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研究

作 者: 徐阳
导 师: 郗恩崇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陕西省 区域经济 交通运输 区域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 灰色预测法
分类号: F1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1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纽带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也经历了由原始运输到现代化运输的蜕变。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经过飞速的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距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探索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伴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区域一体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就将区域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在21世纪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区域一体化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区域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必然要求。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连接西北和中东部区域的枢纽和桥梁。优越的区位条件使陕西省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区域和前沿地带。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担负着承接与辐射的双重职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不仅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赋予陕西在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领头羊”的历史使命。陕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与之相契合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目前陕西经济和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论文以我国与陕西省区域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现状作为研究背景;以区域经济学和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平台;以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研究主线;以构建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第一,梳理了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区域发展梯度理论、辐射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和区位理论进行了评析。通过对以上理论的融合,结合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对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城市圈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模式;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作为外围性因素的区域经济的影响,也要考虑作为内源性因素的区位条件的作用。第二,对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涵义、特点、内容和动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引介国内外典型的城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进行范例分析,为陕西省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第三,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作为实证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预测法,对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和适应度以及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预测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四,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与之相配合的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架与实施对策提出了见解和建议。本论文作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贡献:第一,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和区位选择的视角来研究交通运输问题。第二,提出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第三,利用数学模型,对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的相关性、适应性和发展预测进行了定量研究。第四,提出了陕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布局和基于此布局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构想。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2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2-13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  13-19
    1.2.1 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  13-16
    1.2.2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  16-18
    1.2.3 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18-19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9-20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0-21
  1.5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1-22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基本理论  22-54
  2.1 交通运输的概念  22-23
  2.2 交通运输业的特性  23-27
  2.3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7-30
  2.4 区域与区域经济  30-32
  2.5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32-45
    2.5.1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32-34
    2.5.2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34-36
    2.5.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36-40
    2.5.4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40-45
  2.6 区位理论  45-49
    2.6.1 区位的基本涵义  45
    2.6.2 区位理论概述  45-48
    2.6.3 区位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8-49
  2.7 交通区位  49-54
    2.7.1 交通区位的定义  49
    2.7.2 交通区位的分类  49-51
    2.7.3 交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  51-52
    2.7.4 交通区位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52-54
第三章 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54-74
  3.1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54-64
    3.1.1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54-59
    3.1.2 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作用  59-64
  3.2 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64-67
    3.2.1 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  64-65
    3.2.2 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特点  65
    3.2.3 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与综合运输体系  65-66
    3.2.4 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66-67
  3.3 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内容  67-69
    3.3.1 交通运输规划与建设一体化  67-68
    3.3.2 交通运输政策一体化  68
    3.3.3 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  68
    3.3.4 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  68-69
    3.3.5 交通运输信息一体化  69
  3.4 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范例研究  69-74
    3.4.1 东京城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69-70
    3.4.2 纽约城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70-71
    3.4.3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71-72
    3.4.4 国内外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几点启示  72-74
第四章 陕西省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分析  74-84
  4.1 陕西省基本情况  74
  4.2 陕西省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的关系分析  74-81
    4.2.1 陕西省政策因素与交通运输体系  74-76
    4.2.2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  76-77
    4.2.3 陕西省区位条件与交通运输体系  77-78
    4.2.4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体系  78-80
    4.2.5 陕西省社会条件与交通运输体系  80-81
  4.3 陕西省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81-84
    4.3.1 陕西省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基本情况  81
    4.3.2 陕西省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81-84
第五章 陕西省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关系定量分析  84-103
  5.1 相关性分析  84-90
    5.1.1 回归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84-85
    5.1.2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回归分析  85-90
  5.2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评价及适应度分析  90-103
    5.2.1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90-91
    5.2.2 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3
    5.2.3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评价模型  93-99
    5.2.4 陕西省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适应度分析  99-103
第六章 陕西省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预测分析  103-115
  6.1 预测分析概述  103-104
  6.2 灰色预测法的含义与特点  104-105
  6.3 灰色预测模型原理及分析过程  105-110
  6.4 预测模型分析结果  110-115
第七章 陕西省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构想及对策  115-134
  7.1 陕西省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构想  115-123
    7.1.1 西安大城市圈及关中城市群  116-119
    7.1.2 一区两带城市圈  119-120
    7.1.3 西三角城市圈  120-123
  7.2 基于陕西区域一体化布局的交通运输体系设计  123-128
    7.2.1 西安大城市圈及关中城市群的交通运输体系  123-125
    7.2.2 一区两带城市圈的交通运输体系  125-126
    7.2.3 西三角城市圈的交通运输体系  126-128
  7.3 陕西省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对策  128-134
    7.3.1 完善一体化运输管理体制  128-129
    7.3.2 构筑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129-130
    7.3.3 加快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建设  130-131
    7.3.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131-134
结论  134-138
参考文献  138-14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46-147
致谢  147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3.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4.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5.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6.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7.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构建,C975
  8.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9. 湖北软麦制作酥性饼干品质特性的改良研究,TS213.22
  10.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11. 区域一体化维度下的地方政府合作路径探析,F127
  12. 扩展与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F351.2
  13. 南昌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空间优化研究,F512.7
  14.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15. 区域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F127
  16.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17. 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F127
  18.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249.2
  19. 哈大齐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业走廊建设协调发展研究,G719.2
  20. 针对生物认证的图像相关性分析研究,TP391.41
  21. 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TP2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