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台湾非法证据效力控制之研究

作 者: 林则奘
导 师: 宋英辉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非法证据 权衡理论 公平法院 证据排除 证据效力控制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非法证据本身“通常”即是证明历史事实的重要资料,一般也对犯罪者的定罪量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排除非法证据只会让历史事实难以重现,更可能使犯罪者逍遥法外,看似百害而无一利,但它何以成为世界法学潮流,显见其中必然存在更高的价值追求,而这个价值无可置疑的,即是人权保障。为了追求与贯彻人权保障,牺牲部分社会公义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能接受的。问题在于社会公义应该或可以承受如何程度的牺牲,这就产生“人权保障”与“社会公义”之间的平衡问题。这正是本文企图研究之“非法证据效力控制”的问题。一般学说皆以“权衡理论”作为判断非法证据效力的基础。然而一个企图保障广大社会群众之宪法权利免受非法侵害的机制,在权衡比较过程,经常被误解为保障犯罪者个人人权的制度,其间存在天壤之别的落差。基于这样错误认知的权衡比较,其结果当然无法呈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的价值。本文以台湾社会的司法实践为例,解析“权衡理论”可能产生的司法危机,并借由探讨人性的作用,寻求解决台湾社会司法危机的方法。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从导读开始,先行介绍全文架构与台湾法制发展的政治文化背景,并以此作为理解本文的基础,其后接续说明论文主题之研究动机、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本章旨在介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及其他立法例的实践情形与相关理论基础,以呈现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之共通性,并以此作为评析台湾社会操作“权衡理论”之得失利弊的比较基础。第三章:台湾社会法制演化与非法证据之关系。本章旨在介绍台湾社会法制进化历程,这是了解台湾社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实践的重要关键,没有这部分的说明,很难厘清形成台湾社会司法危机的政治文化因素,更无法说明解决问题方案的可行性。第四章:台湾社会早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系以强化人权保障为核心的系统性理论,纵使尚未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治社会,也有其保障人权的相关制度。本章即在介绍台湾社会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前的人权保障措施,并以此与其后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制化作为衔接。第五章:台湾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制化。本章旨在介绍台湾社会实行非法证据排除的立法历程及其非法证据排除法则的具体内容,同时说明在各种不同类型非法证据上的实务操作模式。第六章:检视台湾非法证据效力控制机制。本章旨在对于台湾社会非法证据排除法则的操作模式进行解析,并与现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共通的基本观念进行比较,除明确指出台湾社会操作权衡理论所衍生的问题外,更从人性立场说明法官集权的司法危机。第七章:结论。台湾社会目前的司法实践,在规章制度上已日趋完备,但却将制度理想的实现,“完全”寄托在法官的个人素质,致其法治与人治处于一线之隔,也使司法危机有扩大倾向。本章建议在非法证据排除法则上进行法官分权制度,并利用制度本身的功能,来平衡法官源自人性的英雄主义,以实现公平法院的理想。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绪论  13-30
  第一节 引言  13-16
  第二节 研究动机  16-21
    一、执业需求产生的动机  16-19
    二、学术研究产生的动机  19-21
  第三节 研究目的  21-25
    一、引导司法实践  21-23
    二、活化移植法律的生命  23-24
    三、贯彻守法根本  24-25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5-30
    一、以两岸学术为基础  25-27
    二、以实务经验为主轴  27-28
    三、以人性预测为方针  28-30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30-64
  第一节 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概念  30-33
    一、前言  30-31
    二、非法证据之意义  31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意义  31-32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功能  32-33
    五、非法证据效力控制之意义与功能  33
  第二节 美国之证据排除规则  33-45
    一、证据排除规则之内容  33-35
    二、形成之背景与理由  35-37
    三、理论根据  37-39
    四、证据排除规则之当事人适格  39-40
    五、证据排除规则之类型  40-43
    六、衍生证据之排除其例外  43-45
  第三节 日本之证据排除规则  45-51
    一、意义  45
    二、证据排除规则之内涵  45-48
    三、适用范围  48
    四、裁量排除之基准  48-49
    五、毒树果实理论  49-51
  第四节 德国之证据禁止理论  51-58
    一、概说  51-52
    二、证据禁止类型  52-57
    三、证据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及其限制  57-58
  第五节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发展  58-62
    一、概说  58-59
    二、立法上之相关规范  59-61
    三、学说理论  61-62
  第六节 小结  62-64
第三章 台湾社会法制演化与非法证据之关系  64-79
  第一节 侦查中得选任辩护人  64-69
    一、文化背景  65-66
    二、影响层面  66-67
    三、法治进展实效  67-69
  第二节 检察官法庭席位的改变  69-71
    一、激起冲突的火花  69-70
    二、检察官属性的确定  70-71
  第三节 羁押权回归法院  71-73
  第四节 搜索权回归法院  73-74
  第五节 实施交互诘问制度  74-75
  第六节 通讯监查权回归法院  75-76
  第七节 综述法制发展轨迹  76-77
  第八节 检视民主法治成效  77-79
第四章 台湾社会早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79-101
  第一节 早期人权意识与相关证据规则  79-82
    一、证据裁判原则成文化  80
    二、不强迫自证己罪成文化  80-81
    三、小结  81-82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概念的提出  82-94
    一、触动禁忌的管理机制  83-89
    二、释字384 号解释与正当法律程序  89-93
    三、正当法律程序与非法证据  93-94
  第三节 学术理论风起云涌  94-96
    一、人权保障说  95
    二、维护司法正洁说  95
    三、吓阻效力说或导正纪律说  95-96
  第三节 学术理论风起云涌  96-101
    一、早期实务界的证据能力概念  97-98
    二、实务界非法证据概念萌芽  98-99
    三、刑事诉讼目的冲突与调整  99-101
第五章 台湾非法证据排除法则法制化  101-142
  第一节 权衡理论法制化前的预备  101-108
    一、非法证据效力控制的既定政策  101-103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制化  103-106
    三、评析:管理者的思考逻辑  106-108
  第二节 权衡法则施行概况  108-142
    一、立法沿由  108-110
    二、学界见解  110-119
    三、第158-4 条文义解析  119-122
    四、非法证据排除类型  122-136
    五、司法实践概况  136-142
第六章 检视台湾非法证据效力控制机制  142-165
  第一节 非法证据效力控制之准则  142-147
    一、权衡理论的权威地位  142-143
    二、美国证据排除规则例外的核心  143-146
    三、不同准则的评析  146-147
  第二节 证据排除法制在台湾实践之成效  147-160
    一、法、检、辩三方面关系更加倾倒  147-149
    二、被告诉讼权益与非被告者的基本人权  149-158
    三、人权保障的架构浮现  158-160
  第三节 台湾社会司法危机  160-165
    一、依赖人治才能完成的法治理想  160-161
    二、放大自由心证的负面效能  161-162
    三、司法独立与司法独裁  162-164
    四、小结:改革任重道远  164-165
第七章 结论  165-173
  第一节 法治与人治一线之隔  165-167
    一、法院必须是人民的靠山  165-166
    二、危机就是转机  166-167
  第二节 人性分析与未来预测  167-168
    一、法官集权的人性分析  167
    二、既得利益的未来预测  167-168
  第三节 法官分权  168-173
    一、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168-169
    二、依赖制度  169-170
    三、掌握人性  170-171
    四、公平法院理想的实践  171-173
参考文献  173-179

相似论文

  1. 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925.2
  2. 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D925.2
  3. 口供合法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D925.2
  4.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研究,D925.2
  5.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925.2
  6. 刑事诉讼中的私人不法取证研究,D925.2
  7. 论行政诉讼证据的合法性,D925.33
  8. 论非法电子证据排除规则,D915.13
  9. 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925.13
  10. 论非法证据的排除,D925.2
  11. 刑事言词证据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925.2
  12. 论联合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标准的适用与发展,D925.2
  13. 论非法物证排除规则,D925.2
  14. 论我国刑事言词证据可采性规则,D925.2
  15.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925.2
  16. 论行政许可证据制度,D922.1
  17. 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D925.33
  18. 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925.3
  19. 遗嘱自由法律限制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定位,D923.5
  20. 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构建,D925.2
  21.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例外在我国的构建,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