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冬病夏治”—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

作 者: 李昊
导 师: 赵映前
学 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小儿哮喘 中医药疗法/敷贴 临床研究 冬病夏治 过敏性鼻炎 大鼠 穴位贴敷疗法 免疫调节
分类号: R27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临床部分目的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通过观察经验方喘敷灵贴剂三伏穴位(大椎、双侧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敷贴对缓解期哮喘患儿临床症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率(RBC-I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集落刺激因子(GM-CSF),Thl、Th2细胞因子IFN-Y、IL-4的影响,并与疗效确切的布地奈德气雾剂比较,探讨中药喘敷灵贴剂穴位敷贴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以证实“冬病夏治”疗法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病例均来自2009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符合中、西医小儿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及病例纳入标准。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喘敷灵贴剂三伏穴位敷贴组和布地奈德气雾剂口服防治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按中医哮喘缓解期分型标准及病情分级标准进行中医分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中医辨证分型等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期从2009年7月~2010年7月,共一年。观察组患儿分别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以喘敷灵贴剂敷贴患儿背部大椎、双侧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等穴位;对照组单纯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次,12小时一次,连续3月。此外,患儿于第一次敷贴前及观察期结束后分别检测TNF-α、IgE、GM-CSF、IFN-γ、IL-4、RBC-C3bRR、RBC-ICR水平,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缓解期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P<0.01),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及不同中医证型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均能显著升高缓解期哮喘患儿RBC-C3bRR和降低RBC-ICR水平(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均能显著降低缓解期哮喘患儿血清非特异性IgE水平(P<0.01)和TNF-α水平(P<0.01),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两组均能显著降低缓解期哮喘患儿GM-CSF水平(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两组均能显著降低IL-4、升高IFN-γ水平(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喘敷灵可显著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2.喘敷灵可调节患儿的细胞免疫状态,提高患儿免疫能力及抵抗力,改善症状和降低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儿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T淋巴细胞分泌的IL-4、IFN-Y及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抑制患儿IgE的合成来实现的;3.喘敷灵防治哮喘疗效确切,剂量准确,使用简便、卫生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实验部分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改善过敏性鼻炎大鼠的搔鼻、喷嚏、鼻溢等症状,促进过敏性鼻炎大鼠的生长发育,改善过敏性鼻炎大鼠通气功能,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IgE及ECP水平,调节血清IL-2、IL-4、IL-6、INF-Y水平及ICAM-1、VCAM-1等指标的表达水平,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为科学有效地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理论依据,证实“冬病夏治”疗法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将SD幼年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地塞米松口服组、穴位敷贴组。敷贴药物组成:皂荚、白芥子、黄芪、辛夷花、苍耳子、细辛、延胡索、生姜汁。穴位选取:大椎、肺俞、脾俞、内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比较各组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鼻粘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及大鼠鼻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结果1.实验组与模型组IgE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西药组与模型组IgE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与西药组IgE水平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与模型组ECP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西药组与模型组ECP水平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6.实验组与西药组ECP水平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7.实验组与模型组IL-2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西药组与模型组IL-2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9.实验组与西药组IL-2水平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10.实验组与模型组ICAM-1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1.西药组与模型组ICAM-1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2.实验组与西药组ICAM-1水平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与模型组均能有效降低IgE水平,且实验组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模型组均能有效降低ECP水平,但实验组较明显;实验组与模型组均能有效升高IL-2水平,但实验组较明显;实验组与模型组均能有效降低ICAM-1水平,且实验组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10
ABSTRACT  10-16
英文缩略词  16-17
前言  17-19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9-38
  1 研究背景  19-23
    1.1 "治未病"理论历史沿革  19-22
    1.2 "治未病"理论的现代研究  22-23
  2 研究内容  23-35
    2.1 "治未病"思想内涵  23-25
    2.2 "治未病"服务对象  25
    2.3 中医"治未病"体系干预方法的分类  25-27
    2.4 体质辨识与干预方法的相关性  27-28
    2.5 "治未病"体系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  28-31
    2.6 "冬病夏治"的临床应用  31-35
  参考文献  35-38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8-55
  1 研究对象  38-40
    1.1 临床资料  38-39
    1.2 诊疗标准  39-40
  2 方法  40-42
    2.1 治疗方法  40-41
    2.2 观察方法  41-42
    2.3 统计方法  42
  3 结果  42-45
    3.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观察结果比较  42
    3.2 治疗组不同病程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观察结果比较  42-43
    3.3 治疗组各年龄段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观察结果比较  43
    3.4 不同中医证型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观察结果比较  43
    3.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C-C3bRR和RBC-ICR水平测定  43-44
    3.6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IgE水平测定  44
    3.7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NF-α水平测定  44
    3.8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GM-CSF水平测定  44-45
    3.9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IL-4、IFN-γ水平测定  45
  4 讨论  45-52
    4.1 立论依据  45-48
    4.2 疗效分析  48-51
    4.3 安全性分析  51
    4.4 实验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51-52
  小结  52-53
  参考文献  53-55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55-78
  1 材料  57-58
    1.1 实验动物  57
    1.2 实验药物  57
    1.3 实验试剂和主要试剂配方  57-58
  2 方法  58-61
    2.1 实验方法  58-61
    2.2 统计学方法  61
  3 结果  61-64
    3.1 大鼠一般情况  61
    3.2 IgE检测结果  61-62
    3.3 ECP检测结果  62
    3.4 IL-2检测结果  62
    3.5 ICAM-1检测结果  62-63
    3.6 鼻粘膜病理光镜检查  63-64
  4 讨论  64-75
    4.1 立论依据  64-71
    4.2 实验结果分析  71-73
    4.3 安全性分析  73
    4.4 实验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73-75
  小结  75-76
  参考文献  76-78
结语  78-79
文献综述  79-89
  参考文献  87-89
致谢  89-90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3.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4.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5.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6. 丙酮酸肌酸对大鼠蛋白质代谢的影响,S865.12
  7.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8.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10.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575.5
  11. 阿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R587.2
  12. 拘束冷应激对大鼠组织超微结构及HSP70表达的动态影响,S858.91
  13.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4. 植物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相关研究,R580
  15. 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GAP-43表达的影响,R651.3
  16. NF-κB与IL-6在大鼠极限门静脉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R657.3
  17. 大鼠股神经结扎损伤修复方法的实验研究,R651.3
  18.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19.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R737.33
  20. 不同属种肉类对大鼠生长、消化代谢及抗氧化性的影响,S865.12
  21.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儿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