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际陆港作用机理与布局规划理论研究

作 者: 朱长征
导 师: 董千里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物流工程与管理
关键词: 国际陆港 形成机理 演化机理 空间布局规划 选址规划 功能规划
分类号: U6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陆港作为位于内陆地区,具有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功能的物流节点,不仅对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对提升沿海港口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国际陆港作用机理和布局规划理论的系统性研究还很不完善,因而无法对国际陆港的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本文以系统论、集成论、博弈论等理论为基础,并广泛吸收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国际陆港作用机理和布局规划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作用机理研究和布局规划理论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中,首先对国际陆港的内涵进行剖析,界定了国际陆港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国际陆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设国际陆港对内陆城市、沿海港口、承运人、货主和运输系统的影响。作用机理包括形成机理演化机理。本文对国际陆港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国际陆港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国际陆港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揭示了国际陆港的形成动因,首次提出了国际陆港的形成途径,分析了陆港内各主体的互动机理;在国际陆港的演化机理的研究中,依据生态学理论,结合国际陆港的实际,阐述了国际陆港的生态学特征,提出了国际陆港的演化路径,深入分析了每一演进阶段的特征和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构建国际陆港演化模型,揭示了国际陆港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国际陆港演化的动力机制。布局规划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建立了空间布局规划的指标体系,采用三种典型的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传递闭包聚类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法)研究了国际陆港的空间布局,并对三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二是根据国际陆港的特点和属性,构建了国际陆港辐射面积计算模型及基于辐射面积的国际陆港选址模型,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对国际陆港的辐射面积的计算进行了研究;三是对国际陆港的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国际陆港的主要业务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类型的国际陆港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9
  1.1 研究背景  11-18
    1.1.1 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1-15
    1.1.2 国际陆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缺乏  15-18
  1.2 研究综述  18-23
  1.3 研究意义  23-24
  1.4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4-26
  1.5 研究的思路与论文框架  26-29
第二章 国际陆港基础理论研究  29-37
  2.1 国际陆港的概念  29-31
  2.2 国际陆港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异同  31-32
  2.3 国际陆港的特征  32-33
  2.4 国际陆港与区域经济  33-36
    2.4.1 国际陆港促进内陆城市发展  33-35
    2.4.2 国际陆港促进沿海港口竞争力的提高  35
    2.4.3 国际陆港对运输系统的影响  35
    2.4.4 国际陆港对承运人和货主的影响  35-36
  2.5 本章小结  36-37
第三章 国际陆港形成机理  37-68
  3.1 国际陆港的发展现状  37-43
    3.1.1 国外陆港的发展  37-41
    3.1.2 国内陆港的发展  41-43
  3.2 国际陆港形成动因  43-56
    3.2.1 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44-50
    3.2.2 沿海港口拓展内陆腹地的需要  50-55
    3.2.3 海关区域通关改革实践的产物  55-56
  3.3 国际陆港形成的途经  56-63
    3.3.1 依托集装箱中转站形成  56-58
    3.3.2 依托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形成  58-59
    3.3.3 依托内陆口岸形成  59-61
    3.3.4 依托专业市场或经济园区形成  61-62
    3.3.5 依托交通枢纽形成  62-63
  3.4 国际陆港内各主体的互动机理  63-67
    3.4.1 国际陆港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机理  63-65
    3.4.2 地方政府部门与陆港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机理  65-67
    3.4.3 海关等中央直属机构与陆港内部企业之间互动机理  67
  3.5 本章小结  67-68
第四章 国际陆港演化机理  68-86
  4.1 国际陆港与生态学理论  68-69
    4.1.1 生态学理论概述  68
    4.1.2 国际陆港的生态学特征  68-69
  4.2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国际陆港演化路径研究  69-76
    4.2.1 形成期  69-70
    4.2.2 成长期  70-74
    4.2.3 成熟期  74-76
    4.2.4 衰退期  76
  4.3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国际陆港演化模型及动力机制研究  76-84
    4.3.1 国际陆港演化模型  77-84
    4.3.2 国际陆港演化动力机制  84
  4.4 本章小结  84-86
第五章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理论框架  86-89
  5.1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现状  86-87
    5.1.1 我国国际陆港布局规划现状  86-87
    5.1.2 我国国际陆港布局规划问题原因分析  87
  5.2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内涵  87-88
    5.2.1 国际陆港布局的含义  87
    5.2.2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研究对象  87-88
    5.2.3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研究目的  88
  5.3 国际陆港布局规划理论体系  88
  5.4 本章小结  88-89
第六章 国际陆港空间布局规划理论研究  89-108
  6.1 国际陆港空间布局规划  89-90
    6.1.1 国际陆港空间布局规划概述  89
    6.1.2 国际陆港空间布局规划的层次等级  89-90
  6.2 国际陆港空间布局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90-93
    6.2.1 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90
    6.2.2 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方法  90-93
  6.3 国际陆港空间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93-107
    6.3.1 系统聚类法及其在国际陆港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97-100
    6.3.2 传递闭包聚类法及其在国际陆港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00-103
    6.3.3 模糊c-均值聚类法及其在国际陆港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03-106
    6.3.4 三种聚类法在国际陆港空间布局应用中的有效性比较分析  106-107
  6.5 本章小结  107-108
第七章 国际陆港选址规划理论研究  108-122
  7.1 国际陆港选址概述  108-109
  7.2 国际陆港现有选址模型分析  109-110
  7.3 基于辐射面积的国际陆港选址模型的构建  110-112
  7.4 国际陆港的辐射面积计算模型  112-115
  7.5 算例:国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辐射面积的计算  115-121
  7.6 本章小结  121-122
第八章 国际陆港功能规划  122-138
  8.1 国际陆港的功能分析  122-127
    8.1.1 国际陆港的基本功能  122-124
    8.1.2 国际陆港的扩展功能  124-127
  8.2 不同类型国际陆港的功能定位  127-134
    8.2.1 根据市场需求划分  127-131
    8.2.2 根据距离划分  131-134
  8.3 国际陆港的主要业务运作模式  134-137
    8.3.1 出口物流  134-135
    8.3.2 进口物流  135-136
    8.3.3 内贸物流  136-137
    8.3.4 城市物流  137
  8.4 本章小结  137-138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38-141
  9.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138-139
  9.2 本文的创新点  139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5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150-151
致谢  151

相似论文

  1. 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2. 3G基站选址中覆盖问题的研究,TN929.5
  3. K-means算法在网店代购点选择中的应用研究,F224
  4. 潘集寨滑坡稳定性与治理方案分析研究,P642.22
  5. 略阳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典型灾害形成机理研究,P694
  6. 原位(Ti,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TB331
  7. 沥青路面近荷载区Top-Down裂缝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分析,U416.217
  8. 住宅地产价值链形成机理及增值能力分析,F293.3
  9. 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F259.27
  10. 泰安市岩溶塌陷的水岩耦合模型研究,P641.134
  11. 巨厚层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及综合处治方案优选研究,P642.22
  12. 切削方向毛刺/亏缺形成的界限转换及其控制技术研究,TG506
  13. 胜坨油田沙二段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TE327
  14.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U491.225
  15.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G322
  16. 浙江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作用及演化过程研究,F279.27
  17. 对外贸易中标准化战略的形成机理及其贸易效应分析,F203
  18. 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凝结水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P426
  19. 天然萤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其光谱特性,O73
  20. 博弈视角下企业专利联盟形成机理分类研究,F224.32
  21. 中国钢铁价格形成机理及波动成因与对策研究,F426.31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水路运输 > 港口工程 > 港口总体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