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阴中求阳”配伍研究

作 者: 管华全
导 师: 樊巧玲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方剂学
关键词: 阴中求阳 方剂配伍 补肾阳 肾阳虚证
分类号: R28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阴中求阳”是补肾阳方剂的重要配伍方法,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阴阳互根学说在肾阳虚证治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全面阐述了“阴中求阳”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方剂应用特点,并收集古今文献记载的549首补肾阳方剂,应用Access表建立补肾阳方剂数据库。通过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揭示了补肾阳方剂中配伍补阴药物以“阴中求阳”的部分应用规律。1.临床应用指征古代“阴中求阳”之剂,主要用于阳气不足、肾精亏虚者,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阳痿为主要临床特点;而“纯阳益火”之剂,主要用于命门火衰、虚寒较著者,以小便频数、不思饮食、畏寒肢冷为主要临床特点。现代医家则不论寒之微甚,精亏与否,大凡肾阳不足之证,皆以“阴中求阳”之剂治之。2.补肾药物选择古今“阴中求阳”剂中之补肾阴药,皆以温润补肾填精之熟地黄(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为常用,意在既可滋阴补虚、填精益髓,又无寒凉伤阳之弊。古今“阴中求阳”剂中之补肾阳药,皆以附子、肉桂、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等为常用。其中附子、肉桂温阳之力峻,用以迅速恢复已失之肾阳;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温补肾阳之中兼可补肾益精,既可助附、桂温阳之功,亦寓“阴中求阳”之道。3.补阴药物比重现代治疗肾阳亏虚之证,应用“阴中求阳”之法者达90%以上,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方中补阴药的比重也由古方的20.50%提高至27.91%,剂量由24.40%提高到32.47%,反映了现代中医对于阴阳相生互化关系的高度重视。4.“阴中求阳”作用内涵肾阳是对肾中精气的热、升、动等属阳性功能之概括,肾阳亏虚的物质基础包含肾中精气的不足。因而治疗肾阳虚损之剂,在以辛热入肾之药物为主以补充加强其热、升、动之效能的同时,配入滋肾填精之品则更有助于肾中阳气的恢复以提高疗效。5.与“阴阳并补”之别“阴中求阳”与“阴阳并补”之剂皆以补阳药配伍补阴药为主组成,但方中药物的应用尤其是补阴药的选择有所区别。前者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甘温甘平之味,适宜于肾阳虚弱兼肾精亏虚或肾气不足者,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阳痿、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代表方如右归丸;后者适宜于既有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等肾阳虚征象,又有盗汗、午后潮热等肾阴虚表现的阴阳两虚证,故方中所用补阴药既有甘温益精之品,也常配伍甘寒滋润兼清虚热之味,代表方如地黄饮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1
第一部分 "阴中求阳"配伍理论溯源  11-26
  1 "阴中求阳"思想的萌芽  11-14
    1.1 《诗经》之"相其阴阳"  11
    1.2 《周易》之"道生阴阳"  11-12
    1.3 先秦之"阴阳论病"  12-13
    1.4 《内经》之"从阴引阳"  13-14
  2 "阴中求阳"实践的积累  14-19
    2.1 仲景开创少火以生气  14-15
    2.2 唐代提出暖肾以补虚  15-17
    2.3 宋降重视温补以助阳  17-19
  3 "阴中求阳"理论的升华  19-23
    3.1 "水中求火"论  20
    3.2 "阴中求阳"论  20-21
    3.3 "肾命水火"论  21-22
    3.4 "补阴济阳"论  22-23
  4 "阴中求阳"研究之思考  23-26
    4.1 临床运用空前广泛  23-24
    4.2 实验研究有所发现  24
    4.3 疑难问题亟待探讨  24-26
第二部分 "阴中求阳"配伍应用要点  26-49
  1 建立补肾阳方剂数据库  26-27
    1.1 收录范围  26
    1.2 收录标准  26
    1.3 录入方法  26
    1.4 录入说明  26-27
    1.5 录入结果  27
  2. 配伍应用补阴药指征  27-32
    2.1 "精气亏损"是配伍补阴药与否的主要指征  27-29
    2.2 "气不化水"是确定补阴药比重的重要依据  29-32
  3 补阴药与补阳药选择依据  32-46
    3.1 补阴药首选温润之品  32-37
    3.2 补阳药多选辛热或兼益肾精之味  37-43
    3.3 附子、熟地黄的配伍规律  43-46
  4. 补阴药配伍比重考察  46-49
第三部分 "阴中求阳"方剂遣药思路  49-58
  1 配伍补虚药  50-52
  2 配伍温里药  52
  3 配伍收涩药  52-53
  4 配伍利水渗湿药  53-54
  5 配伍活血化瘀药  54-55
  6 配伍理气药  55-56
  7 配伍安神药  56-58
第四部分 "阴中求阳"相关问题讨论  58-62
  1 肾之精、气、阴、阳及生理关系  58
  2 "阴中求阳"之配伍机理  58-59
  3 "阴中求阳"与"阴阳并补"的区别  59
  4 肉桂与桂枝、官桂辨析  59-62
结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7
附录  67-75
致谢  75-76
个人简介  76

相似论文

  1. 补肾阳对小鼠实验性骨折愈合早期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2. 固本腰肾贴膏治疗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肾阳虚证)Ⅱ期临床研究,R274.9
  3. 温补肾阳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R259
  4. 结肠腺瘤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R273
  5. 脾胃升降理论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症状的应用,R259
  6. 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7. 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血浆蛋白表达谱的比较研究,R256.5
  8.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R259
  9. 肾气丸“阴中求阳”药效机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R285
  10. 温和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R246
  11. 健脾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R259
  12. 温补肾阳法脐疗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对撤机影响的临床研究,R259
  13.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部分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R259
  14. 基于体外、体内化学物质基础对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机制的研究,R289
  15. 仙灵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R259.8
  16. 大鼠“肾阳虚证”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与评价,R-332
  17. 左归饮、右归饮对衰老细胞的干预作用,R285
  18. 孙一奎临证治肾学术思想研究,R249.2
  19. 滋补肾阴法和温补肾阳法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表达的影响,R259
  20. 四逆汤对甲减脾肾阳虚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R289
  21. 健脾温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方剂学 > 方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