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

作 者: 于晨光
导 师: 何剑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储蓄率 中美储蓄率差异 中美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金融危机
分类号: F124;F82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美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是中美经济失衡的内在基础,它不仅是影响中美两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对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深入研究中美储蓄率差异及其影响,有助于正确认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探索我国正确处理储蓄投资关系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的关系。储蓄是产出或收入用于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研究一国的储蓄问题,通常使用国民储蓄概念,国民储蓄一般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本文首先对于中美储蓄率进行全面比较,对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分析了两国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具体影响和总体影响,并且研究了中美储蓄率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联;最后,提出了应对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本文包括7章。第1章是导论,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和论证结构,并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第2章是本文涉及的主要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包括储蓄理论、经济失衡理论和金融危机理论。第3章是中美储蓄率比较及分析,详细介绍了两国储蓄率的具体情况和差异情况,全面分析导致中美储蓄率差异的文化、经济、制度、人口结构、货币地位等8个方面的原因。第4章是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具体影响,重点分析了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多方位影响;内容涉及中美之间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分析了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贸易关系、资本流动关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第5章是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关系的总体影响,在分析两国储蓄率对本国经济主要影响的基础上,对储蓄率差异与中美经济失衡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得出了储蓄率差异与中美经济失衡的内在基础的结论。第6章是中美储蓄率差异对世界经济的扩展影响,分析了中美储蓄率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中美储蓄率差异——中美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第7章是储蓄率差异与中美经济关系的互动调整,提出了中美贸易关系的责任方,也总结和概括了解决中美贸易关系失衡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区别于以往研究往往简单地从某一侧面出发,分析中美经济的失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结合中美经济的现实,从中美间的储蓄率差异入手,全面深入分析了中美储蓄率失衡对中美两国经济的总体和具体影响,及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把中美经济失衡放在全球经济失衡中进行分析。第二,从中美两国角度,提出了解决中美经济失衡的组合建议。不同于许多学者的研究往往就中国为恢复经济平衡单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的对策分析方法。本文的主要不足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美储蓄率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较多,有些相关数据难以获得,有些相关数据不能获得全部年份的,因此分析中无法全文采用统一的标准。第二,本文的指标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以及整理运算,这些数据的质量在总体上是可靠的,但在运用过程中有的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获得较长的时序数据,会涉及较多年度的年鉴以及不同来源的数据资料,而这些资料提供的数据在某一年度可能进行了调整,统计口径也有所变化,使得时序资料的质量有所下降。对此,本文通过采用权威数据,并对比不同来源的数据,从中来选择最可靠数据,尽可能的保障数据质量,以此保障研究质量。尽管如此,也会在某些方面影响到研究的精确度。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2-4
Abstract  4-12
1 导论  12-21
  1.1 选题背景  12-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8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18-19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8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  18-19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9-21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20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0-21
2 主要相关理论及研究  21-43
  2.1 储蓄与储蓄率的基本概念  21-23
    2.1.1 储蓄的定义、分类与核算  21-22
    2.1.2 储蓄率的定义、分类与核算方法  22-23
  2.2 主要储蓄理论  23-31
    2.2.1 储蓄的作用  23-24
    2.2.2 储蓄的动机  24-25
    2.2.3 储蓄投资理论  25-27
    2.2.4 生命周期假说  27-28
    2.2.5 持久收入假说  28-29
    2.2.6 1970年代以来主要储蓄理论概述  29-31
  2.4 全球经济失衡的相关研究  31-34
    2.4.1 一国经济失衡的概念  31-32
    2.4.2 全球经济失衡的涵义  32
    2.4.3 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理论解释  32-34
  2.5 国际金融危机的相关研究  34-41
    2.5.1 金融危机的定义与分类  34-35
    2.5.2 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与表现  35-36
    2.5.3 金融危机主要理论  36-39
    2.5.4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相关研究  39-41
  小结  41-43
3 中美储蓄率比较及分析  43-67
  3.1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储蓄率情况  43-47
    3.1.1 199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的总体情况  43-45
    3.1.2 19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具体情况  45-47
    3.1.3 19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储蓄率的具体情况  47
    3.1.4 19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储蓄率的具体情况  47
  3.2 1990年代以来的美国储蓄率情况  47-50
    3.2.1 1990年代以来美国储蓄率的总体情况  47-49
    3.2.2 1990年代以来美国私人储蓄率的具体情况  49-50
    3.2.3 19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储蓄率的具体情况  50
  3.3 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具体情况  50-55
    3.3.1 储蓄率的简要国际比较  50-52
    3.3.2 中美国民储蓄率的差异  52
    3.3.3 中美私人储蓄率的差异  52-53
    3.3.4 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差异  53-54
    3.3.5 中美企业储蓄率的差异  54
    3.3.6 中美政府储蓄率的差异  54-55
  3.4 中美储蓄率差异的成因分析  55-66
    3.4.1 中美文化观念差异因素  55-56
    3.4.2 中美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因素  56-59
    3.4.3 中美经济结构差异因素  59-60
    3.4.4 中美金融市场环境差异因素  60-61
    3.4.5 中美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因素  61-62
    3.4.6 中美宏观政策方面差异因素  62-63
    3.4.7 中美入口结构差异因素  63-65
    3.4.8 中美货币地位差异因素  65-66
  小结  66-67
4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具体影响  67-86
  4.1 储蓄率差异中美贸易的影响  67-75
    4.1.1 中美贸易的具体情况  67-71
    4.1.2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贸易的正面影响  71-73
    4.1.3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贸易的负面影响  73-75
  4.2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资本流动的影响  75-84
    4.2.1 中美之间资本流动的具体情况  76-79
    4.2.2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资本流动的正面影响  79-81
    4.2.3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  81-84
  小结  84-86
5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的主要总体影响  86-97
  5.1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双顺差的重要原因  86-90
  5.2 低储蓄率是美国经济双赤字的重要原因  90-93
  5.3 储蓄率差异是中美经济失衡的内在基础  93-94
  5.4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规模的影响  94-95
  5.5 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结构的影响  95-96
  小结  96-97
6 中美储蓄率差异对世界经济的主要扩展影响  97-104
  6.1 中美储蓄率差异对于世界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  97-98
  6.2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世界经济周期调整推迟  98-100
    6.2.1 世界经济熊彼特技术长波周期的划分  98-99
    6.2.2 全球经济失衡的经常项目自动稳定器的机制  99-100
  6.3 世界经济以结构失衡换取总量均衡  100-101
  6.4 资产泡沫破裂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101-102
  6.5 中美储蓄率差异与全球经济危机的间接关联  102-103
  小结  103-104
7 中美两国调整储蓄率差异的政策选择  104-123
  7.1 中美间调整储蓄率差异的政策思路  104-110
  7.2 中国调整国内储蓄率和经济结构的政策选择  110-119
    7.2.1 增加民生支出,强化社会安全网建设  113-114
    7.2.2 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步伐,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114-115
    7.2.3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15-117
    7.2.4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提高居民资产多样化程度  117
    7.2.5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结构优化,疏通储蓄投资转化渠道  117-118
    7.2.6 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口,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18
    7.2.7 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加快"走出去"  118-119
  7.3 美国调整国内储蓄率和经济结构的政策选择  119-121
    7.3.1 推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促进政府预算平衡  120
    7.3.2 大力倡导和鼓励,逐步提高居民储蓄率  120-121
    7.3.3 扩大贸易出口,控制贸易逆差  121
  小结  121-123
结论  123-125
参考文献  125-135
后记  135-136

相似论文

  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A811
  2.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私人储蓄率下降之谜,F224
  3. 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F832.6
  4. 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F832.22
  5.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F832.4;F224
  6. FDI与经济增长,F124
  7.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F832.6
  8.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F752.68
  9. 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青岛旅游产业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F592.7
  10. 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F131
  11. 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影响因素的量化分解与评估,F123
  12. 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632.1
  13.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双循环体制及其前景分析,F752.771.2
  14.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F124
  15.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产生的原因的研究,F224
  1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17. 国际性金融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研究,D992
  18.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F831.51;F224
  19. 人民币区域化及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与对策研究,F124
  20. 居民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224
  2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F124;F831.5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