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

作 者: 于东明
导 师: 张光灿;颜宏亮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演变 聚落景观 生产性景观 峨庄
分类号: P9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农村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的单一社会向异质的多样化社会转型。如何应对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大潮中的人口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脆弱性、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计等,面对机遇与挑战,保持乡村景观的生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人地关系紧张、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山东省鲁中山区峨庄乡为研究对象,以人居环境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与实证分析、比较与归纳、系统与整体等研究方法,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基础研究:阐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相关理论支撑及研究区概况;②峨庄乡村景观格局与动态:借助3S技术,利用1990、2000、2005的遥感影像及其它数据,分析不同时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③峨庄聚落景观及演变研究: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区域—村落—民居),由宏观至微观,阐释不同时期聚落景观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分析演变的驱动因素;④峨庄乡村生产性景观及演变研究:针对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生产性景观的物质载体——梯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景观演变的时空规律及相应的影响因素;⑤居民对写生及乡村旅游业发展感知和态度研究:在对研究区乡村景观资源及其吸引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居民对蓬勃发展的写生及乡村旅游产业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为今后写生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①依据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征,将研究区景观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用地等六大类,在景观类型水平上选用斑块数(PN)、斑块密度(PD)、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形状指数(LSI)、聚集度(AI)等5个指标,景观水平上选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景观形状指数(LSI)、破碎度指数(SPLIT)、聚集度指数(AI)、平均景观类型分维数指数(FRAC-MN)等6个指标,研究表明1990、2000、2005三个时期景观格局在斑块类型及景观水平上均有变化。总体而言,林地作为景观的基质,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分布其中,不同时期各景观格局指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呈现破碎化;②在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时代之后,峨庄的传统村落由缓慢的自然有机生长转变为一定程度的裂变、扩展,在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都表现明显。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制度政策等的相互作用是聚落景观演变的影响因素。③在传统农业的底蕴中,耕地的数量逐渐减少,农业景观形态呈现多元化,种植制度趋于简单,劳动主体的劳作时间大大缩短。退耕还林及生态旅游的发展成为农田景观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④基于传统的风景旅游资源景观评价,结果为四级旅游资源(得分78,满分100),即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及前景;利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景观吸引力为评价目标,综合评价得分为7.560分(满分10分),与基于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相一致,具有较高的景观吸引力,为发展旅游及写生创造了条件。⑤不同的居民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的差异等,对峨庄发展写生及乡村旅游业的积极和消极感知及态度不同,但总体水平呈积极肯定态度。针对写生及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4
1 绪论  14-27
  1.1 研究背景  14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7
  1.3 乡村景观的内涵  17-19
    1.3.1 乡村  17
    1.3.2 景观  17-19
    1.3.3 乡村景观  19
  1.4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19-27
    1.4.1 国外研究  19-23
    1.4.2 国内研究  23-27
2 研究区概况  27-30
  2.1 地理位置  27-28
  2.2 自然概况  28-29
    2.2.1 地质  28
    2.2.2 地形地貌  28
    2.2.3 气候水文与土壤  28
    2.2.4 生物资源  28-29
  2.3 历史与人文  29
  2.4 社会经济概况  29-30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0-36
  3.1 理论基础  30-33
    3.1.1 人居环境理论  30-31
    3.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32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33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3-36
    3.2.1 研究内容  33-34
    3.2.2 研究方法  34
    3.2.3 技术路线  34-36
4 峨庄乡村景观格局与动态  36-51
  4.1 乡村景观的分类  36-42
    4.1.1 按乡村景观的功能分类  36
    4.1.2 按景观结构分类  36-37
    4.1.3 按与主体关系的乡村景观分类  37-42
  4.2 峨庄乡村景观格局及动态  42-51
    4.2.1 研究方法  43-45
    4.2.2 不同时期景观格局的变化  45-51
5 峨庄聚落景观及演变研究  51-117
  5.1 概述  51
  5.2 聚落的分类  51-55
    5.2.1 按聚落形态的分类  51-52
    5.2.2 典型形态聚落案例分析  52-54
    5.2.3 峨庄聚落形态分类  54-55
  5.3 峨庄聚落分布特征  55-60
    5.3.1 峨庄聚落分布概况  55-56
    5.3.2 峨庄聚落分布特征  56-60
  5.4 峨庄聚落形态及演变  60-76
    5.4.1 聚落外部形态现型  60-63
    5.4.2 聚落形态演变  63-72
    5.4.3 聚落规模演变  72-76
  5.5 峨庄传统聚落景观及演变  76-106
    5.5.1 峨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  76-78
    5.5.2 峨庄传统聚落景观分析  78-87
    5.5.3 峨庄传统民居景观演变  87-106
  5.6 峨庄乡村聚落景观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106-117
    5.6.1 自然环境  107-111
    5.6.2 社会文化  111-112
    5.6.3 经济技术  112-114
    5.6.4 制度政策  114-117
6 峨庄乡村生产性景观及演变研究  117-132
  6.1 峨庄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特征  117-119
  6.2 峨庄梯田景观的结构与功能  119-123
    6.2.1 梯田概述  119-120
    6.2.2 梯田的分类  120
    6.2.3 峨庄梯田景观的结构与功能  120-123
  6.3 峨庄农田(梯田)景观的演变  123-126
    6.3.1 耕地数量的变化  124
    6.3.2 景观形态演变  124-125
    6.3.3 种植制度演变  125
    6.3.4 劳作时间的演变  125-126
  6.4 峨庄农田(梯田)景观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126-132
    6.4.1 自然环境  126
    6.4.2 比较利益与机会成本  126-128
    6.4.3 经济技术  128-130
    6.4.4 制度政策  130-132
7 居民对写生及乡村旅游业发展感知和态度研究  132-159
  7.1 峨庄乡村景观评价  133-139
    7.1.1 基于风景旅游资源的景观评价  133-134
    7.1.2 基于峨庄乡村景观吸引力的景观评价  134-139
  7.2 居民对写生及乡村旅游业发展感知和态度研究  139-148
    7.2.1 相关研究  139
    7.2.2 研究方法  139
    7.2.3 结果与分析  139-148
  7.3 峨庄写生及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研究  148-159
    7.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148-149
    7.3.2 写生基地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149-154
    7.3.3 写生基地与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建议  154-159
8 结论  159-164
  8.1 主要结论  159-162
  8.2 主要创新点  162
  8.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162-164
    8.3.1 存在问题  162-163
    8.3.2 研究展望  163-164
参考文献  164-174
附录  174-181
致谢  181-18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82-183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183

相似论文

  1.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遗址环境规划设计的研究,K872
  2. 历史乡村地理研究,K928.5
  3. 增城市绿道网项目建设及效益评估研究,TU985.18
  4. 基于生态经济发展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TU982.29
  5. 怀化地区侗族与苗族传统聚落风土环境景观比较研究,TU986.1
  6. 云南亚热带山地乡村景观构建研究,TU982.29
  7. 乡村景观文化表现与传承研究,TU982.29
  8. 张谷英村聚落景观的文化生态研究,TU986
  9. 楠溪江流域传统乡土景观调查及保护研究,P901
  10. 羌族聚落景观符号在现代景观中的意象表达,TU-0
  11.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TU986.2
  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贫困地区乡村景观规划初探,TU986
  13. 河南省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探讨,TU986.2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探讨,TU982.29
  15. 试论英国景观特征评价对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借鉴意义,TU986
  16. 明清时期济宁市域城市景观演变研究,K249
  17. 上海乡村旅游景区植物应用的研究,S688
  18.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F205
  19. 京郊妫河沿岸乡村景观风貌研究,TU982.29
  20. 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F592.7
  21. 乡村景观多元价值体系与规划设计控制研究,TU982.2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自然地理学 > 一般理论与方法 > 景观学、区域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