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静压开口混凝土管桩施工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

作 者: 刘俊伟
导 师: 张忠苗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静压开口混凝土管桩 施工效应 土塞效应 挤土效应 承载力时间效应 残余应力
分类号: TU75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静压开口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效应包括土塞效应挤土效应承载力时间效应残余应力四部分。它们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制约桩的承载力性状。本文通过现场足尺试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统计分析和理论建模解析计算,系统揭示了施工效应中各个方面对静压开口混凝土管桩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土塞效应是指挤入桩孔内的土柱对桩-土体系的影响。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获得了不同土层中土塞的物理力学特性、分层特征及发展规律,建立了土塞端阻与土塞增长率的线性表达式;发现桩端以上4-5倍桩径范围内土塞的物理力学指标优于原状土,桩端处土塞的静力触探锥尖阻力高于原状土67%。基于土塞效应,首次建立并解答了开口混凝土管桩“桩中桩”荷载传递解析模型。研究表明土塞摩擦力的发挥主要集中在桩端以上2倍桩内径范围内,桩端处的土塞摩阻力为桩壁外侧摩阻力的3.4倍。同时,本文提出了更适用于开口混凝土管桩的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承载力设计方法-ZJU设计法。挤土效应是指沉桩挤土对桩-土体系的影响。本文在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开口管桩的挤土效应试验,揭示了沉桩过程及静置期内桩周土体的应力、孔隙水压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发现单桩压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15倍桩径。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开口管桩挤土效应解析计算模型,将桩体的压入过程模拟为半无限体中一系列球孔的扩张。现场实测表明黏性土中管桩的挤土效应导致群桩中单桩的承载力降低35%-75%,并讨论了挤土效应的防治措施。通过自制的恒刚度剪切试验,揭示了桩侧摩阻力随剪切循环的指数型退化规律。时间效应是指管桩沉桩后承载力随休止时间的提高。本文提出了承载力三阶段增长理论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固结理论的承载力时效解析计算模型。计算表明,完全非闭塞的摩擦型开口管桩承载力随时间的相对增长速度高出闭口桩约10%。采用隔时复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揭示了开口管桩的时效性规律,发现基桩承载力随时间呈对数型增长,每时间对数循环的增幅处于15%-29%范围。利用时效性的有益影响,提出了基于隔时复压试验的静压桩承载力优化方法。残余应力是指沉桩后由于桩身压缩不能完全恢复而残留于桩内的应力。本文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对开口管桩的残余应力展开足尺试验研究,建立了残余应力与沉桩过程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实现了基于能量守恒的残余应力模拟计算解答,揭示了桩土参数和沉桩方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忽略残余应力将高估中性点以上摩阻力,而低估中性点以下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开口管桩施工效应的系统研究表明,土塞效应、挤土效应、承载力时间效应和残余应力共同制约管桩的承载力性状。统计近2000根管桩静载荷试验发现,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压桩终止瞬间的压桩力存在相关性:短桩的极限承载力往往小于终压力,而随着桩长的增加承载力将超过终压力;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的比值随桩长径比呈双曲线型增长,持力层为黏性土且桩侧为粉土时增幅最显著。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2
1 绪论  12-30
  1.1 选题背景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5
  1.3 课题的提出  25-27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7-29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29-30
2 开口管桩土塞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  30-84
  2.1 引言  30-31
  2.2 土塞效应足尺试验研究  31-43
  2.3 开口管桩的荷载传递解析计算  43-61
  2.4 开口管桩荷载传递足尺试验研究  61-68
  2.5 开口混凝土管桩承载力的CPT设计方法  68-82
  2.6 本章小结  82-84
3 开口管桩挤土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  84-126
  3.1 引言  84
  3.2 开口管桩挤土效应模拟计算  84-98
  3.3 沉桩挤土对地基土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  98-108
  3.4 群桩挤土对基桩承载力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  108-113
  3.5 沉桩挤土防治措施及实例  113-119
  3.6 基于恒刚度剪切试验的侧阻退化效应研究  119-123
  3.7 本章小结  123-126
4 开口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  126-160
  4.1 引言  126
  4.2 国内外研究成果汇总  126-127
  4.3 承载力时间效应机理分析  127-131
  4.4 开口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计算模型  131-134
  4.5 承载力时间效应静载荷试验研究  134-139
  4.6 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的相关关系  139-146
  4.7 基桩承载力时间效应隔时复压试验  146-154
  4.8 基于隔时复压试验的管桩承载力优化设计方法  154-157
  4.9 本章小结  157-160
5 开口管桩残余应力试验及理论研究  160-182
  5.1 引言  160
  5.2 国内外研究成果汇总  160-161
  5.3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161-163
  5.4 残余应力的足尺试验研究  163-167
  5.5 残余应力的能量法求解  167-174
  5.6 沉桩方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174-180
  5.7 本章小结  180-182
6 结论与展望  182-188
  6.1 本课题研究成果  182-184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84-188
参考文献  188-207
符号清单  207-213
个人简历  213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  213-215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  215-221

相似论文

  1. 双向预置应力控制焊接变形及热裂纹的机制研究,TG404
  2.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层板残余应力研究,TH49
  3. 磁控轧辊埋弧堆焊热源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TG455
  4. 焊接残余应力对LNG船液舱舱壁疲劳寿命的影响,U671.83
  5. 温滚压表面强化技术研究,TG376
  6. 预应力砼管桩土塞效应对单桩承载力影响的研究,TU473.1
  7. 成层地基土中静压桩挤土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TU473.1
  8. 静压桩压桩力计算及长期承载力预测,TU473.1
  9. 航空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数值仿真研究,V229
  10. 齿条成形磨削淬硬耦合应力场研究,TG580.6
  11.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LY12铝合金表面质量研究,TG54
  12. 挤土效应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影响研究,TU473.1
  13. 超硬V形槽结构精密磨削加工应力仿真及实验研究,TG580.6
  14.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预测及其仿真研究,TG506.9
  15. 交叉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对圆管相贯节点受力的影响,TU392.3
  16. 基于船舶结构安全的工艺残余应力研究,U661.43
  17. 焊接残余应力超声波检测装置的研制,TH878.2
  18. 钛合金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模拟与试验研究,V261.23
  19. 整体薄壁结构件残余应力预测与铣削加工变形研究,V261.23
  20. 汽车轮毂轴承淬火残余应力的建模与仿真,U463.343
  21. 防垢耐蚀耐磨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G174.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施工 > 各项工程与工种 > 基础工程 > 桩基、打桩工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