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

作 者: 李建华
导 师: 张兴国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西南聚落形态 西南地域文化 文化生态学 层级理论 聚落类型
分类号: TU-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3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南地区的聚落形态是西南地域建筑文化内涵的外化。研究聚落形态首先应该厘清作为源点的西南文化的历史、层次以及发展的关系。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民族众多,使西南地域文化呈现异质性和多元性特征,如何认知这些纷繁复杂的文化事象就成为本文研究的起点。故本文在明确相关的概念后,引入文化生态学及其层级理论,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以超越汉民族、立足西南民族和东南亚的高度,既对西南文化圈层外的其他文化圈进行审视,也对贯穿西南文化圈内的各个文化廊道、文化分布带进行梳理,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客观分析西南地区内的各个亚文化圈层的从属关系,从而建构起以生态位为标尺,由亚文化圈、文化丛、文化簇组成的西南文化生态层级的理论体系,以客观认知西南文化物种谱系的关系。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若西南文化生态层级理论是对西南文化物种的静态剖析的话,在第三章则强调以“动态”的思维,将民族迁徙、商道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军事战争等路线视为西南各个文化物种的“文化生态链”,论述历史上西南文化在这些链条上的漂积与演化,以揭示西南地域文化在纵横两个纬度上的结构网络关系。土地作为一种文化,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西南聚落形态的根茎。本文从土地文化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属性阐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诸多文化因子,并详细分析其与西南聚落形态的关联。论文基于西南文化生态层级理论,从亚文化生态圈的层次,将西南聚落按形态划分为宗族聚落、经济聚落、宗教聚落、军事防御聚落与民俗聚落等多种聚落形态类型,并以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基质—廊道—边界模式,结合文化在漂积与演化过程中的侵移、突变、选择、竞争、适应、演替等生态学特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西南聚落形态进行多角度分析与诠释,并将研究拓展至西南地区聚落的保护与更新、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的新秩序以及对建筑设计的启迪等层面。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11
图表目录  11-18
1 绪论  18-40
  1.1 选题的背景、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18-22
    1.1.1 选题背景  18-20
    1.1.2 学术意义  20-21
    1.1.3 实用价值  21-22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  22-31
    1.2.1 国内外聚落研究的多维视野及动态前沿  22-26
    1.2.2 国内外关于西南文化学研究概述  26-28
    1.2.3 西南地区聚落研究综述及其学术视角  28-31
  1.3 课题概念的解析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31-35
    1.3.1 “西南”范围的界定  31-32
    1.3.2 聚落的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32-33
    1.3.3 本文的聚落形态及其变迁  33-34
    1.3.4 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  34-35
    1.3.5 文化生态学与景观结构模式  35
  1.4 课题研究的学术取向和研究方法  35-36
    1.4.1 课题研究的学术取向  35-36
    1.4.2 课题具体的研究方法  36
  1.5 创新点  36-38
  1.6 研究框架  38-40
2 文化的层级:西南聚落文化的系统结构  40-72
  2.1 西南地理生态环境与文化的多元  40-43
    2.1.1 从低盆地到高海拔的地理学环境特征  40-41
    2.1.2 西南自然环境的生态多样性  41
    2.1.3 西南文化地理的多元现象  41-43
  2.2 文化生态学与西南聚落文化系统  43-48
    2.2.1 文化生态学及理论研究概述  43-47
    2.2.2 文化生态系统与西南聚落文化  47-48
  2.3 西南聚落文化的层级理论建构  48-51
    2.3.1 文化生态位与西南地域文化系统  48-49
    2.3.2 西南聚落文化的层级划分  49-51
  2.4 西南聚落文化层级的格局  51-69
    2.4.1 西南文化生态圈及周边文明  51-53
    2.4.2 文化圈的交错与纽带上的共生  53-60
    2.4.3 西南原初文化与聚落形态考古  60-61
    2.4.4 西南文化生态圈内的层级谱系  61-69
  2.5 小结  69-72
3 文化的“漂积”:生态链与西南聚落演化  72-102
  3.1 西南民族的迁徙之路:从内地到东南亚  72-83
    3.1.1 藏彝走廊内外的民族迁徙  73-79
    3.1.2 移民填四川之路与文化移植  79-81
    3.1.3 路径延伸:西南民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81-83
  3.2 经济链的延伸与西南聚落文化滥觞  83-91
    3.2.1 农耕文化的传播路线与干栏式聚落分布  84-85
    3.2.2 矿业的发展及运道上的聚落  85-88
    3.2.3 商业贸易之路的拓展  88-91
  3.3 宗教传播之路与西南宗教聚落  91-97
    3.3.1 三面夹击:佛教文化的传播路径  92-94
    3.3.2 梯级渗透:本土宗教的南传路线  94-95
    3.3.3 基督教入侵与伊斯兰教的遗存  95-96
    3.3.4 原始信仰的个案:摇钱树传播之路  96-97
  3.4 军事战争之路与聚落文化斑块  97-100
    3.4.1 来自王庭的军事征伐  97-100
    3.4.2 敌国外患:蒙古进军路线的个案  100
  3.5 小结  100-102
4 文化的根茎:土地与西南聚落形态  102-158
  4.1 土地——聚落文化生态之树的根茎  102-105
    4.1.1 土地文化的涵义  102-103
    4.1.2 人文、生态与聚落形态之源  103-105
  4.2 土地的物质文化属性与西南聚落形态  105-136
    4.2.1 土地类型基因与西南地域文化  106-111
    4.2.2 土地的生态属性与聚落选址  111-122
    4.2.3 经济生活模式与聚落形态  122-131
    4.2.4 地、宅、聚落形态  131-136
  4.3 土地的精神文化与西南聚落形态  136-145
    4.3.1 土地崇拜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36-139
    4.3.2 土地的精神诉求与种内竞争  139-140
    4.3.3 风水的文化遗传与聚落选址  140-142
    4.3.4 可持续土地观下的人居新境界  142-145
  4.4 土地制度文化与西南聚落形态  145-156
    4.4.1 宅田制的生态属性及其租赁与买卖  146-151
    4.4.2 移民中的土地制度文化渗透  151-153
    4.4.3 军事屯田中的土地制度与文化入侵  153-156
  4.5 小结  156-158
5 文化的竞争:西南聚落的类型学求证与形态学诠释  158-262
  5.1 宗族聚落及形态  163-188
    5.1.1 移民与原初文化下的西南宗族聚落  164-168
    5.1.2 宗族聚落形态类型的衍生及特征  168-177
    5.1.3 宗族聚落类型的形态比较分析  177-185
    5.1.4 宗族聚落形态的文化生态特性  185-188
  5.2 经济聚落及形态  188-213
    5.2.1 西南经济聚落类型的增生  188-189
    5.2.2 成因、分布、进化与文化生态  189-193
    5.2.3 农耕聚落的类型与形态解析  193-204
    5.2.4 商业聚落的形态与类型解析  204-213
  5.3 宗教聚落及形态  213-232
    5.3.1 原始崇拜与原初宗教聚落形态  214-217
    5.3.2 儒教聚落  217-219
    5.3.3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小乘佛教与聚落形态的比较  219-226
    5.3.4 道·仙境与聚落形态  226-228
    5.3.5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聚落  228-230
    5.3.6 宗教文化演替下的聚落形态——喜洲  230-232
  5.4 防御型聚落及形态  232-251
    5.4.1 空间立体防御体系——碉寨  233-239
    5.4.2 形态多变的堡寨聚落  239-243
    5.4.3 军事文化的遗存:屯堡聚落  243-248
    5.4.4 防御聚落的形态比较  248-251
  5.5 民俗聚落及形态  251-260
    5.5.1 西南民俗与文化生态  251-253
    5.5.2 芦笙场?苗族民俗聚落  253-256
    5.5.3 民俗?鼓楼?侗族聚落  256-260
  5.6 小结  260-262
6 文化的演绎:西南聚落形态的传承与发展  262-276
  6.1 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西南聚落保护  262-265
    6.1.1 西南聚落文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因  262-263
    6.1.2 基于系统稳定之下的西南聚落保护  263-265
  6.2 竞争演替与西南聚落新文化建构  265-273
    6.2.1 变革中的聚落更新与重生  265-269
    6.2.2 西南聚落形态文化研究的建筑学启示  269-273
  6.3 西南聚落形态与文化研究的再思考  273-276
    6.3.1 对西南现代文化与聚落发展的反思  273-274
    6.3.2 课题的后续研究  274-276
致谢  276-278
参考文献  278-290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90

相似论文

  1. 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的个体性发展研究,G625.1
  2.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重庆滨江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研究,TU984.114
  3. 宾阳炮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保护,G852
  4.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生态学研究,G641
  5. 张谷英村聚落景观的文化生态研究,TU986
  6. 传承·更新,TU984.113
  7. 青海古代乡村聚落研究,K928.5
  8.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生态学解析,B992.4
  9. 农村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个案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G613.7
  10.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之探究,G122
  11. 翻译生态系统中文化平衡机制的构建:文化生态学的视角,G05
  12. 黑人文化的生态反思,I712
  13.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TU984.114
  14. 黔贵文化区建筑景观的文化生态学解读,TU-86
  15. 从伯纳姆医生案到《宪政改革法》,DD911
  16.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白剧音乐研究,J607
  17. 社会转型期康区藏传佛教情况研究,B948
  18. 文化生态视角下普通高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构想,J60-4
  19. 壮族景观建筑的演变与传承研究,TU-86
  20. 文化生态学研究范式在法学领域的应用,D90-03
  21.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52.0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