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伊犁河流域干旱土的形成及肥力特征

作 者: 刘秋琼
导 师: 李巧云;关欣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干旱土 灰钙土 形成过程 形成因素 肥力特征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伊犁河流域,从东到西、由北到南设置了霍城、察布查尔、巩留三个样区采集干旱土样品。通过对该区土壤剖面物理观察和化学分析,得出此干旱土为灰钙土,由此研究伊犁河流域干旱土的肥力特征。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1伊犁河流域灰钙土成土母质属于黄土母质,质地一般较细,多为粉质壤土,在其灰钙土的粒度组成中主要以粉粒为主:粘粒的变化范围在7.85%~30.1%,粉粒大于40%的样品占95%,砂粒含量约为0.02%-12.0%。2灰钙土的全剖面颜色、质地、结构均较均一,但表层土也出有砂、粘、壤土覆盖,这些均是冲积扇末端交互沉积所形成的。灰钙土的剖面可分为腐殖质层,钙积层及母质层三个发生层段。除此之外,还有盐化层出现的特例。3灰钙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具有石灰性、有淡色表色和变质粘化的钙积干旱土表层弱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含量1-2.5%,15-30cm处或下层均可能有假菌丝状或斑点状的钙积层出现,剖面中下部还可出现石膏淀积层与可溶盐淀积层。4灰钙土土类分为4个亚类,分别是灰钙土、潮化灰钙土、盐化灰钙土、淡灰钙土,本区均有分布。其亚类具有土类典型特征:淡灰钙土亚类较干旱,表土有机质含量<1%;潮化灰钙土亚类腐殖化作用强,底土有锈色斑纹;盐化灰钙土亚类盐分聚明显。5灰钙土的四种亚类土壤的肥力特征各有不同,其中潮化灰钙土的肥性最强,有机质的含量、磷素的量、氮素的量、钾素的量也是最大的。但四种亚类土壤的pH值>8,表现出碱性。6巩留、察布查尔、霍城三供试区的灰钙土类型相同,从实验结果看,三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差异并不是很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1
干旱土研究进展  11-19
  1 干旱土的分类  11-13
    1.1 灰钙土  11-12
    1.2 棕钙土  12
    1.3 灰漠土  12
    1.4 灰棕漠土  12
    1.5 棕漠土  12
    1.6 红棕漠土  12-13
    1.7 山漠土  13
  2 干旱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13-14
    2.1 形成条件  13
    2.2 成土特点  13-14
      2.2.1 腐殖质积累作用微弱  13-14
      2.2.2 碳酸钙的表聚作用  14
      2.2.3 石膏和易溶盐的聚集  14
    2.3 形态特点  14
  3 干旱土的资源特点  14-16
    3.1 土壤资源开发受水热因素制约  14-15
    3.2 盐渍化和沙漠化是干旱土资源开发的主要灾害  15
    3.3 后备土壤资源质量差、数量少、开发难  15-16
  4 土壤肥力质量  16-19
    4.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17-18
    4.2 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  18
    4.3 土壤肥力质量的变化原因  18-19
第一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19-24
  1 研究地概况  19-20
  2 样品采集  20-23
    2.1 采样时间及地点  20
    2.2 采样方法  20-23
  3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23-24
第二章 伊犁河流域干旱土的形成  24-39
  1 干旱土形成的环境条件  24-27
    1.1 气候  24-25
    1.2 地形  25-26
    1.3 植被  26
    1.4 母质  26-27
  2 伊犁河流域干旱土的形成过程  27-37
    2.1 风化作用的过程  27
    2.2 成土过程  27-37
      2.2.1 腐殖质的积累过程  27-29
      2.2.2 钙化过程  29-33
      2.2.3 盐化过程  33-37
  3 小结  37-39
第三章 灰钙土的肥力特征  39-54
  1 前言  39
  2 影响土壤肥力的指标  39-52
    2.1 土壤机械组成  39-43
    2.2 土壤的pH  43-44
    2.3 土壤有机质  44-45
    2.4 土壤全氮  45-46
    2.5 土壤全磷  46-48
    2.6 土壤全钾  48-49
    2.7 土壤速效磷  49-51
    2.8 土壤速效钾  51-52
  3 小结  52-54
第四章 伊犁河流域干旱土资源的利用  54-57
  1 研究区土壤现状  54
  2 干旱土资源的利用措施  54-57
    2.1 制定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方针  54
    2.2 制定规划  54
    2.3 因地制宜,合理种植  54-55
    2.4 轮回耕种,覆盖地表  55
    2.5 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肥力  55
    2.6 改善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55-57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7-58
  1 结论  57
  2 讨论  57-58
参考文献  58-61
附表  61-62
致谢  62-63
个人简介  63

相似论文

  1. 网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研究,G206
  2. 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P744.4
  3. 中国基层政府统计数据的形成过程研究,C829.2
  4. 乡村意见领袖形成因素及其行动过程的考察,G206
  5. 周恩来政策思想研究,K27
  6.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机理研究,F49
  7. 从多元系统看现代戏剧翻译的特征及其影响,I046
  8. 九寨沟县党参土壤肥力特征研究,S158.3
  9.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外部空间研究与应用,TU-024
  10. 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G80-05
  11.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理想形象的展示及塑造策略,G633.2
  12. 论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语言,J304
  13.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电信运营商社会渠道忠诚形成过程模型及实证研究,F626
  14. 他为什么选择创业,F272
  15.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B825
  16. 宗日墓地分析,K878.8
  17. IT企业研发人员职业高原现象成因及相关问题研究,F272.92
  18. 山东省房地产业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因素研究,F293.35
  19. 乒乓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形成过程及其表现特征的研究,G846
  20. 争先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应用,D60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