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组胺对黑褐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及部分免疫机能的影响

作 者: 范朋
导 师: 成永旭;杨筱珍
学 校: 上海海洋大学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中华绒螯蟹 组胺 生长发育 消化酶 免疫酶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糠虾类是一种对环境污染物比较敏感的毒性试验生物,在沿海水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我国沿海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和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分布比较广泛。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隶属于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野杂鱼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饲料行业。若野杂鱼或饲料中的鱼粉原料储存不当会腐败产生大量生物胺,可能会危害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水产动物的健康。组胺是生物胺的一种,目前有关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看法,对其影响机理也未见有报道。因此,本实验以黑褐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作为试验对象,从胚胎发育、幼体生长和成体养殖三个视角,探究组胺对黑褐新糠虾胚胎发育、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发育和中华绒螯蟹成体部分免疫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期望能以糠虾作为模式生物来监测生物胺的毒性,并以组胺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及部分免疫指标影响的结果作为指导实际养殖生产的理论资料。本实验通过对黑褐新糠虾胚胎采用组胺药浴,观察胚胎各期的变态率、持续时间以及孵化率;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饲喂添加不同浓度的组胺饲料,分析了相关的生长指标(死亡率、增重率及蜕壳情况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组胺在仔蟹体内积累情况及其与其它生物胺的关系,为从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入手初步探索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饲喂配合饲料和不同高温储存时间的野杂鱼,测定了存活率、肝胰腺指数(HSI)及部分免疫学指标,比较分析了配合饲料和不同高温储存时间的野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组胺对黑褐新糠虾胚胎发育的影响本实验以黑褐新糠虾为研究对象,取初始阶段为无节幼体的胚胎,浸泡于组胺浓度为0(对照),5,10和15 mg/L的培养液中,对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和眼柄期的变态率、各期持续时间和孵化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1)组胺对黑褐新糠虾胚胎从无节幼体期至眼柄期的变态率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眼柄期至糠虾幼体的变态率;2)组胺延长了后无节幼体期和眼柄期的发育时间,分别延长了约8h和6h;3)组胺降低了黑褐新糠虾胚胎的孵化率。以上结果说明组胺对黑褐新糠虾胚胎发育有一定影响,且随着浸浴时间延长影响较为显著。2.饲料中添加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及体内胺类物质水平的影响本实验以中华绒螯蟹仔蟹为研究对象,饲喂组胺添加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0、2000和4000 mg/Kg的饲料,测定组胺对仔蟹生长、死亡和体内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的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死亡率没有影响;2)中华绒螯蟹仔蟹体内组胺含量随着饲料中组胺含量的升高而增加,而亚精胺的含量则随着饲料中组胺含量的升高而有降低趋势,说明外源性组胺可以在饲养动物体内蓄积,且可能对其它生物胺含量存在影响。3.饲料中添加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蜕壳及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以中华绒螯蟹仔蟹为研究对象,饲喂组胺添加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0、2000和4000 mg/Kg的饲料,测定组胺对仔蟹蜕壳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如下:1)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Ⅲ期至仔蟹Ⅳ期的蜕壳率、仔蟹Ⅳ期至仔蟹Ⅴ期的蜕壳率和仔蟹Ⅲ期至仔蟹Ⅳ期的蜕壳间期都没有影响;2)饲料中的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当饲料中组胺浓度大于1000mg/Kg时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会显著降低(P<0.05),当饲料中组胺浓度大于2000mg/Kg时淀粉酶活性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1000mg/Kg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脂肪酶的活性不受饲料中组胺的影响。4.野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存活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1)本实验投喂配合饲料和30℃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的野杂鱼(0h,12h和24h),并运用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对保存不同时间的野杂鱼(0h,12h和24h)进行新鲜度等级评价,发现挥发性盐基氮(TVBN)分别为12.0mg/100g、64.2mg/100g和180.2mg/100g,它们相应鲜度分别为一级即新鲜级(0h)和大于三级即为腐败级(12h和24h);而组胺含量由17mg/Kg(0h野杂鱼)升至93mg/Kg(24h野杂鱼),组胺、尸胺、腐胺和酪胺的生物胺总量由734mg/Kg升至2300mg/Kg;2)0h野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为各饵料组中最高。随着野杂鱼保存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其中24h野杂鱼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0h野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3)配合饲料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野杂鱼各处理组(P<0.05),而THC和血蓝蛋白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4)24h野杂鱼组的血淋巴总蛋白和血清ACP活性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其中配合饲料组的ACP活性较高;24h野杂鱼组的AKP活性显著低于0h野杂鱼组(P<0.05),而与其它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3
引言  13-15
第一章 生物胺对水产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5-24
  1.1 糠虾的生长发育  15-18
    1.1.1 糠虾的生物学特性  15-17
    1.1.2 糠虾的胚胎发育  17
    1.1.3 环境污染物对糠虾的毒性影响  17-18
  1.2 中华绒螯蟹生物学特性  18-21
    1.2.1 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  18-19
    1.2.2 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  19-20
    1.2.3 环境污染物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影响  20-21
  1.3 生物胺对水产动物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21-23
  1.4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3-24
第二章 组胺黑褐新糠虾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  24-30
  2.1 材料与方法  25
    2.1.1 化学药品  25
    2.1.2 实验动物  25
    2.1.3 实验设计  25
    2.1.4 数据分析  25
  2.2 实验结果  25-28
    2.2.1 黑褐新糠虾胚胎发育各期的发育时间  25-26
    2.2.2 黑褐新糠虾胚胎发育各期的变态率  26-27
    2.2.3 黑褐新糠虾胚胎的孵化率  27-28
  2.3 讨论  28-30
第三章 饲料中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蜕壳、体内生物胺含量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0-42
  第一节 饲料中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及体内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30-37
    3.1.1 材料与方法  30-33
    3.1.2 结果  33-35
    3.1.3 讨论  35-37
  第二节 饲料中组胺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长蜕壳及消化酶的影响  37-42
    3.2.1 材料与方法  37-39
    3.2.2 结果与分析  39-40
    3.2.3 讨论  40-42
第四章 野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存活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42-52
  4.1 材料与方法  43-45
    4.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43
    4.1.2 实验饵料的制备  43-44
    4.1.3 取样与分析  44
    4.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4-45
  4.2 结果  45-49
    4.2.1 配合饲料及野杂鱼的生化组分分析和野杂鱼的TVBN 值及生物胺含量  45-46
    4.2.2 配合饲料和野杂鱼对中华绒螯蟹存活率和肝胰腺指数的影响  46-47
    4.2.3 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数  47
    4.2.4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总蛋白和血蓝蛋白含量  47-48
    4.2.5 中华绒螯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 活性  48-49
  4.3 讨论  49-51
  4.4 小结  51-52
第五章 结论  52-53
本文创新点  53
展望  53-54
参考文献  54-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螺原体细胞骨架蛋白与其细胞形态关系的研究,S945
  2.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3.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4.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5. 两种规格马氏珠母贝育珠期的生长、消化酶活力及珍珠囊发育的比较,S917.4
  6.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7.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8.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9.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10.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1.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2.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13.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4. 密度与钾素互作对延边烤烟生理生态指标及其品质效应的影响,S572
  15. 控释复合肥对烤烟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S572
  16. 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S572
  17.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和建鲤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及抗氧化酶的影响,S917.4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重状况分析,R722
  19. 留蔓和留果数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S652.1
  20. 大棚及露地梨树生长发育特点和果实生长模型研究,S661.2
  21.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