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

作 者: 陈学中
导 师: 盛昭瀚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计算实验 多主体系统 人工组织 人才集聚 组织起源
分类号: C9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计算实验方法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惊奇的发现,应用计算实验方法研究组织管理问题具有创新性的意义。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有许多传统的方法论和理论,如交易费用经济学、组织行为理论、战略理论、组织生态学和演化理论等。这些传统的方法论和理论对现实世界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解释和分析。基于多主体系统的计算实验方法论更注重现实世界的多样性、非线性和适应性,其模型运行的结果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更强。本文梳理了相关文献,提出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论的多路径整合思想,研制人工组织模型框架,并以人才集聚组织起源为实例进行了模型设计和实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1)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论的多路径整合思想。从横向集成的角度,把传统方法论与计算实验方法论结合起来,既要承认和充分利用人类已经取得的先进的、正确的科学成果,又要研究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论。从纵向综合的角度,需要将“自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论结合起来。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思想的计算实验方法论,是自下而上的集聚方法。而传统的组织理论多考虑了系统的整体性,更多地是由上而下的方法论。自下而上的方法论,适用于一般自然界或生物界,是正确合理的。然而人是具有智慧和创造能力的高级动物,常常会发号施令,只研究自下而上的方法论,显然是无法解释这些客观现实或现象。因此,本文提出“自下而上”和“由上而下”方法论的纵向结合,形成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思想的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论的多路径整合思想。(2)人工组织模型框架。组织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可以将组织分为人类组织和人工组织。在分析了个体的局限性、传统组织的特征以及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的实体构成要素,提出面向任务的组织的一般模型框架,并分析了组织内和组织间各要素构成的网络。人工组织理论是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方法,将人类组织和人工组织看作是计算实体,(理论上)建立关于组织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知识,(技术上)研制在计算机多主体系统中模拟的组织模型的验证和分析的工具及程序,(实践上)通过这些工具和知识,将人工组织模型的实验结果反过来应用于实际的人类组织的实践。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设计了适应性主体的结构,探讨了主体的知识获得、学习模型以及主体的交互模式和行为机制,提出了人工组织模型的背景假设、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学科基础,建立人工组织的基本模型框架,并将组织起源、组织内部演化和组织适应性看作是人工组织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3)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论述了人才集聚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建立了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模型和人才集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人才集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政策导向。在剖析借鉴人工社会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描述了模型的目标、环境、主体及模型的设计。通过对人才集聚模型的运行,得到了较丰富的实验资料。我们从信息不对称环境、区域弱联盟模式、区域强联盟模式、完全信息环境、封闭系统的孤岛等状态下,对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得出了在区域经济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理。(4)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分析了组织起源理论的传统观点和交易费用理论,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组织边界的界定问题。由于组织的社会网络是组织立身的基本环境,我们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析指标,进而引出了团队的构建,特别是创新团队构建的社会资本观。在组织起源和团队形成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主体系统建模的思想,对组织起源模型的环境、主体和主体行为规则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呈现出组织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多样性。同时,可以验证组织的存在不只是由交易费用的存在而决定的,更应该是个体能力的局限和组织能力的强大,完全符合系统科学中1+1大于2的观点。特别是模型呈现出的多样性,对传统理论的假设条件,可以作为输入参数或规则,加入模型,从而得到对已有理论直接客观的验证或理论创新。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1章 绪论  13-34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3-15
    1.1.1 选题背景  13-14
    1.1.2 选题意义  14-15
  1.2 文献综述  15-28
    1.2.1 系统科学的发展  15-16
    1.2.2 复杂性科学  16-19
    1.2.3 演化经济学  19-21
    1.2.4 计算与科学  21-22
    1.2.5 管理理论的发展  22-23
    1.2.6 决策理论的发展  23-24
    1.2.7 组织理论的发展  24-28
    1.2.8 文献述评总结  28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28-29
    1.3.1 技术路线  28-29
    1.3.2 研究方法  29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9-34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29-31
    1.4.2 本文的创新点  31-34
第2章 组织演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  34-54
  2.1 系统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  34-35
  2.2 传统系统模拟方法论  35
  2.3 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  35-36
  2.4 复杂适应系统的方法论  36-39
  2.5 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的方法论  39
  2.6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39-41
  2.7 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的整合  41-45
    2.7.1 组织问题研究的方法分析  41-43
    2.7.2 基于研究主题和动态性的组织研究方法的整合  43-44
    2.7.3 基于理论分析层面的组织问题研究方法框架  44-45
  2.8 基于主体的仿真平台  45-52
    2.8.1 基于计算实验的方法论基础  45-46
    2.8.2 基于主体的计算仿真的建模分析框架  46-47
    2.8.3 计算仿真的模型体系  47-48
    2.8.4 基于主体的计算仿真平台Repast体系  48-52
  2.9 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的多路径整合  52-53
    2.9.1 横向集成的观点  52-53
    2.9.2 纵向结合的观点  53
  2.10 本章小结  53-54
第3章 人工组织模型  54-80
  3.1 组织特征及个体局限性  54-57
    3.1.1 组织及组织管理  54
    3.1.2 组织的特征  54-55
    3.1.3 个体的局限性  55
    3.1.4 组织环境  55-57
  3.2 组织的一般模型  57-59
    3.2.1 组织的一般模型框架  57
    3.2.2 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网络  57-58
    3.2.3 组织的类型  58-59
  3.3 组织是复杂适应系统  59-61
  3.4 适应性主体  61-67
    3.4.1 主体的类型  61-66
    3.4.2 基于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主体行为  66-67
  3.5 主体的学习模型  67-72
    3.5.1 知识分享与创新  67-70
    3.5.2 主体的学习理论  70-72
  3.6 主体的交互模式  72-73
    3.6.1 直接交流  72-73
    3.6.2 直接交互  73
    3.6.3 间接交互  73
  3.7 人工组织模型  73-79
    3.7.1 人工组织理论的定义及背景假设  73-74
    3.7.2 人工组织模型框架  74-75
    3.7.3 人工组织模型的设计原则和学科基础  75-76
    3.7.4 人工组织模型适应性主体的生态层次观  76-77
    3.7.5 人工组织模型的研究内容  77-79
  3.8 本章小结  79-80
第4章 基于多主体系统人才集聚模型  80-110
  4.1 人才集聚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80-82
    4.1.1 人才集聚的概念及特征  80-81
    4.1.2 人才集聚的理论依据  81-82
  4.2 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分析  82-86
    4.2.1 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模型  82-83
    4.2.2 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及主要结论  83-85
    4.2.3 政府在企业组织与人才的博弈中的作用  85-86
  4.3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分析  86-91
    4.3.1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矩阵的构建  86-87
    4.3.2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87-89
    4.3.3 演化博弈稳定策略分析  89-90
    4.3.4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的结论分析  90-91
  4.4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  91-99
    4.4.1 模型目标  93
    4.4.2 环境描述  93-96
    4.4.3 主体描述  96-97
    4.4.4 模型设计  97-99
  4.5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演化分析  99-108
    4.5.1 信息不对称环境的演化分析  100-103
    4.5.2 区域弱联盟模式的演化分析  103-104
    4.5.3 区域强联盟模式的演化分析  104-106
    4.5.4 完全信息环境的演化分析  106-107
    4.5.5 封闭系统的孤岛现象分析  107-108
    4.5.6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得出的结论  108
  4.6 本章小结  108-110
第5章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  110-139
  5.1 组织起源理论  110-112
    5.1.1 巴纳德的组织观点  110
    5.1.2 交易费用理论  110-112
  5.2 组织边界理论  112-115
    5.2.1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组织边界的观点  112-113
    5.2.2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组织边界的观点  113-115
  5.3 社会网络分析  115-118
    5.3.1 社会网络分析的含义  116
    5.3.2 社会网络分析的范式特征  116
    5.3.3 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  116-117
    5.3.4 社会网络的特征指标  117-118
  5.4 社会资本视角的团队  118-124
    5.4.1 创新团队的概念  118-119
    5.4.2 社会资本的定义  119-120
    5.4.3 团队社会资本文献分析  120-121
    5.4.4 创新团队社会资本及维度  121-123
    5.4.5 创新团队内部社会资本  123
    5.4.6 创新团队中部社会资本  123-124
    5.4.7 创新团队外部社会资本  124
  5.5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  124-131
    5.5.1 模型目标  125-126
    5.5.2 环境描述  126-127
    5.5.3 主体描述  127-131
    5.5.4 模型设计  131
  5.6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的演化分析  131-138
    5.6.1 模型运行控制  131-132
    5.6.2 模型初始参数及主体分布  132-133
    5.6.3 群体组织涌现的演化分析  133-135
    5.6.4 群体组织移动的演化分析  135-136
    5.6.5 群体组织漂移的演化分析  136-137
    5.6.6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得出的结论  137-138
  5.7 本章小结  138-139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139-142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139-140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  140-142
致谢  142-143
参考文献  143-15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54-156

相似论文

  1. 复杂多主体银行信贷管控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F832.4
  2. 基于DDT的威力可控战斗部机理研究,V271.41
  3. 采暖散热器背部辐射热损失的研究,TU832.23
  4. 股票市场交易策略模拟研究,F830.91
  5. 基于人工股票市场的简单策略投资财富收益研究,F832.51
  6. 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跨市场风险传递,F224
  7. 基于Netlogo的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策略仿真研究,F224
  8. 基于Agent的技术交易规则与超额收益研究,F224
  9. 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VaR模型准确性研究,F830
  10. 京津冀区域人才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C964.2
  11. 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跨市场波动性分析,F224
  12. 基于Agent的涨跌停制度研究,F832.51
  13. 滑动轴承承载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TH133.31
  14. 面向Agent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F272
  15. 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C964.2
  16. 荷电液滴雾化机理的研究,S491
  17. 基于ABMS技术的艾滋病传播机制动态模拟研究,R181.3
  18. 区域人才集聚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C921
  19. MICE超导磁体励磁卸载过程中的热分析,O511.4
  20. 混合工质循环性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TB64
  21. 股指期货交易策略模拟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人才学 > 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