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

作 者: 陈黎
导 师: 余翔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 协同 机制研究
分类号: F124.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的竞争优势则来源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研究创新机制是制定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目标和着力点。对创新机制充分认识是保证创新政策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创新机制使各种创新资源和能力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本文选择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我国地区创新能力评价的概念模型,对各地区创新能力进行了具体评价,并进行了其与地区政策导向关系的实证研究。(2)论述了创新协同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了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发现其动力机制及作用条件。(3)本文围绕着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展开研究。从内生角度运用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结构、动力、激励及协同机制,目的是为我国地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主要研究创新包括:(1)运用协同学构建地区创新能力的结构、动力、激励及协同机制模型,为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提高科技政策的有效性。(2)运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研究地区科技政策的差异性、各项科技政策之间的配套机制,以提高科技政策的可操作性及实施的绩效。(3)针对落后地区科技发展的低投入陷阱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内在产生机制,发现落后地区公共资源的可获得性差是直接原因,而创新系统的特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体是政府,明确了政策目标及政策实施原则,说明了政策实施途径是健全财政援助制度及提升公共服务。(4)建立了一个描述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模型,定量地检验了中国各省科技政策导向的差异性及与当地科技发展特征的联系。通过对中国30个省的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中国各省面向长期科技能力的政策符合当地科技特征,而面向即时解决方案的政策没有显著差异。(5)针对科技系统特点,引入增长率数据和时间窗口序列数据,建立了一种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得到增强,提高了预测精度。从而实现对各省区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发展的准确预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2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7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7-19
  1.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19-22
2 相关基础理论  22-37
  2.1 创新理论  22-24
  2.2 区域创新能力理论  24-26
  2.3 协同理论  26-30
  2.4 协同治理理论  30-37
3 区域创新环境分析  37-50
  3.1 创新政策环境  38-39
  3.2 创新市场环境  39-42
  3.3 科技中介环境  42-44
  3.4 社会支撑环境  44-49
  3.5 本章小结  49-50
4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测度与预测  50-64
  4.1 地区科技特征模型  50-51
  4.2 地区创新能力导向与地区科技特征的关系  51-55
  4.3 创新能力导向的实证分析  55-58
  4.4 地区创新产出能力的预测  58-63
  4.5 本章小结  63-64
5 创新的动力机制  64-76
  5.1 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  64-65
  5.2 创新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65-66
  5.3 创新内外动力  66-75
  5.4 本章小结  75-76
6 创新激励机制  76-94
  6.1 政府激励必要性及工具  76-78
  6.2 政府采购激励产品自主创新的机理  78-83
  6.3 税收政策激励机制  83-88
  6.4 落后地区的创新激励  88-93
  6.5 本章小结  93-94
7 区域创新协同治理  94-110
  7.1 政府协同治理的组织类别  94-98
  7.2 协同治理的支撑机制  98-101
  7.3 利用电子政务构建协同治理框架  101-104
  7.4 政府协同治理冲突  104-105
  7.5 创新政策协同  105-107
  7.6 政府协同治理建议  107-109
  7.7 本章小结  109-110
8 结论与展望  110-113
  8.1 全文总结  110-111
  8.2 创新与启示  111-112
  8.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12-113
致谢  113-114
参考文献  114-126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126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2. 高光谱图像空—谱协同超分辨处理研究,TN911.73
  3. 基于智能学习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4. 面向服务实体的网构软件演化模型的研究,TP311.5
  5.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6.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7.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G633.8
  8.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9. 时空协同理论在排球接扣球防守战术中的运用研究,G842
  10. 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237.6
  11. 内隐学习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G807.4
  12. 微带天线的频率可重构及其与滤波器的协同设计,TN822
  13. 增强材料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TQ333.7
  14. 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C912.6
  15. 演化聚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TP311.13
  16. 基于协同学的信息生态链断裂问题研究,G201
  17. Ni/TiO2-Si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顺酐加氢性能研究,TQ225.2
  18. 鼠抗人PD-L1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392
  19. 鼠抗人PD-L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人可溶性PD-L2ELISA试剂盒的研制,R392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协同信号分子sPD-1、sPD-L1的浓度测定及意义,R593.22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PD-1/PD-L1协同抑制分子的表达及意义,R593.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技术发展与革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