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岳宏
导 师: 张越杰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Beef-cattle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分类号: F326.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肉牛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肉牛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肉牛生产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节粮型畜种比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还可以调整居民膳食结构,改善人民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牛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畜牧业中极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与其他畜牧产业相比,肉牛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规律,其生产周期长,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大,资金回报率不高等特点,导致我国肉牛产业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2006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数量逐年下降,基础母牛数量急剧下滑,肉牛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牛源紧缺的制约。同时,牛肉与其他肉类,牛肉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的供求关系日益复杂。因而,在新时期,我国肉牛产业如何与其它肉类产业以及其他食品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相关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角度,结合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概况与供需预测分析,对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机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运用主成份分析法等计量经济学手段,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目前肉牛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我国牛肉在此背景下对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未来20年或30年肉牛养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本文共分为八章,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第一章、第二章为本文的导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部分。这两章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等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界定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并对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阐述。第三章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包括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基本特点,以及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养牛比较效益低,缺乏政策支持,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质量安全牛肉消费问题。第四章从我国牛肉的供给与需求入手,针对目前统计数据中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异,利用统计数据,分别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模型和综列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消费预测,同时采用了Quadratic曲线模型,对全国以及四个主产区的牛肉供给量进行时间趋势预测。通过预测表明,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同时我国牛肉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档牛肉。第五章是对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经济、资源、环境、科技、机遇和制度等因素,经过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肉牛产业受到供需关系、生态环境、水电能源、科技投入、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还将受到土地等因素的制约,而劳动力不会制约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面章节对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提高分析依据。第六章利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及资源利用情况,将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主成份分析,深入研究了我国肉牛产业从1999-2008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第七章阐述了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问题。从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作为着眼点,深入分析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以及指导思想与战略原则,并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并参考国外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肉牛产业应该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八章为本文的结论及建议部分。在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肉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及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各要素及其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是本文的创新所在,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计量分析与综合评价,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从研究视角来看,单独针对某一产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对肉牛产业进行了研究。从实践意义上看,本文深入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受的制约与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肉牛产业相关政策的拟定提供参考,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了丰富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研究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证牛肉的持续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环境和生态,创造两型社会,构建农牧结合生态大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导论  11-22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3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9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9-20
  1.4 可能的创新点  20-21
  1.5 技术路线  21-22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2-31
  2.1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22-24
  2.2 理论基础  24-29
  2.3 本章小结  29-31
第三章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31-44
  3.1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重要意义  31-32
  3.2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2-35
  3.3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35-40
  3.4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0-42
  3.5 本章小结  42-44
第四章 中国牛肉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  44-61
  4.1 中国牛肉供求概况  44-45
  4.2 牛肉消费量预测  45-54
  4.3 牛肉供给量预测  54-59
  4.4 本章小结  59-61
第五章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61-81
  5.1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分析  61-66
  5.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分析  66-71
  5.3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分析  71-75
  5.4 肉牛生产可持续发展科技分析  75-78
  5.5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机遇与制度因素  78-80
  5.6 本章小结  80-81
第六章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81-93
  6.1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及设计思路  81-84
  6.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84-88
  6.3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88-92
  6.4 本章小结  92-93
第七章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模式选择  93-103
  7.1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  93-95
  7.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  95-97
  7.3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97-102
  7.4 本章小结  102-103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03-106
  8.1 研究结论  103-104
  8.2 政策建议  104-106
参考文献  106-110
致谢  110-111
作者简介  111

相似论文

  1. 中德色彩词汇比较,H136
  2. 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策略,F426.471
  3. 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影响评估,P467
  4. 中国大洋研究成果数据库平台系统建设,P742
  5. 贸易报复与反报复的经济学分析,F224
  6. 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语义变迁,H030
  7. 在华美国跨国公司中中美雇员交流模式的差异和趋同,F276.7
  8. 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变迁研究,F329
  9. Effect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Plantlet Regeneration in Okra in Vitro,S649
  10. 华南百色遗址的古地磁研究及其年代指示意义,P318.44
  11. 王颖电影中的华人形象,J905
  12. An Investigation into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H09
  13. 文化因素在Junior English for China中的设置分析,G633.41
  14. China Today(《今日中国》英文版)对外宣传策略研究,G239.2
  15. 中国的FDI: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政策和策略应用,F832.6
  16. 中埃农业经贸合作研究,F341.1;F125.5
  17. 转型期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F224
  18. 中国对外投资法制建设问题研究,D922.29
  19. Land use/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and Change Detection in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Using Landsat TM Data,F293.2
  20.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S2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畜牧业、饲养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