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渭北旱塬有机培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 者: 崔荣美
导 师: 韩清芳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资源学
关键词: 有机培肥 玉米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理化性状 渭北旱塬
分类号: S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忽视有机肥投入的现象,以及长期大量化肥投入引起的农田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等环境问题,围绕提高旱作耕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及降水生产效率的核心,在典型半湿润易旱区陕西合阳连续四年进行了不同用量的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定位试验,分析有机培肥对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水分、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有机培肥对旱地土壤环境的作用机理,以为北方雨养农区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土壤扩蓄增容和进一步提高降水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有机培肥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连续四年施有机肥可提高春玉米产量18.33%-42.59%(P<0.01),提高水分生产效率16.30%-35.97%,玉米产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较对照提高玉米产量11.86%-22.45%,水分生产效率9.74%-20.77%,还田第二年增产作用显著,玉米产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减低。随着年际的增加玉米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2007-2010年不同秸秆还田量间与不同有机肥量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施有机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2.有机培肥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作用。相对于施加有机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保水、增墒作用较好。玉米拔节期各有机培肥处理在0-8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2008年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1.45%-9.73%,2009年、2010年秸秆还田量13 500 kg·hm-2处理分别较对照高1.11%、3.06%(P<0.05),尤其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显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秸秆还田量13 500和9 000 kg·hm-2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有一定的增幅,10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对照。有机肥施用量22 500和15 000 kg·hm-2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秸秆还田处理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提高60 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不同有机肥量间差异不显著。3.连续四年有机培肥均使土壤容重低于对照,土壤容重随秸秆还田量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培肥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培肥处理2008年0-40 cm土壤容重较不施肥对照降低了0.75%-3.52%,2009年降低0.75%-3.88%,2010年降低2.74%-9.56%。4.有机培肥增加了旱地>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009年各有机培肥处理0-10 cm土层>0.25 m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幅为7.34%-14.19%,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幅为25.97%-75.58%;10-20 cm土层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幅为11.34%-23.57%,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幅为10.88%-38.91%。2010年,0-20 cm土层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0-10 cm和10-20 cm土层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幅分别为5.41%-12.29%和8.24%-9.38%,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幅分别为59.32%-122.46%和45.02%-90.05%。5.有机培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有机培肥各处理对土壤养分调控作用显著,连续4年培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显著(P<0.05)增加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机培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四年较对照0-20 cm土层增幅为3.85%-24.31%,20-40 cm土层增幅为0.86%-13.80%。0-40 cm土层有机培肥各处理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秸秆还田量和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培肥各处理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增加0.55%-22.33%,20-40 cm土层较对照增加5.57%-36.84%。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秸秆还田量、施有机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对秸秆还田,有机肥处理对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作用显著,随着年际的增加,秸秆还田处理各土层速效磷含量具有下降的趋势。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对照提高16.64%-570.04%,20-40 cm土层较对照提高1.88%-186.34%。与对照相比,有机培肥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明显增加,0-20 cm土层增幅为12.45%-38.84%,20-40 cm土层增幅为5.12%-48.31%。6.有机培肥能明显增强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各处理三种酶的活性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而对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明显效果,各处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增加。2009年有机培肥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幅为4.29%-81.42%,施加有机肥处理尤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培肥各处理使0-60 cm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6.29%-32.90%;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略低于对照,20-60 cm土层较对照增幅为0.26%-2.11%;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较对照增幅为1.27%-45.28%。2010年有机培肥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增幅为21.76%-57.45%,蔗糖酶活性增幅为15.33%-84.73%,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为1.98%-3.70%,脲酶活性增幅为3.63%-53.33%。秸秆还田处理对蔗糖酶活性的增加尤为显著。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施有机肥对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增加显著。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18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1.2 研究背景  13-14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8
    1.3.1 有机培肥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4-15
    1.3.2 有机培肥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5
    1.3.3 有机培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5-16
    1.3.4 有机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6-18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8-21
  2.1 试验地概况  18
  2.2 试验设计  18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8-19
    2.3.1 玉米的生长指标及产量  18
    2.3.2 土壤水分含量  18
    2.3.3 土壤物理性状  18-19
    2.3.4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指标  19
  2.4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19-21
    2.4.1 统计方法  19
    2.4.2 计算方法  19-21
第三章 有机培肥对玉米生长特性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21-26
  3.1 有机培肥对玉米主要生长指标的影响  21-22
    3.1.1 玉米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21
    3.1.2 各生育时期玉米株高的变化  21-22
    3.1.3 各生育时期玉米茎粗的变化  22
  3.2 有机培肥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2-24
    3.2.1 有机培肥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22-23
    3.2.2 有机培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3-24
  3.3 有机培肥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量的影响  24-26
    3.3.1 有机培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4-25
    3.3.2 有机培肥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  25-26
第四章 有机培肥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26-34
  4.1 2008-2010 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的变化  26
  4.2 2008-2010 年玉米各生育期0-20cm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26-27
  4.3 玉米拔节期0-200cm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影响  27-28
  4.4 玉米大喇叭口期0-200cm 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28-29
  4.5 玉米抽穗期0-200cm 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29-30
  4.6 玉米灌浆期0-200cm 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30-32
  4.7 玉米收获后0-200cm 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32-34
第五章 有机培肥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4-39
  5.1 有机培肥对土容重的影响  34
  5.2 有机培肥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的影响  34-39
    5.2.1 对不同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34-37
    5.2.2 对不同粒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37-39
第六章 有机培肥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39-47
  6.1 对土壤全效养分的影响  39-43
    6.1.1 土壤有机质含量  39-40
    6.1.2 土壤全氮含量  40-41
    6.1.3 土壤全磷含量  41-42
    6.1.4 土壤全钾含量  42-43
  6.2 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3-47
    6.2.1 土壤碱解氮含量  43-44
    6.2.2 土壤速效磷含量  44-45
    6.2.3 土壤速效钾含量  45-47
第七章 有机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7-51
  7.1 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7-48
  7.2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8-49
  7.3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9-50
  7.4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50-51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51-57
  8.1 主要结论  51-53
  8.2 讨论  53-57
    8.2.1 有机培肥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3
    8.2.2 有机培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53-54
    8.2.3 有机培肥对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  54
    8.2.4 有机培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4-55
    8.2.5 有机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5-57
参考文献  57-62
致谢  62-63
作者简介  63

相似论文

  1. 玉米产量性状QTL定位与株型性状相关基因克隆,S513
  2.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3.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4. 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S513
  5.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6.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7.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8. 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性能的调控效应及其模型的构建,S513
  9. 套种对油茶幼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生长的影响,S794.4
  10. 毛竹专用矿渣肥对毛竹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S795.7
  11. 拟南芥HARDY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番茄中的表达,S641.2
  12. 3种果树对塔里木盆地光环境的适应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662.2;S662.3
  13. 根层水分变化对加工番茄生长调控效应的研究,S641.2
  14. 非充分灌溉对菊芋水分光合生态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S632.9
  15.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S513
  16. 不同种植与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S513
  17. 灌溉与施氮对石羊河流域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S541.9
  18. 不同种植方式及肥料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S512.12
  19. 交替灌溉对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S513
  2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自然植物的耗水规律及适宜需水量试验研究,S274.4
  21. 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P46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