性研究,R815
  7. 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把手及拉手设计研究,TS664.01
  8. 基于统计方法的核磁共振人脑图像的分割及三维数据的分析,R445.2
  9. 螺旋断层加速器MVCT影像质量分析及剂量重算的研究,R730.5
  10.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1.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12.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13.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4. 天津市医保患者抗菌药物利用研究,R95
  15.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作物毒害的临界值与缩二脲降解菌的研究,S143
  1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优化方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7.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剂量及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8. 环磷酰胺LDM联合MTD在乳腺癌抗血管生成、诱导凋亡方面的研究,R737.9
  19. MTD化疗联合节律化疗对乳腺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研究,R737.9
  20. 比赛技术统计在竞技体操科学研究中的应用,G832
  21.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应用剂量相关因素分析,R58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方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