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

作 者: 王晓毅
导 师: 姜立嘉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组织 变革 发展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三十五年来,经历了从创立、普及、提高到全面参与国际交往的发展历程,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成立与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资源,拓展了大学生体育的发展空间,而且明确了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目标,形成了稳定的运行机制,为国内大学生体育竞赛的积极开展搭建了宽阔的平台。随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中国体育踏上了新的征程。科学发展体育事业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肩负着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历史使命。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作为我国唯一的高等学校体育社会团体,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国际体育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体育体制的不断更新完善,中国大学生体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加强其组织发展研究,全面实现现代大学体育职能,促进我国体育社团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大学体育事业发展,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本研究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组织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宏观理论性研究,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发展的目标、职能定位、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及发展规划。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根本属性是我国高校的群众性体育社团,具有正规性、教育性、非营利性、自主性、自愿公益性等基本特征。2.依照中国大体协隶属主管部门的更换,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变化,可以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成立初期、初步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高速发展五个发展阶段。3.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必须承担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的全部管理服务职能。明确以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竞技体育的水平发展,构建独立完善学校竞技体育系统的组织目标。4.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管理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转向以社会团体管理和服务为主的运行模式。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改革的重点,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大学竞技体育发展,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改革的最终目标。5.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要抓好目标、政策、体制、管理和服务改革五个重点。优化组织结构,协会将下设办事委员会,办事委员会下设业务职能、协会职能二个体系以及学术研究组织、监督仲裁委员会、校长工作委员会、媒体宣传委员会、市场运作公司、培训基地、各类学生体育联盟(地区联盟、项目联盟、学术专业联盟等)和高等院校和各单项体育分会九个组织分支。6.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要完善协会职能,加强法制保障、政策调整、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协会的自律性和独立性,规范协会业务制度化管理,促进中国大体协分支机构的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7.促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多元化营销发展,构建整体品牌战略蓝图,实现多元化经营,衍生自筹实体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1 前言  12-34
  1.1 研究缘起  12-16
    1.1.1 发展强国体育的路径选择和要求  12
    1.1.2 全面实现现代大学体育职能的期望  12-13
    1.1.3 我国体育社团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发展的迫切要求  13-14
    1.1.4 国外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成功启示  14-15
    1.1.5 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追问与学理反思  15-16
  1.2 研究意义  16-18
    1.2.1 丰富中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理论研究  16-17
    1.2.2 促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强国体育职能的全面实施  17
    1.2.3 促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自我完善与科学化发展  17-18
    1.2.4 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有效地科学依据  18
  1.3 研究综述  18-26
    1.3.1 我国体育社会团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8-21
    1.3.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综述  21-23
    1.3.3 国外体育社团发展研究综述  23-26
  1.4 研究方法与对象  26-31
    1.4.1 研究对象  26
    1.4.2 研究方法  26-31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31-33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1-33
    1.5.2 研究内容与框架  33
  1.6 研究创新之处  33-34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4-46
  2.1 体育社团组织的相关概念  34-41
    2.1.1 非营利性组织  34-35
    2.1.2 社会团体组织  35
    2.1.3 体育社团组织  35-36
    2.1.4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36-41
  2.2 理论基础  41-46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1-43
    2.2.2 科学发展观理论  43
    2.2.3 系统管理理论  43-44
    2.2.4 组织管理理论  44-46
3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历史沿革  46-59
  3.1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历史回顾的意义  46
  3.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  46-47
  3.3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历程  47-51
    3.3.1 成立初期,肩负政治使命(1975年~1978年)  47-48
    3.3.2 初步发展,树立中国形象(1979年~1985年)  48-49
    3.3.3 稳步发展,回归教育系统(1986年~1997年)  49-50
    3.3.4 快速发展,大学生体育文化产业化推进协会自我完善(1998年~2002年)  50-51
    3.3.5 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焦点(2003年~2010年)  51
  3.4 中国大学体育协会各发展阶段主要工作回顾  51-58
    3.4.1 成立初期阶段(1975年~1978年)主要工作回顾  51
    3.4.2 初步发展阶段(1979年~1985年)主要工作回顾  51-52
    3.4.3 稳步发展阶段(1986年~1997年)主要工作回顾  52-53
    3.4.4 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2002年)主要工作回顾  53-55
    3.4.5 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55-58
  3.5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历程中一些成功启示  58-59
4 中外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特点对比  59-75
  4.1 美国大学生体育管理组织的特点  59-64
    4.1.1 美国体育管理体制的背景  59-60
    4.1.2 美国体育管理组织结构  60-61
    4.1.3 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管理组织概述  61-64
  4.2 俄罗斯大学生体育管理组织的特点  64-68
    4.2.1 俄罗斯体育管理体制背景  64-65
    4.2.2 俄罗斯新体育管理体制基本特征  65-66
    4.2.3 俄罗斯体育管理组织结构  66-67
    4.2.4 俄罗斯运动员培养  67
    4.2.5 俄罗斯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型原因  67-68
  4.3 日本大学生体育组织相关研究  68-70
    4.3.1 日本体育管理体制的背景  68
    4.3.2 日本体育管理组织机构  68
    4.3.3 日本大学生体育管理组织  68-70
  4.4 国外大学生体育组织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启示  70-75
    4.4.1 中外大学生体育管理特点的对比分析  70-73
    4.4.2 国外大学体育协会特点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启示  73-75
5 系统管理理论视域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现实审视  75-99
  5.1 系统管理理论对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审视意义  75
  5.2 系统管理理论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目标和价值分系统的审视  75-78
    5.2.1 组织目标和价值子系统在组织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  75-76
    5.2.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目标认识的现状分析  76-77
    5.2.3 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功能价值认识的现状分析  77-78
  5.3 系统管理理论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结构分系统的审视  78-81
    5.3.1 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系结构分系统的调查分析  78-79
    5.3.2 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系结构分系统的现状分析  79-81
  5.4 系统管理理论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技术分系统的审视  81-83
    5.4.1 技术分系统的作用  81
    5.4.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技术分系统的现状分析  81-83
  5.5 系统管理理论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管理分系统的审视  83-86
    5.5.1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管理分系统的作用  83
    5.5.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管理分系统的现状分析  83-86
  5.6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86-99
    5.6.1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86
    5.6.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中的威胁问题  86
    5.6.3 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  86-95
    5.6.4 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外在因素  95-99
6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组织变革与发展  99-114
  6.1 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99-100
    6.1.1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99
    6.1.2 组织变革的程序  99-100
  6.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发展外部环境与内部能力现状的SWOT分析  100-103
    6.2.1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内部能力优势  100
    6.2.2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内部能力劣势  100-101
    6.2.3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机遇  101
    6.2.4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威胁  101
    6.2.5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亟待改革的任务  101-103
  6.3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发展措施  103-114
    6.3.1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变革的基本思路  103
    6.3.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改革重点  103-104
    6.3.3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改革的措施  104-114
7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战略规划  114-118
  7.1 战略管理的概念  114
  7.2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  114
  7.3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意义  114-115
  7.4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战略规划  115-118
    7.4.1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宗旨及组织任务的明确  115-116
    7.4.2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发展定位  116
    7.4.3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发展5年规划  116-118
8 结论和建议  118-120
  8.1 结论  118
  8.2 建议  118-120
参考文献  120-124
附录  124-142
后记  142-143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143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3.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4. Mg-Zn-Y-Zr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TG146.22
  5. 新型银基无镉中温钎料组织性能的研究,TG425.2
  6.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7.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8.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9.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0.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1.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12.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13.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14.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15.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6.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变革的研究,F233
  18.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20.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21.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