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作 者: 刘娜
导 师: 顾凯平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林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碳交易 碳交易市场 框架设计 碳期货交易 市场功能
分类号: X3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因为经济发展的需求较高,而相对忽视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比大部分发达国家显得更为严重。环境问题变得越发严重,人们开始反思发展的代价并寻找着治理和恢复人类生存条件的方法。二氧化碳排放权谈判已经关系到各国经济发展,成为国家谈判中的重要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在地球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稀缺产生后的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本文选择“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为题,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一、对我国碳交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开展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可借鉴的碳交易经验,提出具体的构建建议。并对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我国在碳汇交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二、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出了总体的设计框架,从行政和经济两个视角,进行总体的设计,并将国外成功的碳交易经验引入到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架构中。从行政角度考虑,我国应该确认排放权的合法性、完善总量控制的立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排放权分配制度、构建排放权许可制度、以及交易的监管和核证制度;从经济角度考虑,我国应该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初期(2010-2012)、过渡期(2013-2020)、成熟期(2020以后)。三、提出了我国建立碳期货交易所的构建思路,从碳期货交易所构建的意义、具备的条件、期货交易所的选择、交易品种的设计、期货合约的制定、交易主体的类型、交易结算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选择北京作为碳期货交易所的设立地点;选择CER作为期货交易品种,在期货合约的设计上既要借鉴国外的期货合约设计经验,又要考虑我国实际的交易情况;同时,借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结算方式,来制定碳期货交易的结算方式,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和流程,制定我国碳期货交易的相关内容。四、对碳交易期货市场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CFI产品的期货和现货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在此基础上研究CFI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比率及绩效。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11
1 绪论  11-26
  1.1 研究背景  11-15
    1.1.1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11-12
    1.1.2 中国能源态势  12-13
    1.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3-14
    1.1.4 哥本哈根解析  14-15
  1.2 研究意义  15-16
    1.2.1 现实意义  15-16
    1.2.2 理论意义  1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4
    1.3.1 国外碳交易研究进展  16-18
    1.3.2 国内碳交易研究进展  18-21
    1.3.3 评价及结论  21-22
    1.3.4 研究思路和框架  22-24
      1.3.4.1 研究思路  22
      1.3.4.2 技术路线  22-23
      1.3.4.3 内容结构框架  23-24
    1.3.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1.4 研究方法  24-26
2 碳交易的理论基础  26-33
  2.1 碳交易  26-28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6
    2.1.2 碳排放权的法律特征  26-27
    2.1.3 碳排放权交易的分类  27-28
  2.2 碳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8-29
    2.2.1 外部性理论  28
    2.2.2 产权理论  28-29
  2.3 碳排放权指标分配理论  29-31
    2.3.1 碳排放权指标分配的理论  29-31
    2.3.2 碳排放权分配应该遵循的原则  31
  2.4 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理论  31-32
    2.4.1 碳金融定义  31-32
    2.4.2 期货交易理论  32
  2.5 本章研究小结  32-33
3 国外碳交易经验借鉴  33-46
  3.1 碳排放权交易三种机制  33
    3.1.1 清洁发展机制(CDM)  33
    3.1.2 联合履行(JI)  33
    3.1.3 排放贸易(ET)  33
  3.2 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分配模式  33-34
    3.2.1 英国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分配  33-34
    3.2.2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分配  34
  3.3 国外许可制度的实践  34-36
    3.3.1 美国排放许可制度  34-35
    3.3.2 欧洲温室气体排放许可制度  35-36
  3.4 国外主要的碳交易体系  36-42
    3.4.1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36-38
    3.4.2 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  38-40
    3.4.3 欧洲气候交易所  40-42
    3.4.4 澳大利亚气候交易所  42
  3.5 国外碳交易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44
    3.5.1 建立和完善排放权交易市场  42-43
    3.5.2 建立碳排放权许可制度  43
    3.5.3 建立减排核证制度  43-44
    3.5.4 建立惩罚制度  44
    3.5.5 规划市场交易产品  44
    3.5.6 建立电子化的交易系统  44
  3.6 本章研究小结  44-46
4 全球碳交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46-56
  4.1 碳交易市场的产生  46
  4.2 碳交易市场现状  46-54
    4.2.1 基于配额的市场  46-48
    4.2.2 基于项目的市场  48-50
    4.2.3 欧盟—碳市场主导地位的买家  50-52
    4.2.4 中国—碳市场主导地位的卖家  52-53
    4.2.5 碳交易价格及趋势走向  53-54
  4.3 全球碳交易前景展望  54
    4.3.1 中国CDM发展前景  54
    4.3.2 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54
  4.4 本章小结  54-56
5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发展现状及展望  56-62
  5.1 森林碳汇发展背景  56
  5.2 森林碳汇基本概念  56-57
    5.2.1 林业碳汇概念  56-57
    5.2.2 森林碳汇概念  57
    5.2.3 碳汇林业概念  57
  5.3 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  57-59
    5.3.1 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  57-58
    5.3.2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  58-59
  5.4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59-60
  5.5 政策建议  60-61
  5.6 本章小结  61-62
6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62-77
  6.1 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62-63
  6.2 中国在碳交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63-65
    6.2.1 交易体制发展缓慢  63-64
    6.2.2 经济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64
    6.2.3 专业中介机构服务不到位  64
    6.2.4 没有市场定价权  64-65
    6.2.5 交易成本较高  65
  6.3 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65-67
    6.3.1 是中国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和应对气候挑战的双赢选择  65
    6.3.2 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5-66
    6.3.3 是国际气候谈判下的必然趋势  66
    6.3.4 是提升我国在碳定价方面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66-67
    6.3.5 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67
  6.4 中国已具备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  67-75
    6.4.1 中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初步搭建  67-72
      6.4.1.1 基于项目级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  67-68
      6.4.1.2 基于自愿减排(VER)的碳市场探索  68-72
    6.4.2 相关政策的酝酿出台  72-73
      6.4.2.1 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  72
      6.4.2.2 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政策  72
      6.4.2.3 银行业的绿色金融政策  72-73
    6.4.3 中国碳市场的潜力巨大  73-75
      6.4.3.1 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碳市场的潜力  73
      6.4.3.2 工业技术减排的潜力  73-75
      6.4.3.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领域开发碳市场潜力  75
      6.4.3.4 造林与再造林领域碳市场的潜力  75
  6.5 本章小结  75-77
7 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具体构想  77-105
  7.1 总体的框架设计  77-86
    7.1.1 行政手段  78-83
      7.1.1.1 确认排放权的合法性  78
      7.1.1.2 完善总量控制的立法  78
      7.1.1.3 排放权分配制度的构建  78-80
      7.1.1.4 排放权许可制度的构建  80-81
      7.1.1.5 交易的监管和核证制度的构建  81-83
    7.1.2 经济手段  83-86
  7.2 我国碳期货交易所建立的设计思路  86-102
    7.2.1 我国开展碳期货交易的意义  86-87
      7.2.1.1 有利于碳价格的形成  86
      7.2.1.2 有利于减排企业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86
      7.2.1.3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86
      7.2.1.4 有助于现货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86-87
      7.2.1.5 有助于增强国际碳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  87
    7.2.2 我国开展碳期货交易所具备的条件  87-91
      7.2.2.1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87-89
      7.2.2.2 可借鉴的期货交易经验  89-91
    7.2.3 碳期货交易所的选择  91-92
    7.2.4 碳期货品种的选择  92-99
      7.2.4.1 期货品种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92-93
      7.2.4.2 碳期货品种的选择  93-99
    7.2.5 期货合约的制定  99-100
    7.2.6 交易主体类型  100-101
    7.2.7 交易结算方式的选择  101-102
  7.3 政策建议  102-103
  7.4 本章小结  103-105
8 碳期货交易市场功能的实证分析  105-121
  8.1 碳期货交易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  105-116
    8.1.1 研究的模型与方法  105-108
    8.1.2 实例分析  108-116
  8.2 碳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功能实证分析  116-120
    8.2.1 研究的模型与方法  116-118
    8.2.2 实例分析  118-120
  8.3 本章小结  120-121
9 研究结果、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121-124
  9.1 研究结论  121-122
  9.2 研究主要创新点  122
  9.3 研究展望  122-124
参考文献  124-130
附录  130-131
个人简介  131-132
导师简介  132-133
致谢  133

相似论文

  1. 大型水电工程事故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TP311.52
  2. 基于Android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TP311.52
  3. 国际碳交易融资机制与模式研究,X196
  4. 面向SNS的社会化标签的数据挖掘与程序框架设计,TP311.13
  5. 云南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构想,F253.9
  6.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X321
  7. 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工程新闻报道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G212
  8. 通用航空维修差错研究及其管理系统设计实现,TP311.52
  9. 基于功能视角的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定量评价研究,F832.51
  10. 军地应急配送体系构建与评价,E075
  11. 基于web多模式商品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TP311.52
  12. 基于.Net Remoting机制的货运结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3. “两网”合一网络游戏关键技术的开发与设计,TP311.52
  14. 二氧化碳排放权现货及期货价格研究,F724.5;F205
  15. 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F832.2
  16. 国际碳交易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996
  17. 基于SSH框架的绘画作品网络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TP393.09
  18. 碳金融发展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F832.2
  19.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X196
  20. 中国碳金融模式研究,F832
  21. 基于碳交易市场的中国碳金融发展研究,X19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