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历史研究

作 者: 罗琼
导 师: 柳长华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医史文献
关键词: 本草文献 中药传统规范 历史研究
分类号: R2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草文献是专门记载中国传统药物知识的一类文献。自《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产生以后,历代本草继之,递嬗分合,自成一类。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著录,今存世的本草古籍近900种。本文围绕本草文献的发生与沿革进行了探讨,提出《本经》应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而产生,并就本草文献如何规范着手,分析了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特征,对药物规范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阐述,循着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思路,对后世主流本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新解读,以期引起对传统中药标准现实价值的思考。“神农尝百草”与“伊尹制汤液”的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起源。“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汤液之剂备”,提示“药物”与“汤液”的渊源关系。按上述传说以及由简至繁的知识发生规律推论,药物知识应先于汤液知识而存在,然两类文献的发生和著录却并未遵循此规律。西汉刘向等编纂《七略》是我国政府首次组织的大规模校书事件,《七略》将当时全部学问分为六大部分,其中有关医学的文献归入《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门类,以其“备集众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校书方法分析,《方技略》应反映了当时医学的基本状况。《方技略》的内容今全部见于《汉书·艺文志》,然未见本草文献的著录,但“经方家”却著录了十一种医方文献,其中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汤液经法》与《本经》一脉相承,相传为伊尹所作,可上溯至商代初期。按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云:“《汉志》无本草,按《汉书·平帝纪》诏天下举知方术本草者,本草之名始于此”。[2]《本经》初著录于梁·阮孝绪《七录》,今人考证出于东汉。那么,《汤液经法》为何远远早于《本经》出现?东汉以前药物知识存于何处?从历史上来看,种种学问的分化聚合,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东汉之前相当长一个时期,众多零散的药物知识尚未形成体系,本草知识与汤液合为一体,故西汉刘向等校书皆归入“经方”类。延至东汉,师承授受更为普遍,学问开始广泛传播,各类学问异彩纷呈。医经与经方的传播也更为普及,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受学,到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汤液经法》等著《伤寒杂病论》,表现出医经与经方融合的趋势。医经与经方的融合,使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得以普遍应用。汤液的创制,表明中医学已发展至用药组方来治病的高度。中医治病不用药而用方,即用药如用“兵”,组方“布阵”以攻病。规范的药物知识能更好的为中医组方而服务。早期成方治病,识证便可,而辨证论治,必须熟识药性,才可随证立方。辨证论治的广泛应用凸显了药物知识的重要性,使得原本散在于经方文献中的药物知识有被分离出来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药物知识的析出,必然要经过筛选、提炼共性特征的过程,从而形成药物使用的指导性文献,即现今所谓的药物规范,或是标准。可见,应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本草最终脱离经方而独立。以《本经》的产生为标志,药物开始有了分类并具备了规范的内容与形式。那么,本草文献又是以何种思想与方法对药物知识进行规范,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本经》药物知识的来源,以追溯最初本草文献药物规范之方式。进行分析,可推导出《本经》是在博采群书、广泛汇集的基础上首次对药物知识系统规范。《本经》融合了医药、博物、地理、文化等内容,并以三品、四气、五味、365种药物、君臣佐使、七情等思想与方法构建药物规范体系。在这种认知方法的统摄下,《本经》编撰者总结了经方、神仙家常用之365种药物,按“有毒无毒,养命、养性、疗病”划分三品。以“伊尹汤液”等为主提炼药物功用主治,并选取了规范之病证名进行描述。鉴于当时药物四气五味杂糅混乱,故以疗效、组方法则为主核定药物四气五味。提出君臣佐使、七情理论规范配伍组方,并结集医学理论中的治则治法、诊候原则、服药理论等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归纳了炮制、采收、道地等因素保障药物质量。自此以后陆续产生的本草文献,均在《本经》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草文献药物规范体系。《本草经集注》在内容与项目方面较《本经》充实了很多。《新修本草》在全国药物大普查的基础上对药物进行一次大总结。宋《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又续有补充调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对前代本草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明《本草品汇精要》对药物内容重新分类组合,体现了规范的精细化过程。明代以后,本草私家著述浸多,《本草纲目》收药众多,内容广博,分类系统,纲举目张,则是对本草药物规范的进一步深化。本草文献药物规范在逐步完善的历程中,具有鲜明的特征:主流本草多为国家修撰;其内容以层累式构成,有显著的延续性,体例严谨规范等特征。而以本草文献产生的现实价值分析,本草文献遵循药物的传统用法,在它指导下,基本上保障了药物安全有效,客观上达到了药物规范的效果。综上所述,与医经、经方各门类文献相比,本草文献有着独特的发生发展轨迹。从本草文献的发生、沿革、特征、价值来看,本草文献即可视为药物的规范性典籍。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的本草发展史,本草文献从体例分类、药物安全有效、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构建起药物规范的框架,并涵盖了传统药物规范的各项要素。以这样一种新思路和视角重温历史上的本草文献,对其进行深入的整理研究,对于揭示什么是中药传统规范,认识中医传统规范的现实价值,以及如何建立当代的中医传统规范,当是有所启发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1
文献综述  11-14
  1.《中国药品标准制度发展简史》  11-12
  2.《道地药材与中药标准化》  12
  3.《中药依法炮制是中医用药一大特色》  12
  4.《试论《本经》药物性味规范的基本原则》  12
  5.《试论方剂君臣佐使法则的沿革与规范》  12-13
  参考文献  13-14
1 绪论  14-19
  1.1 相关概念  14-16
    1.1.1 "本草"的涵义  14-15
    1.1.2 "药物"的涵义  15-16
    1.1.3 "规范"的涵义  16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17-19
2 本草文献的产生  19-29
  2.1 "神农尝百草"与"伊尹制汤液"  19-20
    2.1.1 神农尝百草  19
    2.1.2 伊尹制汤液  19-20
  2.2 西汉时医学的整理结集  20-23
    2.2.1 西汉刘向父子校书方法  20-21
    2.2.2 《方技略》的产生  21
    2.2.3 医经与经方  21-22
    2.2.4 经方与本草  22-23
  2.3 《神农本草经》的产生  23-27
    2.3.1 经方与医经的融合  23-24
    2.3.2 《神农本草经》因规范用药而产生  24-25
    2.3.3 《神农本草经》成书的相关问题  25-27
  2.4 小结  27-29
3 《神农本草经》药物知识的来源与规范  29-67
  3.1 《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来源  29-35
    3.1.1 分类思想来源  29-30
    3.1.2 药物的来源  30-34
    3.1.3 药物择取的标准  34-35
  3.2 《神农本草经》药物功用主治规范溯源  35-39
    3.2.1 源于经方的功用主治  35-37
    3.2.2 源于道家的功用主治  37-39
  3.3 《神农本草经》药物理论的来源与规范  39-64
    3.3.1 药性理论来源及影响因素  39-46
    3.3.2 配伍理论来源及应用  46-51
    3.3.3 药物临证理论的来源  51-57
    3.3.4 药物质量控制来源与规范  57-64
  3.4 小结  64-67
4 后世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沿革  67-87
  4.1 《本草经集注》  67-72
    4.1.1 分类及体例的发展  67-68
    4.1.2 药物及功用主治的择取  68-69
    4.1.3 药物理论的沿革  69-72
  4.2 《新修本草》  72-75
    4.2.1 分类及体例的发展  73-74
    4.2.2 药物及功用主治的择取  74
    4.2.3 药物理论的沿革  74-75
  4.3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75-79
    4.3.1 分类及体例的发展  76-77
    4.3.2 药物及功用主治的择取  77
    4.3.3 药物理论的沿革  77-79
  4.4 《本草纲目》  79-85
    4.4.1 分类及体例的发展  79-81
    4.4.2 药物及功用主治的择取  81-83
    4.4.3 药物理论的沿革  83-85
  4.5 小结  85-87
5 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一般特征与价值分析  87-95
  5.1 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一般特征  87-89
    5.1.1 主流本草文献的修撰多为政府主持  87
    5.1.2 主流本草文献的内容有显著的延续性  87-88
    5.1.3 主流本草体例的规范性  88-89
  5.2 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价值分析  89-94
    5.2.1 分类方法的时代性  89
    5.2.2 保障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89-91
    5.2.3 控制药物质量  91-93
    5.2.4 规范相关名称  93-94
  5.3 小结  94-95
6 结语  95-97
附录  97-137
  附录1:《本经》与相关资料所载药物对比表  97-113
  附录2:《本经》药物功用主治与相关资料比较  113-117
  附录3:《本经》药物四气与功效比较  117-119
  附录4:《辅行诀》五脏病证方之五味组方及君臣配伍分析  119-123
  附录5:《本经》病证/症候种类分析  123-127
  附录6:"大病之主"病证名与相关文献比较  127-137
参考文献  137-142
致谢  142-144
个人简历  144-145
附录  145-148

相似论文

  1. 10种中药材道地产地的本草文献研究,R281
  2. 《五十二病方》及其所载“茱萸”相关药名考辨,R2-52
  3.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性分析,F320
  4. 汉代砖石画像计算机处理与农史信息研究,S-092
  5. 二十世纪中国大豆改良、生产与利用研究,S565.1
  6. “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G521
  7. 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G641
  8. 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F329
  9. 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TP399-C1
  10.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初探,K092
  11.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基本问题的历史研究,G613.6
  12. 二战后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G719.712
  13. 中国古代笛属乐器的历史研究,J632
  14. 中医古代伤科方药发展史要论,R-092
  15.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G633.51
  16. 基于网络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研究,G633.51
  17.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G633.51
  18. 关于中学历史研究型课程的几点思考,G633.51
  19. 西安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D651
  20. 延边农业合作化历史研究,F32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本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